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明”轮航海专业航行实习的框架设计与实施
2013-12-25,,,,
,, , ,
(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上海 201306)
一、引 言
2010年6月25日,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全面修订STCW公约和规则的修正案(以下简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1]),该修正案定于2012年1月1日生效,过渡期5年。马尼拉修正案的重点体现在培训内容的新要求上,包括:规范了特殊用途船船员的培训和适任要求;明确了保安培训;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强调了团队精神、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的要求;增加了电子员的培训与适任要求。[2]
为全面履约,交通运输部于2011年12月通过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简称“11规则”)。2012年2月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3号],要求各有关院校、单位要切实履行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全面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
2012年底,上海海事大学投资建造的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教学实习船“育明”轮投入使用,为学校履约及提高航海本科生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是航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更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是航海教育稳步发展和履约培训的必然要求[3],为此,本文提出“育明”轮本科生航行实习的全新设计框架,并就其有效实施进行探讨。
二、航行实习的指导方针及目标
航行实习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决定着实习的组织领导。如果对实习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有了充分的认识并高度重视,则实习的意义及每个相关人员对实习的态度就会通过有效管理来传递给每一个成员,相应的资源也会向实习倾斜。换言之,每个人对实习的态度、行为及相关管理措施等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实习的指导方针和目前是否明确[1,2]。鉴于“育明”轮目前的经营模式,航行实习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应涉及校方和船舶经营方(中海散货)两个方面,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如图1所示,实习的指导方针和目标都直接影响着实习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等)、教官的行为表现、学员的行为表现。这里的教官是广义的,包括“育明”轮上的每一位船员。管理是防御性的(reactive)而不是主动性的(proactive)。管理对教官和学员的行为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教官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实习的敬业程度和对实习目标实现的重视程度。毫无疑问,教官应鼓励学员认真完成实习的各项任务,他们的敬业会提高实习的效果。教官的行为与学员的行为成正相关。当然,学员的行为也会对实习的管理、教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此不作讨论。
图1 指导方针与管理、行为之间的概念模型
三、航行实习的框架设计
航行实习的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航行实习的框架设计概念图
1.船舶经营公司/船上文化
文化是习得的,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此外,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船舶经营公司/船上文化主要指船舶经营公司/船上的安全文化[4],它是指船舶经营公司/船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船舶经营公司/船上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且为全体员工接受并遵循的,具有船舶经营公司/船上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是为保证船舶营运安全、保护员工身心安全和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因此,包括实习教官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都要了解、熟悉中海散货公司及“育明”轮上的安全文化,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航行实习工作。
2.船舶特征
船舶特征包含船舶营运方面的特点和船舶本身内部结构的特征。“育明”轮是散货船,目前租赁给中海散货经营,散货船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经营的航线、航次时间长短等的诸多不确定性,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育明”轮本身内部结构特征包括生活区的分布、舱室布置、甲板分布、消防逃生设施分布、逃生路线等。“育明”轮生活区宽大,甲板层数多,内部结构复杂;房间、教室、娱乐室、研究室、洗衣房多且分散;船员生活区与学生生活区相对隔离,且不是每层都相通;救生设施多且分布在不同的甲板。学生、教官上船后必须要熟悉自己未来生活的小环境,这是新船员上船后要熟知的内容之一,也是公司体系的要求。
3.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安全文化,[4]这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是安全理念和价值观的动态体现。
中海散货有其独特的安全文化,船员自然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在“育明”轮上实习的学生必须遵守中海船员的行为规范,但学生实习有其本身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所以必须结合中海的安全文化和船员的行为规范制定出“育明”轮上学生的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学生的行为规范应包含并高于船员的行为规范要求。
4.专业技能
1)基本安全
基本安全包括:熟知应变部署表和个人应变部署卡;了解防火控制图和应急逃生通道;了解船舶消防、求生、堵漏和溢油器材设备的性能和存放位置;了解CO2间的位置及释放操作方法;了解风油切断装置的作用、使用时机及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参与船舶消防、求生、堵漏、溢油等演习。
2)甲板操作
了解锚设备、系泊设备、起货设备等及其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包括绳结、油漆、开关舱、系固设备、绳梯收放等操作注意事项;船舶靠泊期间,参加码头值班并了解其主要内容;了解船舶保安、舷梯值班的注意事项。
3)驾驶台操作
驾驶台操作包括开航前、在航中和锚泊中的操作。
(1)开航前。了解船舶进出港前所需准备的文件、单证;了解本航次所需准备的图书资料及其相关改正、航线和航次计划的制订;了解驾驶台开航前所需准备的工作,如备车、联系引航员、拖轮;了解潮水资料。
(2)在航中。了解船长、引航员操作船舶进出港、靠离泊的操作过程;识别航标、识读海图;练习各种船舶定位方法;测定罗经差、自差;观察水文气象、识读气象报告、天气图;观察驾驶员船舶避让的过程,尤其是能见度不良时;了解特殊水域(狭水道、渔区、岛礁区等)的航发并观察驾驶员的做法;熟知驾驶台设备及其基本操作;操舵练习;牢记“不影响驾驶员正常值班工作”等的跟班注意事项;了解船舶保安情况;了解船舶对外通信情况,包括VHF所用频道、GMDSS电台资料;了解船长命令簿的内容;了解航海日志、车钟记录簿的填写;观察驾驶台资源管理情况。
(3)锚泊中。了解锚泊值班的要求;了解判断船舶走锚的方法;练习锚位的测定及GPS报警设定。
4)货物操作。了解船舶货舱结构、货舱分布及货舱的通风设备、污水沟井;了解本船货物积载图的编制、货物积载的方法和运输过程中的保管要求。
5)机舱认知。简单了解主机、发电机、舵机等工作原理;了解船舶管系、泵站、锅炉、电站的布置;了解焚烧炉、油水分离器、海水淡化装置的作用;了解集控室操作台等。
5.综合评价
