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演说与企业危机管理
2013-12-29毛世英
莫言在瑞典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领奖演说是以一个悲剧故事结尾的,联系企业危机管理来看,这一故事有着相当深刻的人生寓意,值得我们在反复咀嚼中获得启示,并自我反省。
莫言诺奖演说最后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个人说道:“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人干过伤天害理之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促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破庙轰然坍塌。
从做人的伦理角度看,该故事可说是以传统文化因果报应的形式揭露出人性的自私、丑陋和愚蠢,这反映在:
不愿反省,不肯认错,不敢担责。在象征正义审判的暴风雨和雷电来临之际,众人都害怕遭到上天的惩罚,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忏悔自己曾做过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坏事,其原因有多种:或是胆小怕事;或是从来没有认错忏悔的习惯;或是希望别人能出头揽过;或是想到有人做的坏事比我还多,为何我要出头替他们受罚呢……
只求自保,不顾他人,找替罪羊。在无人认罪的情况下,就采用“抛草帽”的方法来给他人“定罪”,让其接受上天的惩罚,也不考量是否冤枉了好人,只要能确保自身平安就万事大吉了。
弄虚作假,嫁祸于人,欺瞒上天。以“抛草帽”的规则来决定谁是罪人,就像法官通过抓阄来判定嫌犯是否有罪一样,毫无科学性、公正性可言。而且抛草帽的过程也有漏洞可钻,如:真有前科者,他会真心把草帽用力向庙外抛吗?即便是无罪者,也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不会用力抛。而那个真正用力把草帽抛出去的人,则很可能是一个遵守规则、诚实的上当者。
但在慧眼如炬、洞若观火的上天面前,上述行径又岂能蒙混过关?不仅是有错不知反省,而且又犯下了欺下瞒上、陷害他人的新罪过。因此,上天给予了庙塌人埋的惩罚,以示不知悔过、反而变本加厉的恶人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上述故事也有着深刻寓意,因为做人与做企业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其实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企业事件来理解,其中:八个泥瓦匠可看做一个企业团队,暴风雨可理解为企业正在遭受信誉危机,空中的雷声、火球、龙叫等可视为来自社会大众和舆论的谴责及声讨,而作为导致破庙倒塌的审判者和惩罚者的上天,则是代表社会正义和良心的国家法律制度。如此来看,上述故事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处理失败的危机管理事件,暗示一些企业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做人的基本道德,那么在信誉危机来临时,必然会出乖露丑,难逃灭顶之灾。
而前文所述的故事反映出人性的自私、丑陋和愚蠢的一面,在现实的企业危机管理中也同样存在。事实上,在信誉危机出现时,一些企业不是去承认事实、坦诚认错、公开道歉、主动担责、积极补偿,而是去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推卸责任、欺瞒公众,以求瞒天过海、逃避法律制裁,其结局自然是事与愿违。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1年9月在央视揭露了其用“陈馅做月饼”的事实后,当地媒体与公众予以暴风雨般的批评,但作为一个有着88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却选择了一种自作聪明的做法:它不是主动认错、表示道歉,而是否认指控,公开指责央视报道歪曲事实、毁其声誉;视消费者为弱智,说陈年馅月饼的做法不违反有关规定,并表示“生产日期对老百姓来说只是看看而已”;公司老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声称是遭到了“知情的同行暗算”,“使用陈陷做月饼是行业普遍的做法”,甚至提及一些厂家的名字。如此抹杀事实、嫁祸他人的做法,在本应视为上帝的消费者、同行和媒体面前,无异是欲盖弥彰,自然招致四面楚歌般的谴责、控告和愤慨,企业信誉因此一落千丈,产品纷纷被退回,企业在巨大亏损中迅速走向破产。
像南京冠生园那样面对危机出乖露丑的极端例子或许并不多见,但程度不同的否认事实、狡辩抵赖、推卸责任,仍是一些企业在面临危机时的惯常表现。对有的企业来说,除非造假黑幕曝光,否则绝不主动认错,更不用说道歉赔偿了;只要能渡过难关,哪怕是天价公关甚至重金行贿,也在所不惜;即便要承担责任,也要拉同行下水……然而,背离社会责任的危机处理,不论高招如何,其结局就像以上案例那样,难逃可悲的下场。
从危机管理角度看,莫言所讲的泥瓦匠故事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这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做经营必须先学做人。企业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就像一个“人”一样,正如松下所说“企业即人”,因而做人构成做好经营管理的基础。学习做人,就是要学习如何与人做好沟通、善解人意、尊重有礼、关心帮助,就要具备诚信敬业、尽职尽责、顾客至上、有仁有义等基本美德,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这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不会做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感受,就不可能真正服务好顾客,不可能令消费者及利益相关者满意。
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这是企业体现人性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宗旨所在。缺乏人性、不会做人的企业,其实早已处在潜在的危机中了,将来信誉受损、走上穷途末路,可谓意料中的事。缺乏或丧失了社会责任的企业,血管里流淌的是损人利己的黑血,将来迟早会因造假售假等恶行遭受灭顶之灾,而且更可怕的是,其嫁祸于人的行径会冤枉同行,其丑闻劣迹会严重毁掉该行业的信誉,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事件,不仅葬送了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中国顶尖企业,而且彻底毁掉了国产奶粉产业的信誉,导致大陆奶粉市场为国外品牌高价垄断,国产奶粉至今都走不出低谷。
企业要常做反省,及时改过。要防范危机,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企业都应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要像西方人拥有“原罪”意识那样经常对企业的社会影响进行反省。要防微杜渐,善于发现隐患并及时清除,不要等到危机发生了才发现问题所在,那样为弥补过错所付出的代价未免过高,处理不当甚至会错上加错。
在危机来临时一定要诚信、尽责。要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主动表态,迅速反应,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真诚利用各种公关手段尽显同情心和责任心,让危机成为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的契机,在危机中发现并克服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弊病和不妥之处,从而赢得广大顾客和社会舆论的信任、同情和支持,为企业下一步腾飞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