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13-12-26马红珍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

马红珍

摘 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高潮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的神圣使命,然而在城市文化日益繁荣兴盛的今天,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却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难而日渐衰弱。研究农村文化建设,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幸福、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76-02

农村文化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的转型和工业文明的兴盛,农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上升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中进行建设。

一、概念简析

文化是和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学术概念之一。文化也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问题,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已经有260多种。《辞海》中关于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把文化解释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农村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城市文化而言,农村文化是在特定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农民价值观、交往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等深层反映。

二、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虽获得人们的共识,但由于国情的限制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当前统筹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难。

(一)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乏力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农村的基础文化建设较为落后、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与城市文化差距较大。一是重经济轻文化现象普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方面,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较小。“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在0.4%以下且不断回落。据财政部的统计,2010年我国文化经费525亿元,也只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59%”[1]。由于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中对经济的考量比重较大,地方政府必然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向地方的经济发展,在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上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社会效益远胜于经济效益,而投资者大多看重的是经济收益而非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受资本逐利性的影响,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家们在看不到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大多不愿将资本注入文化领域,导致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状况。 二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在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上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必然会导致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差距。研究资料显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投入不平衡,造成发展水平不均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任务非常艰巨。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323.06亿元,其中农村投入116.41亿元,仅占36.0%”[2]。城市文化的发展较快而农村文化发展较慢,这样就产生了两者间的脱节,城市文化建设较完善,农村文化建设薄弱,从而使得两种文化在理解与交流上出现了“鸿沟”。三是农村文化主体缺失、发展后劲不足。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原生态文化传承的中坚阶层和主流群体流失殆尽,农村原生态文化陷入传承断裂的窘境而难以得到长足发展。

(二)不良文化滋生蔓延、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有效的机制,农村文化活动无声无息,不良文化滋生蔓延,“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的现象在农村并不鲜见。文化建设落后、文娱活动缺乏是主因。由于文化生活贫乏枯燥,“不嫖不赌就是一堆土”的风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存在,不少农民就以赌牌、打麻将打发日子,其他五花八门的赌博活动也十分猖獗。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封建迷信活动,大肆挥霍钱财;更有部分民众沉迷于基督教的信仰中,周末齐聚教堂而非乡镇文化站或农家书屋,笃信万能的上帝能为其带来解开所有问题的钥匙。

(三)城市文化强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日渐衰微

现代城市文化、工业文化在农村的长驱直入,强劲发展,对农村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农村文化日渐式微。城市文化是新兴的强势文化,渗透到了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得农村文化盲目地模仿了城市文化生活,导致“四不像”的出现,既没有了本己文化特点也没发掘新文化根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农民掀起了进城务工、经商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见识并开始融入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对这一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他们模仿城市人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渐被现代文化所同化。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直接从学校走入城市社会,从传统的土地认同、宗族和血缘关联中游离出来,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深深地烙上了城市的烙印,成为现代文化忠实的追随者和膜拜者。

三、城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驱动发展的前奏——凸显农村文化多样性

1.重新认识并准确把握农村文化的生成逻辑及其意义

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发端于农村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铸就了农村文化的实践性、经验性、内生性和个体生命性特点。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就需从乡村本位出发,一要深刻认识农村文化的生存性意义,充分重视小传统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复杂性及其在农村社会变迁中的决定性意义。二要深刻理解农村文化的自然性意义,意识到任何文化都是一种生命智慧。农村是人和自然互动的第一场景,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2.推动“双向”城镇化、凸显农村文化多样性

由于长期实行的平均主义政策及二元社会结构,削弱了农村社会主体经济的差异性,削弱了农村社会的原动力。为此,要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就必须推动“双向”城镇化,着力突破农村与城市的壁垒,改革管理体制,大力促进以民间为基础的城市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向农村流动,把文化触角延伸至农村。“双向”城镇化既要使“追求增加收入的农村人口可以流出”,也要鼓励热爱乡村生活的城镇人口“回流乡村”,强化城乡联动与互动凸显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鼓励与支持这一群体在交流与沟通中大胆地将城市文化中时尚、开放、创新、理性的现代元素与农村文化的传统元素进行融合,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与活动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新、求乐、求变的强烈愿望。

(二)突破窠臼的关键——建设性恢复发展

1.重塑对农村文化的归属认同感

我们所追求的新文化发展,归根结底来说,是一种建设性恢复发展。近年来农村文化的回归趋势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古镇游、农家乐作为怀旧景象和文化视角高调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之中。都市之所以不能完全吸收农村文化,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不能给农民以群体归属认同感。当下,农村文化之所以被边缘化,其原因在于:在高速发展都市化条件下,农村文化无法对其生产方式和历史传统进行调整,而农村文化的基础——农民所处的劣势地位和素质欠缺导致他们的心态在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中不能得到健康的转型。引导农民重新认识“熟悉的乡村”及其文化,评估其价值,引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重新唤醒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的归属认同感,才能真正达到文化复兴的目的。

2.挖掘整理农村原有文化、发展新型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不会是一个已经完成的静态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能仅仅将眼光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修复与缅怀上,必须建立在对原有文化的充分挖掘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而尝试建立新型文化。充分挖掘整理农村原有文化,科学确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审慎地对待农村文化的转型,批判性地吸收农村文化和都市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在学习其他文化的同时,将其优秀成分吸收到农村文化环境中并改造与发展,“要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里去”[3]。

(三)背后的托举——统筹城乡强化保障、完善机制

1.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深入推动城市反哺农村的惠民工程

政府应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政府应探索长效机制,注重培养人才,积极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程,用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生活,服务农村。

2.建好机制,用先进文化促进农村文化的合理发展

建好机制,用先进文化促进农村文化合理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保障机制,提高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重要议事项目,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多元化发展机制,改变目前单一的发展模式,采取以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支持为主,以政府政策、国家导向、社会赞助等手段为辅的多种协作机制。最后,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做出积极贡献的乡镇干部以及当地领导干部、群众予以表彰,激励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力量参与农村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财务司.近几年我国文化投入情况及对策建议[EB/OL].

http://www.ccnt.gov.cn/sjzznew2011/cws/whtj_cws/201111/

-t20111128_153324.html.2011-08-23.

[2]财务司.近几年我国文化投入情况及对策建议[EB/OL].

http://www.ccnt.gov.cn/sjzznew2011/cws/whtj_cws/201111/

t20111128_153324.html.2011-08-23.

[3]费孝通.费孝通九十新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07-208.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之路径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新常态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