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12-28朱卫东
文/朱卫东
【教学重点】一是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二是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因而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三是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从主攻方向、重要支撑、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要着力点和强大动力五个方面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时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深刻认识这一点,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基本国情看,我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首先是保障就业。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有近千万,每年新增劳动力有上千万,还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就业岗位。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其次是消除贫困。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因而,消除贫困最根本的必然是发展。再次是缩小发展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缩小差距的根本办法还是加快发展,特别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发展。
二、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都表明,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从国际来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经济调整。世界经济的调整和变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意味着国际贸易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那种高速增长状态,我国必须调整过度依赖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事实上,过度依赖外需也不符合大国经济的特征。大国的国内市场广阔,具有巨大的内在优势,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
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还有诸如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转变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从系统的维度来推进。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以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民生改善。整合优势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大联合,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强国。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再造“富民优先”的发展机制,构建“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强社会建设,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形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大力推进水电、核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强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文化,建立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明显进展。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这就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协调、互动发展,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全球经济分工和国际产业对接中赢得主动。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
2.为什么说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如何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