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浅析

2013-12-26张啸

学理论·上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必要性建设

张啸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强调和阐述。试从国家民族的全面发展、应对复杂的世界文化发展形势、解决当下存在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关键词:文化强国;建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24-02

2011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我党首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并且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1]。

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将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做了新的阐述和提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

回顾我党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可以看出,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十八大将其写入报告,是国情、党情的客观要求,是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创造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国家、民族实现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党在新时期能否坚定高举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人民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我党始终高举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3]而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直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党自身理论建设的创新发展无不与先进文化的建设有密切的联系。而在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个拥有九十多年历史、八千多万党员的老党、大党,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巩固文化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就必须举全国之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全面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面向21世纪的伟大追求,这不仅需要政治、经济、军事等建设的保障,也需要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衰微相伴中华文化的衰微而生,而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则始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新的文化建设。对此,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4]从这些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建设,对其在实际上的生存与发展上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只有建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精神上的保障。

(三)实现人民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也将其视为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不变的历史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一直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恩格斯曾经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5]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要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享受到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实现与物质生活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1]要想在世界文化潮碰撞中站稳脚跟,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唯一的选择。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安康,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力量,又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有了这个目标,才能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提升综合国力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持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就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身着眼,把我国建成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使我国文化“走出去”,推向世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对外交流范围和渠道不断拓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传播的理念、产业的发展差距还很明显,这必然要求我国具有更强烈的文化发展意识,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有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强了,国家的“出口”才会有影响力,我国的文化安全才会得到更好的维护。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供强大武器

当前,社会思想文化活跃,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发展迅速,各种论坛、讲座、报告不胜枚举。由此带来的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必然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因此,思想文化阵地上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歇。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坚持文化发展的导向,占领思想文化的阵地。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正是为占领阵地而提供强大的文化武器。面对思想文化战线的复杂情况,仅靠个人、单位是不够的,必须集全党全国之力,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工具,把最广大的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集中起最为强大的力量,理直气壮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增进社会思想共识,指引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抵御住一切非科学的、错误的、不健康的思想文化观点的侵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解决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根本措施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同时,我国的文化领域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1],从中产生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从根本入手,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不断推进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首先,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领全党全国提高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当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只注重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给全党提供了契机,使“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这一真理成为共识。在思想观念上转变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发展的错误倾向,为我国文化建设开辟新局面扫清障碍,拓宽思路。

其次,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发展创新。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着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牵引,做出文化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组织引导,最大限度地解放文化生产力。

再次,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明素质。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少数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社会上占有很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存法则”。《决定》指出,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1]。因此,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任务十分繁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群众中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引导群众自觉弘扬科学,抵制低俗,从而使全民族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最后,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一个民族之所以独一无二,文化传统是其主要特质。胡锦涛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6]对于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不仅要注重保护,更要实现现代创新。但在这两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是我国面对的传统文化弘扬的课题,而且是目前我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运用高新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更好地使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从而真正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和现代化创新。

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到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的文化建设走过了辉煌的十年。文化建设的新成就不断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国际国内文化发展、交流、碰撞、融合的形势,认清我国文化建设现状。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6]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此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党中央已深刻认识到拥有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对于现阶段我国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而每一名党员都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自觉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列中,为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锦涛.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20.

[6]胡锦涛.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1.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必要性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