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分析

2013-12-27吴后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舒 勇 ,宗 嘎 ,吴后建

(1.国家林业局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 长沙 410014;2.西藏自治区林业局,西藏自治区,拉萨 855600)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分析

舒 勇1,2,宗 嘎2,吴后建1

(1.国家林业局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 长沙 410014;2.西藏自治区林业局,西藏自治区,拉萨 855600)

以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提高有效管理水平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为79.8分,整体处于“良”的状态,其中有1个处于“优”的状态,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仍需不断提升;(2)从类型来看,内陆湿地型和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比野生动物型和荒漠生态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相对较好;从规模来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总体上呈随规模的增大而有所降低;从始建时间来看,自然保护区的始建时间越长,其管理水平越高;从单项指标平均得分来看,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指标提升空间较大,不同自然保护区在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违法违规项目情况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方面的管理有效性差别较大;(3)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以及能力建设状况3个因素是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3个重要因子。最后,从巩固管理成效和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对策;西藏自治区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手段[1],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自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鼎湖山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到2 640个,分为9个类型,总面积达149.7×104km2,其中国家级335个。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3%。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和胁迫各异,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建设成效有好有差。为了有效评价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成效,并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寻找对策,许多学者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及评价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2-3],研究了具体的评价方法[4-5]和评价指标[6-7],并在国家尺度[8-10]、省级尺度[11-17]和单个自然保护区尺度[18-24]进行积极的实践评估,有效地推动了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发展。

为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从2008年开始,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联合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工作。2011年7~8月,评估组对西藏自治区内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本文以本次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总体特征、类型特征、规模特征、始建时间特征、单项指标得分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占据着青藏高原的主体,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多样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西藏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和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在西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5],截止到2011年底,西藏自治区已经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面积41.37×104km2,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4.47%,是全国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最高的地区,使西藏典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其中,西藏自治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37.15×104km2(表1),占全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89.46%,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39.71%,在发挥保护效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表1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Table 1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为主要数据源。该评估结果主要采取专家评分法,由林业、中科院、农业、环保等部门专家和西藏自治区环保厅、林业厅6位专家共同组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审阅相关材料和质询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水平进行评估、打分。其具体评估过程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赋分表》为依据,将评估指标分为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x1)、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x2)、基础设施建设(x3)、运行经费保障程度(x4)、主要保护对象变化动态(x5)、违法违规项目情况(x6)、日常管护(x7)、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x8)、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x9)、能力建设状况(x10)10项,根据评估指标所得总分值(Z)将其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并根据“主要保护对象变化动态”和“违法违规项目情况”两项指标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当该两项指标其中有一项得分等于或低于4分时,按总得分确定评估结果时得降低一个档次,得到最后评估结果。

2.2 研究方法

以专家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横向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通过纵向比较分析了不同始建时间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通过求算平均值和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和波动情况,最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二元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各项评估指标相互关系及其对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的影响。

3 研究结果

3.1 有效管理整体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从得分来看,9个受评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得分都在70分以上,平均分为79.8分,最高分为86.0分,分数在70~79分之间的自然保护区有3个,分数在80~84之间的自然保护区有5个,分数在85分以上的有1个。从等级来看,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为“优”,其余8个均为“良”,这说明了西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总体上较好,自然保护区从建立之初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

3.2 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

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来划分(图1),参与评估的自然保护区包括荒漠生态(1个)、内陆湿地(1个)、森林生态(3)和野生动物(4个)四个类型,其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内陆湿地型的拉鲁湿地,为83.5分,平均得分最低的是荒漠生态型的羌塘,为77.0分,单个得分最高的是森林生态型的珠穆朗玛峰,为86.0分,最低的是野生动物型的色林错。总体上来看,内陆湿地型和森林生态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比野生动物型和荒漠生态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要好一些,其中,又以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最为有效,其三个自然保护区的得分都在80分以上。

表2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估结果Table 2 Management scores and levels o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图1 不同类型和规模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分数Fig. 1 Score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for different type and sizes reserves