航行实习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加深理解航海专业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船上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时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巩固和提高也起到重要作用,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和态度。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和态度是属于船员通常做法的内容,对保证航行安全、船员人身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在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时,行为规范和实操技能应具有同样的权重。航行实习时学生第一次在船上生活学习,而且时间较长,对他们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塑造,短期内来说,将利于本次航行实习的管理,有利于船舶安全和人身安全;从长远的角度看,将有利于未来更好地适应船上的工作生活,有利于培养其对人、对事的一种正确态度。具体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见表1。当然,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有多重途径,本文不作讨论。
表1 综合评价的指标及其权重
四、航行实习的实施
“育明”轮航海专业航行实习的实施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航行实习的实施框架图
1.基本原则
1)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佐证理论。实习就是要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习中的各个环节,亲身体验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同时对课本上未涉及或不完全相同的船上的一些良好做法,找到理论依据,强化理解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丰富理论知识,提升理论高度,更好地指导实践。[1]
2)行为规范的塑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重。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事前减少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事中险情处理的有力保障。所以,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应纳入船员管理中,并结合教学实践的要求,提出更高要求的行为规范,指导、服务好实习工作。
3)学生实操为主,教官指导为辅。航行实习时,学生对航海专业的绝大部分理论知识已学过,不同的是,课本知识是大众化的,针对的不是育明轮。这就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特定的“育明”轮上,结合船舶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而这正是学生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当然,在遇到问题时,需要教官给予适当的点拨,告之解决的途径而不用代劳或将课堂上讲过的东西再重复,这样可以真正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4)过程考核管理为主,考试成绩为辅。鼓励学生在教官或船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船上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又不影响生产、船舶安全及人身安全的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官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考核、评价,其成绩应占最终成绩的60%~80%,而最后的考试成绩只占20%~40%。行为规范的监督、考核和评价则完全在平时,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
5)船舶经营方积极参与、配合,与教学部共同管理教学实践活动。教学部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其中大量工作都离不开船舶经营方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船舶经营方的配合度和参与度对实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船员的言行举止等也影响着学生。因此,每个船员也都是教官,与专职教官一样要起到示范作用。[5]
2.奖惩机制
为激励学生自律、自强,发扬团队精神和积极参与实习的管理工作,应制定一套可行的奖惩机制,内容涉及在船实习的方方面面。其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谐的团队精神,抑制影响安全和实习效果的不利因素。同时,为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实行过程管理,增加评价的区分度,最后的评价不再是仅仅依赖最后的考试和实操表现。
3.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督查学生对实习期间的行为规范、各种规章制度等的执行情况,它不分时间、地点、全天候地督查学生的行为举止。一旦发现好的或不良的行为,都要及时依据奖惩机制进行处置,使好的作风能及时得到弘扬,不良风气被及时遏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
4.评价机制
为能客观、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就必须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见表1,其中,各指标的权重可根据航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可进一步细化,但对同一实习批次的学生应不变。评价的实施根据“过程管理考核为主,考试成绩为辅”的原则。
5.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学生实习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的有力保证,它包括硬件配备和软件配备。前者如教学用品、生活用品的配备,尤其是图书资料的配备和及时更新,包括电子海图的及时更新;后者包括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官队伍和船员队伍。船员中尤以高级船员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五、结 论
航行实习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不但工作量大,而且责任重大,尤其是船舶领导和教官,肩负着管理近150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重任。“育明”轮上的航行实习要取得良好效果,各项措施必须执行到位,其中以下几点是关键:
第一,周密的计划、有效的组织、全程的监督、有力的奖惩和公平公正的评价是航行实习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第二,船舶经营方的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是实习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并最终取得预习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教官因素对航行实习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四“育明”轮运营的不确定性对实习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1] JAMES G.DAVY, Chang-Kyun NOH.A Study on Educations Role in Establish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afety at Sea[J].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Logistics, 2011, 27(3): 483-500.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我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刘 强,王凤武,杨 明. “育鲲”号海上实习工作的实践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0(4):51-53.
[4]王 涛,侯克鹏.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全与环境工程,2008,15(1):81-84.
[5]叶明君.基于校企合作的航海教育“航行认识实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