从乔布斯看智力资本的贡献
2013-12-29张文贤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或许表达了人们对史蒂夫·乔布斯的赞美和肯定: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掌握在史蒂夫·乔布斯的手里。我们似乎进入了苹果时代,而苹果与乔布斯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史蒂夫·乔布斯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还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企业领袖,具有追求完美和视死如归的激情,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六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2009年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十年来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10月5日去世,终年56岁。
人们感叹,世界因乔布斯而变得无限美好,他的精神永远是苹果的基石,他让小小的苹果手机蕴含着强大的科技能量,这是人力资本的力量,更是智力资本的力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是资本形态演进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力资本的真正核心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包括一系列知识、学问、创意和创新。智力资本改变了传统企业财务无法科学地评估和计量知识、技能、创造、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局面,从而为企业选择正确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提供指导,是创造价值的不竭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的知识产生智慧,智慧创造价值,价值形成财富。这就是智力资本的价值链。
让智力转化为知识
2005年6月12日,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道出两个对他至关重要的故事。
乔布斯的第一个故事关乎积累和眼界。“故事得从我出生前讲起。生下我的时候,我的生母还是一个年轻、未婚的在校研究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并希望收养我的人具有较高的学历。所以,她做好一切安排,使我一出生就能被一名律师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我出生之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要一个女孩。生母不得不在半夜里致电给我后来的养父母:‘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生母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养父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所以她拒绝在收养文件上签字。没几个月,我的生母心软了,因为我的养父母答应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
乔布斯成人之后,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学习兴趣选择了学校和专业。“里德学院在那时提供的也许是全美最好的书法美术字课程。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我退了学,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学习怎样写出这么具有艺术气息的美术字。从这些美妙的课程中,我学会了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怎样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品,我发现那实在是妙不可言。”
关于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的问题,他以亲身体会作了辨证的回答。“当时这些东西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看起来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出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我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我把当时学到的那些知识全部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精美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这个令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Mac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可能就连现在的个人电脑都不会有这么美妙的字体。”
让知识转化为智慧
乔布斯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和损失。他说:“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钟爱的东西。史蒂芬·沃兹和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十年之后,这个公司从那个车库中的两个穷光蛋发展到了拥有超过四千名的雇员,总价值超过二十亿美元。”
他在成功的路上也曾遭遇了打击。“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刚刚发布了最好的产品,那就是Macintosh。当时我也快要到三十岁了,然而在那一年,我被炒了鱿鱼。这可能听起来非常荒唐,一个人怎么可能被他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在苹果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在最初的几年,公司运转的很好。但是后来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最终我们吵了起来。当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我在众人的眼皮下收拾东西回家了。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当时没有觉察,但事后证明,被苹果公司炒掉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经历的事情。因为,作为成功者的沉重感被作为创业者的轻松感所取代,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的感觉让我如此自由,从而让我进入了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时期。”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还创立了Pixar,它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电脑制作工作室。在后来的一系列运转中,苹果收购了NeXT,然后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NeXT发展时期开发的技术,在苹果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苹果开除,这些美妙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作为一个病人需要仔细服用和
品味这付苦药。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但是不要因此而失去信心。我很清楚唯一使我能够一直走下去的,就是令我无比钟爱的这份事业,我需要寻找并不断追随所爱的东西。对于爱人也是如此,对于工作亦是如此,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部分,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才能怡然自得。”
人的成功不仅需要知识,同时也需要智慧。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缺乏智慧,经受不了挫折,就不能化解矛盾,就不善于抓住机会把坏事转变为好事。
知识怎样才有力量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并不等于力量。知识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转化为生产力,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有力量。有数据显示,每部苹果手机价值为178.6美元,但是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分工所分得的份额只有6.5美元,这是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技术含量太低。我们希望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为“中国创造”,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切靠的都是智力、知识、智慧、创造!
“一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于创造的刺激。”罗曼·罗兰这样说。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使平凡、单调、枯燥的简单劳动,变成生动、有趣、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怎样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意识,选择和确定创造目标,促进劳动者的创造性思维,组织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生产出创造性的劳动产品,从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一句话:我们需要在劳动中不断地进行创造。
当今世界是“物质+智慧”的时代。如今的劳动固然需要埋头苦干,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智慧进行巧干。创造能使劳动效率成倍地提高;能使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创造让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我们正是依靠知识上天入地,依靠科技创造奇迹,依靠智慧点石成金,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智力开发的任务就在于开发人类的创造潜力。为此,要培养劳动者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发现创造型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激起劳动者的创造动力。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采取了新的对策,例如:增加投资,重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人才;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培养在职人员,推广信息技术;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加强对未来科学发展方向的研究;增强教育的应变能力等等。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而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智力开发的基础上,依靠全体劳动者的智慧人生,建设出智慧企业、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