3.3 不同规模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

按自然保护区的规模来划分(图1),参与评估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小于0.1万km2的有1个,平均得分为83.5分,面积在0.1~0.5×104km2的自然保护区有3个,平均得分为79.0分,面积在0.5~1.0×104km2的自然保护区有2个,平均得分为81.0分,面积大于1.0×104km2的自然保护区有3个,平均得分为78.7分,其得分从总体上基本呈现随着自然保护区规模的增大而有所降低。同时,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管理水平总得分与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负相关(r=-0.2283),这说明了自然保护区随着规模的增大其管理难度有所增加。

3.4 不同始建时间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

按照不同的始建时间(图2)来看,始建于1985的自然保护区有2个,平均得分为81.5分,始建于1988年的自然保护区有1个,平均得分为86.0分,始建于1993年的自然保护区有5个,平均得分为77.2分,始建于1999年的自然保护区1个,平均得分为83.0分。总体上来看,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3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得分为83.0分,始建于20世纪90年底的6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得分为78.3分,说明了自然保护区的始建时间越长,国家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的扶持相对较多,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队伍体系更加健全,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取得了相应成效,其管理水平也就越高。

图2 不同始建时间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分数Fig. 2 Score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for different established periods reserves

3.5 不同指标的分数特征

通过分析评价单个评价指标的得分特征(表3)可以看出,从指标平均得分来看,违法违规项目情况、主要保护对象变化动态、范围界限与土地权属的平均得分都在9.0以上,说明这三个指标对总得分的贡献较大,整体处于较好状况,说明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自然保护区的范围界限和土地权属已经基本满足管理要求,违法违规项目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保护;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能力建设状况平均得分都在7.0以下,这两个指标对总得分的贡献相对小,说明在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能力建设方面还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要求,需要不断提高。从指标平均得分率来看,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范围界限与土地权属得分率都在90.0%以上,说明该两个指标整体执行较好,管理成效明显,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平均得分率为67.8%和70.0%,说明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提升空间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工作。从单指标的方差来看,范围界限与土地权属指标的方差为0,说明该指标在被评价的9个自然保护区中都是9.0分,没有波动,很稳定,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违法违规项目情况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三个指标的方差分别为3.19、2.00和1.00,说明该三个指标在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较大波动,水平参差不齐,得分较低的自然保护区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成效。

表3 管理有效性评价中各指标的分数特征Table 3 Index score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3.6 影响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以及能力建设状况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和0.739(在a=0.05水平上显著)、0.724(在a=0.01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三者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中的首要任务,今后的自然保护区建设首先需要加强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建设。另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以及日常管护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637和0.619,说明这三者也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也有较大影响,需要在今后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加强。

4 讨 论

通过评估西藏自治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发现:

(1)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水平整体上相对较好,平均得分为79.8分,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为“优”,其余8个均为“良”,说明了西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之初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

表4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ith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2)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不同始建时间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各有不同。从类型上看,内陆湿地型和森林生态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比野生动物型和荒漠生态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要好一些;从规模上看,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总体上呈现随着自然保护区规模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有效管理水平总得分与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负相关(r=-0.2283),这说明了自然保护区随着规模的增大其管理难度有所增加;从始建时间上看,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3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得分比始建于20世纪90年底的6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得分高4.7分,说明了自然保护区的始建时间越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也就越高。

(3)不同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不同,其管理现状各异,提升空间大小不一。从指标平均得分来看,违法违规项目情况、主要保护对象变化动态、范围界限与土地权属指标的管理现状较好,基本满足管理要求,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能力建设状况指标需要不断加强建设;从指标平均得分率来看,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范围界限与土地权属得分率较高,提升空间不大,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得分率较低,提升空间较大;同时,不同自然保护区在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违法违规项目情况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方面的管理有效性差别较大。

(4)相关分析表明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以及能力建设状况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关系密切,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和0.739(在a=0.05水平上显著)、0.724(在a=0.01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三者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中的首要任务,今后的自然保护区建设首先需要加强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建设。另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与执行情况以及日常管护与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637和0.619,说明今后也需要加强建设。

针对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巩固现有管理成效,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明确现有范围界限和土地权属的基础上,稳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不得因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随意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尤其是不得轻易调整核心区范围。应该把自然保护区作为禁止开发区,除了原有社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原则上不能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新的开发生产活动,以保护良好的生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在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有序的提高。

(2)积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以及能力建设,以提高自然保护区自身管理能力。应该积极开展专业的资源本底调查,摸清家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动态监测体系,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坚实的本底。应该以保护保育、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为中心合理设置自然保护区的机构,通过人才引进或动态培训,配置专业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应该进一步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在完善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管护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提高管护、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能力。

(3)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有效执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日常管护能力,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良好的蓝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良好的外部环境。

[1] 薛达元, 蒋明康.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2] 刘国强,李 云,王志臣.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J]. 林业工作研究,2006, (7): 31-37.

