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撰写美丽中国的新篇章

2013-12-26陈蓉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新篇章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陈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我们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带来全新挑战。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新篇章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34-03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世界惊呼我国创造出经济发展的“中国速度”,然而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我们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带来全新挑战。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概念上理解,可以洞悉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思想,即强调天人相统一,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和谐关系上,不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从人类文明演替的进程和规律来理解,农耕文明替代原始文明、工业文明替代农耕文明,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动力、以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与人关系为核心、以解决工业文明所固有的环境与发展矛盾为目的的新的文明形态必然要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这就是生态文明。

从党治国的理念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乃应有之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基本国情为基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方面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和制度,它的内涵和发展要素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和文化先进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时,生态文明建设必然也必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

“美丽中国”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诗意表达,其实质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文明发展新境界、新形态,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讲,美丽中国由环环相扣的四个层次的美构成,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一个层次的美是指自然环境之美、人工之美和格局之美。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环境之美。同时,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布局人工环境,构筑科学发展的中国大格局之美。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切入点。人类社会发展既要维护生态平衡,又要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应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工之美和格局之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二个层次的美是指科技与文化之美、制度之美、人的心灵与行为之美。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条件。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合理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绿色财富观和绿色利益观,形成鼓励绿色发展、合理消费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需要研发和运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科学技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需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塑造美丽心灵、倡导美好行为,来增强全人类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节约理念,来营造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良好风尚。

第三个层次的美是指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落脚点与归宿。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摒弃过度耗费资源、损害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共同推进低碳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产业结构,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第四个层次的美必然体现着当代中国的艺术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艺术是文化的结晶和精神硕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不仅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国家、民族的精神标杆和形象代言。

三、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人类的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但是,人类的发展历程正在告诫我们:人类社会的活动超越过自然的规律最终受到大自然严厉而无情的惩罚。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人们对环境的思考,西方国家爆发了生态运动,这场新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迅速向全球扩展,最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引起了人类的艰辛探索。于是,一些有影响的国际环保组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成立,如;1968年成立了“罗马俱乐部”;1971年成立了“绿色和平组织”;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探讨生态保护全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是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列入人类发展日程的标志。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气候大会,向全世界70多亿人民发出宣言:“要保护地球!”可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部分难题。我国的资源十分有限,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在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8%、0.7%、9%,5%。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我国拥有全球1/5的人口;现在碳排放居全球的榜首,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外的依赖存度相当高,为此,必须实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平稳过渡,来减少资源枯竭速度。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污染已不堪重负。据报道:我国有1/3的国土面积经历过酸雨、七大河流中有一半被污染,1/4的居民没有清洁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呼吸的是污浊的空气,经过环保处理的城市垃圾还不到总量的20%,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我国占了5个……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15%。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由于生态恶化,还会引发不少社会稳定问题。最近几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几乎每年都在递增。如:2009年广东省紫金血铅事件、去年四川省什邡市的百亿元钼铜项目事件、江苏省南通启东的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事件、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的PX项目事件等等,因为公众环境诉求表达渠道不够规范,最后纷纷遭到群众抗议。这些事件对导致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害,最后以政府宣布放弃项目的建设而告终。

总之,生态危机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付之东流,而且还会激化社会矛盾,增加不稳定因素;必将会殃及子孙后代,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享受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四、如何突破思想上的藩篱来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为此,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一)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务必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走低碳经济之路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体。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例子很多,教训很惨痛,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务必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务必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决不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为主,坚持预防为主。为此,托马斯·弗里德曼深刻指出:“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将会变成决定未来50年国家经济地位、环境健康、能源安全及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务必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又热又挤又平》一书中大声疾呼:“绿色能源是金钱,绿色能源是竞争力,绿色能源更是人类唯一的未来。”[1]我们不能再走西方走过的那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过去关于中国经济如何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至理的名言“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猫论”说的是只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可以了 ,但客观情况不允许再这样了。现在,如果这“猫”不是绿色的,那么无论是“猫”自己、老鼠或是世界上的其他人都不可能再享受发展[1]。由于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仍然落后,甚至停留在传统的工业时代,认为人类可以主宰一切,忽视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善待自然的规律,忽视了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种意识形态下,我们亟须破除落后的观念,必须加强和引导全民的生态意识,建立好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生态文明两大体系,在全社会引起共鸣,来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以思想文化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用“行为美”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社会保障。深入开展“共建美丽中国、共享美好生活”活动,开展美丽区县、美丽街镇、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校园、美丽工厂、美丽军营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全民的“美丽指数”。

(三)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务必要加快制度的建设

首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因此,必须改变唯GDP的观念论英雄的观念,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广东率先把建设“美丽中国”和官员考核对接,按照主功能区划分,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打破GDP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那些明确为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的区域,生态保护、宜居水平和公共服务,将取代GDP数字,成为主要的考核标准。今天,“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兴起,更为河源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河源打造成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市率先提出打造“广东绿谷”的目标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循环发展,助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市加快实现经济崛起的关键时期,为我们打造“广东绿谷”,实现我省粤东西北跨越式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新的血液和氧分。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配套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法制政策和体制机制保障。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的大行动的决定》作为行动的“总纲领”,无论从数量到质量、从经济效益到生态效益、从具体工程到体系建设、从自然环境到生态文化的系统建设,明确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我省自身绿色生态的具体要求。

再次,以科技为支撑,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环境问题,抓污染综合治理,促生态环境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世界科技变革的新趋势,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美丽中国建设的瓶颈问题,加强对环境技术、稀有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清洁生产、低碳节能、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能源环保类科技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继续实施清水工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搞好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PM2.5治理合作,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大绿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保证城市拥有足够的“肺活量”。要持续开展市容综合整治工作,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加强海洋、湿地、森林及沿海滩涂、入海河口等保护修复,搞好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可见,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应该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严格的制度安排;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如:英国伦敦治理雾都的经验,美国加利佛利亚州治理汽车尾气和日本打造生态名镇的做法,值得在全国借鉴和推广。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建设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科学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给大家一个赏心悦目的、精神文明的大环境,使我们的和谐社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用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去撰写美丽中国的新篇章,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又热又挤又平[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37.

猜你喜欢

新篇章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京剧掀开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