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3-12-24
照片中的人,就是照片的本身
明星时尚摄影师Mario Testino刚刚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期间,超模Erin Wasson对其进行非正式采访,Mario Testino被问及他是用什么方式让自己所拍摄的人物呈现出如此美妙的感觉时谈到:
“我认为,这些照片虽然是我拍摄的,但其中所表达的东西并非是关于我的,而是关于照片里的那个人。举个例子,就像为戴安娜王妃所拍摄的那张照片,观者想了解的是她本人,而并非是作为拍摄者的我。我想,只要能注意到这一关系,就能把照片和其中的人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是从正面去感受其中的角色。我发现在当今时尚摄影界中,很多人忘记了照片的本意,照片中的女人,就是照片本身,而并不是我们艺术加工的。我们作为时尚摄影师的工作仅仅是根据个人品味来完善被拍摄者的形象。”
不要让随意性变成摄影的策略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段煜婷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这样说:
“如果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摄影都是有故事的,有情节的,那么看到一个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你就会觉得十分新鲜,这样的摄影,会赢在新鲜感上,但他们没有可模仿性。摄影师通过一系列的照片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随意是一种摄影师表达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摄影者可以不在乎所谓的摄影规则,光影构图等等,更加自由放松地进入独特的个人体验中,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种随意性变成一种所谓的摄影策略,使得所谓的‘私摄影’满天飞。虽然这是国际流行的范式,都在学习私摄影的鼻祖美国女摄影师南·戈尔丁‘自己记录自己的历史’,但学得并不到位,有很浓的文艺腔。”
纪实摄影“七条金科玉律”?
无论什么行当,人们总是喜欢总结一些条条框框。在曼谷工作的路透社摄影记者Damir Sagolj近期分享了他在业界工作多年的心得,被人归纳为纪实摄影的“七条金科玉律”:
1.预期:第一条法则就是要先对拍摄主题有认识,并预知主体会何时出现。如果你不了解所拍摄的主题,当它一出现时,你只顾着调校快门光圈,就来不及有反应去拍摄了,能做到人机合一,方为最高UqxbMP9gYsm7fJXdQSSiMSWv6RXVvu3KOYGS5bMNrcE=境界。
2.研究:所有新闻和故事,并非在你到达现场的一刻才发生,预早了解,找出一个你要拍摄的主题去将事件呈现给观众。
3.与人沟通:摄影记者在重大新闻发生的下一刻就会身处异地,你在当地可能没有朋友,也未必懂当地语言。如果不和当地人建立关系,行动力和作品深度都会大大减弱。
4.分先后次序:当你置身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在你眼前可能有过百样吸引你拍摄的主题。在把握每一分秒拍摄的同时,更重要是了解事件的全貌,并找出应该优先拍摄的主体。
5.练习:努力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在事件发生时,你能迅速做出反应。比起不断追求最新型号的单反,更重要的是你清楚现有相机的能力和设置。
6.互动(Interact):和其他在场的摄影师互动。他们往往能为你提供不少有用的资讯。
7.隐形(Be Invisible):摄影师尽量不要出现在他人的私人空间,一旦对方注意到你的存在,就不可能拍出自然真实的作品了。
用手机捕捉你平时不注意的细节
虽然单反相机价格已经日渐“白菜化”,但它却丝毫不会阻碍手机拍照这个用户群体的持续扩大。理由很简单,你不可能时时都带着单反,但确实可能要时时都带上手机。
2012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北京798艺术区亦安画廊举办了一场主题名为“生花”的手机摄影作品展,其中一位参展摄影师蔡雅妮对于使用手机拍摄有这样的体会:
“手机拍摄的最大优势无疑是方便,可以随时拿出来进行取景并按下快门。其实,拿什么样的相机,就去拍什么样的照片,有些时候,拍摄的题材往往会被你手中的器材所引导。如果你用手机去拍照,可能就会发现很多平时你不是非常注意的事情,从而慢慢的养成了一个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良好观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