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投融资活动内部控制探析

2013-12-26储锦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投融资内部控制高校

储锦超

[提要] 随着高校负债经营的普及,高校资金管理日益重要,经济案件频繁发生,研究高校投融资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校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结合其内控目标提出内部控制具体程序,最后针对相关不足提出优化内部控制的措施,为建立有效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负债风险

本文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重大课题(JSJM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投融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探析——基于高校负债经营的角度

收录日期:2013年7月8日

高校投融资活动是指高校筹集资金,并将该资金投入经营运转的过程,其中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资金需求计划、融资活动的授权审批、签订资金投融资合同或文件、实际取得资金并偿还期间利息、到期还本付息等活动;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基建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收益性投资(也叫营利性投资)等活动。日前,由于高校的负债筹资增加,财务风险扩大,投资失误也时有发生,建立投融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一、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一)缺乏适宜的内部控制环境。长久以来,高校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缺乏内部控制理念,未认识到投融资活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忽视了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规范,但与投融资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高校的内控只是一纸空文,更遑论执行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相关投融资决策人员都是学校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有重大成就的骨干成员,几乎不具备符合决策岗位的相关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对投融资的作用力。

(二)债务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缺位。由于我国高校实行校长任期制,而大多高校领导注重任期业绩,忽略学校的长期战略发展,风险意识淡薄,造成高校过度负债经营。同时,高校尚未形成科学的风险评估流程,导致风险预警机制缺位,再加上高校财务部门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对应的负债风险防范措施也就成了空谈。

(三)资金需求规划不合理。部分高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投融资决策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力,一些高校贷款的规模不仅超过高校的经济能力,甚至影响高校资金的正常运转。而在高校贷款决策中,一般主要根据能否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来确定贷款规模,投融资结构不合理,造成投融资成本高,再加上贷款规模一般都很大,埋下了较大的资金周转风险隐患。

二、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

目标是指导方向和标准,没有目标,也就没有评估一项决策优劣的标准。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切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从理论上来说,高校的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满足高校资金需求,保证高校正常运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合规性目标、安全性目标、经营目标。其中,合规性目标是指高校投融资活动和风险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律审批手续,向上级单位申报批准,保证相关法律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目标要求高校在投融资活动不仅要保证高校的资金的安全,保证所借资金有偿还来源,预防债务风险和偿还风险。经营性目标则要求高校筹措资金时,降低资金成本;在资金筹措后,按照合理的用途使用资金,合理配置高校的资本结构,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

三、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程序

(一)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建立投融资活动的岗位责任制,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确保办理投融资活动人员岗位相互分离、制约以及监督。投融资活动的不相容部门和岗位相分离制度主要包含:(1)投融资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相分离;(2)投融资项目的计划和投融资决策相分离;(3)投融资的合同审批和签订相分离;(4)投融资合同的审批和偿还或执行相分离;(5)投融资活动的执行与业务的记录职位相分离。(图1)

(二)授权审批控制。资金对高校的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投融资活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从风险来看,高校的投融资活动由于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容易对高校的资金周转带来负面影响,若控制不当,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应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不得越权审批,在授权范围内合理审批。

(三)投融资决策的控制。建立投融资决策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方案的设计、决策的过程以及决策的执行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根据内部控制相关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融资决策。首先,投融资决策应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根据预先确定的融资规模、融资时间以及融资额度合理做出融资计划;在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投资方向,在评估投资风险和成本效益匹配的基础上,拟定投资决策的程序。对于重大投融资决策方案,应该采用集体讨论或者联立审批制度,并在决策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书面记录,报告上级单位审批,并制定责任追究机制,评估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全面的控制和监督。

(四)投融资决策执行控制。建立投融资决策执行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投融资合同的订立与审核、资产的收取等作出明确规定。根据经批准的投融资方案,按照规定程序与投融资对象,与中介机构订立投融资合同或协议。对投融资合同或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情况和意见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投融资合同或协议的订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企业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重大投融资合同或协议的订立,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同时,建立合理的融资债务偿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对债务的偿还程序做出详细的安排,保证正确的计算和核对,确保偿还计划得到顺利执行。安排财务人员记录融资的本金,根据偿还期限计算各期间需要偿还的利息,并定期与相关债权人进行核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不符,财务人员应查明原因,根据所赋予的权限进行处理。高校在办理支付利息等业务时,严格授权审批并按照权限执行,确保偿付债务的安全性。