[3] Hockings M, Stolton S, Dudley N, et al.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Management of ProtectedAreas[M]. Switzerland: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2006.

[4] 权 佳,欧阳志云,徐卫华,等.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生物多样性,2010,(1):90-99.

[5] 权 佳,欧阳志云,徐卫华.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优先性确定方法及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9,(6): 1206-1212.

[6] 薛达元,郑允文.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指标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2): 6-9.

[7] 唐小平,李 云.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2,(4):7-12.

[8] 蒋明康,薛达元,常仲农,等.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1994,10(1): 53-55.

[9] 刘国强.全国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析评价与发展[J].林业资源管理,2005,(6):8-13+85.

[10] 权 佳,欧阳志云,徐卫华,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J]. 应用生态学报,2009,(7):1739-1746.

[11] 谢志红,徐永新.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2): 6-9.

[12] 莫燕妮,洪小江.海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J].热带林业,2007,35(4): 12-16.

[13] 刘 义,袁 秀,李景文,等.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及优先性确定[J].林业资源管理,2008,(4):58-63.

[14] 郑海洋,蒋明康,卓 明,等.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6-9+26.

[15] 晁增华,华朝朗.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J].林业调查规划,2010,(6):63-68.

[16] 高 军,徐网谷,蒋明康.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16-20.

[17] 靳丽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及其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2:5-8.

[18] 李 晖,李 云,肖忠优,等.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2007,5(2): 82-86.

[19] 孙玉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8:10-15.

[20] 陈 哲,郭辉军,龙春林.云南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有效管理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9,(2):64-68.

[21] 彭宗林,邹 颖.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及措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3):11270-11272+11292.

[22] 栾晓峰,周建华,周 楠,等.东北林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初步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9,(4):567-576.

[23] 杨丽萍,陈 晶,周 伟.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调查与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10,(5):430-434.

[24] 郭玉荣,范丁一,李国忠,等.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8):121-125+129.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名录(截至2011年底)》[EB/OL]. http://sts.mep.gov.cn/zrbhq/zrbhq/201208/P020120824531200801316.pdf.

[26] 高作锋,邓立斌,陈端吕. 黑龙江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106-109.

[27] 魏国良,康国生,李强峰. 青海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 30(6):163-167.

Analysis 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HU Yong1,2, ZONG Ga2, WU Hou-jian1
(1.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 Hunan, China;2.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hasa 855600, Tibet,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nd by mak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was analyzed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inf l uencing factors on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were studied, and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management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 rstly, the natural reserves got the average score of 79.9 points, was working well on the whole and one of them was in the excellent status, which mean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remains to be improved. Secondly,in terms of type, the natural reserves that mainly composed of inland wetlands and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s were better managed than those that mainly composed of wild animals and deserts; in terms of size, generally, the management level declined as the size of natural reserves increased; in terms of the founding time, the earlier the natural reserve was constructed, the better it was managed;in terms of the average score of each individual index, there was a lot of space for improvement in indexes such as the research and supervision of resources backgrou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staffing; the natural reserves mainly differ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and supervision of resource background, illegal project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staff i ng. Thirdly, three factors, research and supervision of resource backgrou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staff i 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the management level in the natural reserves.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n consolid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managing capacity were proposed.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effective management; assessment; strategies;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759.93

A

1673-923X(2013)02-0091-06

2012-11-23

全国湿地资源普查项目(2130212)

舒 勇(1980-),男,湖南洪江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现代林业相关科研和规划设计工作

[本文编校:吴 彬]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厅向广西地方志办公室致感谢信
探索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点滴思考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加强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电管理水平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熔铸“祥龙文化”品牌 提升五精管理水平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