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英才兴潼南
2013-12-28蔡祥东
人才是事业之本,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潼南县地处渝西,是典型的欠发达县。近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爱才、识才、引才、用才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切实把各类人才凝聚到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来。
真心爱才,让各类人才扎根潼南。“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把潼南打造成吸引凝聚各类人才的“强磁场”,关键看领导干部能不能真心培养呵护人才。潼南县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及镇街党政负责人联动对接人才制度,从感情、生活、个人成长等方面给予拔尖人才真诚关怀。举办“情系潼南·牵手潼缘”单身青年人才联谊会,为他们搭建交友联谊平台。出台高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帮助其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调动等实际问题。设立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资金,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真心关爱人才、培育人才、服务人才,让人才在潼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慧眼识才,让各类优秀人才在潼南脱颖而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识才慧眼,即使遇到人才也发现不了,人才就有被埋没的危险。潼南举办“科学人才观”专题讲座,围绕“什么是人才”进行大讨论,帮助各位“伯乐”擦亮慧眼。分类制订人才评价标准,评价人才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广泛开展“伯乐”寻“千里马”、“千里马”寻“伯乐”的“双寻”行动,对6.9万名优秀人才建立了联系台账,依托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1000余人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举办“潼南名师”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全方位、多渠道识别人才,让人才在潼南这片热土上崭露头角、茁壮成长。
合力引才,让各类人才竞相汇聚潼南。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未来。潼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紧扣建设“西部绿色菜都、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名城”引才聚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及其团队,建成维尔美公司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实施“涪琼英才”计划,力争五年内,在教育、卫生、商贸和园区工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创新创业人才600名。开展“人才引进高校行”行动,组织用人单位到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重点引进各领域、各系统所需的紧缺高层次人才。通过整合力量引才聚才,为推动潼南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大胆用才,让各类人才在潼南建功立业。“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说明使用人才切不可求全责备。潼南县在人才使用上不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以“能力+实绩+公论”选人用人,17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走上领导岗位。对16名镇街和县级部门主要领导实行公开推荐、亮相演说、差额票决“三步法”公开比选,开展二级班子跨镇街、跨部门(系统)竞争上岗,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委任企业科技人才兼任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取得明显成效。畅通党政领导人才“下”的渠道,对三名工作推进不力的“一把手”调整了岗位,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通过大胆用才,给各类人才提供不同施展才华的平台,为潼南逐步走出欠发达阶段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潼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