(五)风险评估和预防。高校普遍存在面临还贷和付息的压力,因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识别投融资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迫在眉睫。确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指标,有效识别高校风险。其中,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包括资产负债率、借入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借入款占年度结余比例等。制定具体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正确决策贷款规模;其次,实施债务的动态管理,根据预警风险机制识别债务风险,建立偿债基金,做好续借准备工作,降低债务风险;最后,严格把握资金投向,按照融资计划执行,谨慎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六)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监督。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监督可以分为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在进行投融资时,应该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在支付利息、执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督,从而形成对投融资活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予以修正。同时,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应该“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内部控制,为实现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服务。适当引入社会审计,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四、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优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人员素质。高校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其重要原因在于未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建立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应从全局出发,全面树立内部控制的理念,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效果。既重视对预算的控制意识,也重视对风险管理、授权审批控制,最后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同时,作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独立法人体制,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如果决策领导体制中缺乏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应设置总会计师一职,专门负责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参与投融资决策,并设置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随着高校负债投融资的普及,高校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投融资和资金使用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因此,建立高校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为高校领导制定决策、应对风险提供依据。针对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该强化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能够识别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带来的风险,从而合理地制定投融资计划。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对各种隐藏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评估并实行全面监督,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重点关注重大的投融资活动,仔细权衡投融资的资金成本以及贷款是否能够及时偿还,从而保证高校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三)设置合理的投融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预算。融资决策过程是高校行为的起点,决定着高校是否能够获得融资,融资的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高校的融资决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高校应该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高校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通过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高校实际的运转情况确定融资规模;其次,合理的融资渠道是高校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向社会融资或者从银行借贷,应合理设置高校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资金成本,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再则,选择合适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在对宏观环境有较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生源量等因素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国家总体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高校较容易获得所需资金,更易通过审核,获得资金难度会降低。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并评估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并建立责任问责机制。

高校在投资决策时,应加强预算管理,接受全面预算管理等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彻在整个投融资计划、决策、执行等的过程中。应强化预算执行力度,落实预算执行指标,明确相关人员责任,确保预算刚性。同时,严格进行预算授权审批,增加信息沟通,对于预算执行误差及时沟通,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问责,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五、结束语

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充分了解高校环境、业务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投融资作为高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对高校意义重大。在当今负债融资的背景下,有效针对高校的投融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控制高校债务风险,有助于高校改善经营管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婧.高校投资现状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2]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8.7.

[3]王江.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12.

[4]严雪.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张荣中.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C].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1.

(五)风险评估和预防。高校普遍存在面临还贷和付息的压力,因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识别投融资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迫在眉睫。确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指标,有效识别高校风险。其中,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包括资产负债率、借入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借入款占年度结余比例等。制定具体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正确决策贷款规模;其次,实施债务的动态管理,根据预警风险机制识别债务风险,建立偿债基金,做好续借准备工作,降低债务风险;最后,严格把握资金投向,按照融资计划执行,谨慎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六)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监督。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监督可以分为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在进行投融资时,应该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在支付利息、执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督,从而形成对投融资活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予以修正。同时,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应该“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内部控制,为实现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服务。适当引入社会审计,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四、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优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人员素质。高校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其重要原因在于未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建立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应从全局出发,全面树立内部控制的理念,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效果。既重视对预算的控制意识,也重视对风险管理、授权审批控制,最后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同时,作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独立法人体制,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如果决策领导体制中缺乏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应设置总会计师一职,专门负责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参与投融资决策,并设置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随着高校负债投融资的普及,高校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投融资和资金使用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因此,建立高校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为高校领导制定决策、应对风险提供依据。针对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该强化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能够识别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带来的风险,从而合理地制定投融资计划。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对各种隐藏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评估并实行全面监督,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重点关注重大的投融资活动,仔细权衡投融资的资金成本以及贷款是否能够及时偿还,从而保证高校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三)设置合理的投融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预算。融资决策过程是高校行为的起点,决定着高校是否能够获得融资,融资的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高校的融资决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高校应该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高校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通过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高校实际的运转情况确定融资规模;其次,合理的融资渠道是高校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向社会融资或者从银行借贷,应合理设置高校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资金成本,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再则,选择合适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在对宏观环境有较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生源量等因素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国家总体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高校较容易获得所需资金,更易通过审核,获得资金难度会降低。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并评估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并建立责任问责机制。

高校在投资决策时,应加强预算管理,接受全面预算管理等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彻在整个投融资计划、决策、执行等的过程中。应强化预算执行力度,落实预算执行指标,明确相关人员责任,确保预算刚性。同时,严格进行预算授权审批,增加信息沟通,对于预算执行误差及时沟通,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问责,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五、结束语

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充分了解高校环境、业务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投融资作为高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对高校意义重大。在当今负债融资的背景下,有效针对高校的投融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控制高校债务风险,有助于高校改善经营管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婧.高校投资现状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2]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8.7.

[3]王江.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12.

[4]严雪.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张荣中.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C].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1.

(五)风险评估和预防。高校普遍存在面临还贷和付息的压力,因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识别投融资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迫在眉睫。确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指标,有效识别高校风险。其中,风险预警指标可以包括资产负债率、借入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借入款占年度结余比例等。制定具体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正确决策贷款规模;其次,实施债务的动态管理,根据预警风险机制识别债务风险,建立偿债基金,做好续借准备工作,降低债务风险;最后,严格把握资金投向,按照融资计划执行,谨慎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六)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监督。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监督可以分为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在进行投融资时,应该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在支付利息、执行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进行日常监督,从而形成对投融资活动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予以修正。同时,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应该“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体制,加强内部控制,为实现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服务。适当引入社会审计,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四、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优化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人员素质。高校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其重要原因在于未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建立投融资活动和债务风险内部控制应从全局出发,全面树立内部控制的理念,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效果。既重视对预算的控制意识,也重视对风险管理、授权审批控制,最后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同时,作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独立法人体制,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如果决策领导体制中缺乏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应设置总会计师一职,专门负责管理高校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参与投融资决策,并设置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随着高校负债投融资的普及,高校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投融资和资金使用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转。因此,建立高校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为高校领导制定决策、应对风险提供依据。针对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应该强化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能够识别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管理等带来的风险,从而合理地制定投融资计划。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对各种隐藏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评估并实行全面监督,将风险控制在高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重点关注重大的投融资活动,仔细权衡投融资的资金成本以及贷款是否能够及时偿还,从而保证高校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三)设置合理的投融资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预算。融资决策过程是高校行为的起点,决定着高校是否能够获得融资,融资的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高校的融资决策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高校应该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高校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通过对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高校实际的运转情况确定融资规模;其次,合理的融资渠道是高校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向社会融资或者从银行借贷,应合理设置高校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资金成本,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再则,选择合适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该在对宏观环境有较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生源量等因素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国家总体经济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高校较容易获得所需资金,更易通过审核,获得资金难度会降低。最后,在前面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融资计划,并评估可能存在的融资风险,并建立责任问责机制。

高校在投资决策时,应加强预算管理,接受全面预算管理等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体系,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彻在整个投融资计划、决策、执行等的过程中。应强化预算执行力度,落实预算执行指标,明确相关人员责任,确保预算刚性。同时,严格进行预算授权审批,增加信息沟通,对于预算执行误差及时沟通,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问责,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五、结束语

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充分了解高校环境、业务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投融资作为高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对高校意义重大。在当今负债融资的背景下,有效针对高校的投融资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控制高校债务风险,有助于高校改善经营管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婧.高校投资现状及其财务风险防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2]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8.7.

[3]王江.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12.

[4]严雪.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张荣中.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C].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1.

猜你喜欢

投融资内部控制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