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研究——以天津为例
2013-12-24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成果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和长远的影响,能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并且在将来能够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全局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同时它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总体经济的发展,对带动经济社会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2)长远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增长潜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并且可持续的贡献。
(3)先导性,主要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有指引和导向的作用,它指引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重心,是引导资金投放、技术研发、人才聚集、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4)动态性,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满足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科技等变化带来的新需求。本质特征是: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即由于重大技术突破,其成果出现产业化,如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等;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产业,如钢铁行业改造形成的新材料产业;三是由于规制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替代性技术和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四是由产业融合发展与价值链分解催生的新产业,如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从2009年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及与产业升级的协同问题开始受到学界关注,相关研究增多,2011年达到近几年的最高点。
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领域,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缺乏对它的形成机理、经济学属性的抽象和提炼,以及对它的理论内涵的深入理解。陈洪涛等(2008)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它集中表现在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因、路径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市场潜力、新兴产业的创新环境与基础条件、新兴产业投入要素的供给状况和有关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导向等是制约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陈建勋(2009)研究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情况,并对其产出增长的贡献作了深入的分析。吕明元(2009)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期产业发展的新特点,运用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及技术创新、产业演进、产业结构等理论,探讨了产业成长的内涵与阶段、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产业周期运动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应关系等,运用A-U模型对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成长的路径和机制进行基本规律性研究,提出了不同产业的创新演化规律有其自身特点。罗贞礼和曹磊(2010)探讨了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策略问题,指出了实现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选择的相关措施。肖兴志等(2010)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讨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刘志阳和施祖留(2010)指出我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需要大力营造适宜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拓展的范式设计与制度创新,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动态实施产业模块化创新转换策略,大力实施技术标准的推广、联盟和控制策略。张峰、杨建君、黄丽宁(2012)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一个新框架。贺俊、吕铁(2012)认为,新兴技术只为后发国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领先或赶超的可能性,如果不具备适宜的资源基础和制度土壤,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会自然成长,所以提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和自洽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分析框架。王利政(2012)认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他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适宜的模式。
孙军、高彦彦(2012)认为,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两者的互动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熊永清等(2010、2011)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应该耦合发展的角度,提出“双轮驱动,良性互动”的发展思路。王磊、安同良(2013)通过案例研究表明,中国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存在三类模式:供应商主导模式、过程创新模式和协同创新模式。开放式知识源是传统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供应商和需求是传统产业自主创新的来源,渐进式创新是传统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式。Osaka(2002)在分析一些地区产业发展时,认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杨以文、郑江淮(2012)基于昆山制造企业的经验数据分析,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通过知识的累积、融合与编码,产业升级能够提高企业的增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昆山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数据,对产业升级、增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有利于突破性创新,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不利于突破性创新,但有利于增量性创新。胡昱(2012)认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方向调整,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创新周期、创新优势、市场开拓、创新联盟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准确把握两者的异同,在关键环节上实施新的发展战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点起步和发展。关莹莹(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基础性支持,通过引进信息等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手段,整合、优化传统产业的资源,可以完成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化,扶持完全独立的新兴产业可以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与方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而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方式发展新兴产业,则可凭借已有的资源、资金与发展经验,规避新兴产业初创期所面临的风险,保障其发展的顺利实现,二者是相互协调并且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由于创新引进新的生产函数,带动产业结构转换的产业,其不仅具有创新的特征,而且通过关联效应,将新技术扩散到整个产业系统,引起整个产业技术基础的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带动产业结构转换,为经济增长建立新的潜力和可能性,从而推动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扩散效应与创新效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最重要的特征。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扩散作用
扩散效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一是回顾效应,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根据其技术特点,会对各种要素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这些投入品的发展。这些投入要素可能是物质的,如原材料和机器,也可能是人力的,如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甚至可能是制度方面的,例如铁路的发展刺激了更大规模地从社会动员长期资本的方式和规则。二是旁侧效应,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会引起它周围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涉及到按技术等级制度建立起来的有纪律的劳动力队伍,处理法律问题和服务市场关系的专业人员,城市先行资本投资,银行和商业制度,以及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三是前瞻效应,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活动创造了能够引起新的工业活动的基础,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有时候甚至为下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起台阶。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扩散效应
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能够产生新的社会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升级的引导产业,具有极大的关联及扩散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为未来产业发挥前瞻效应的同时,可以为未来产业创造新的需求。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伴随着结构总量的扩张。斯密的“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论断在产业升级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开发社会需求,扩大市场容量,产业升级的目标才能实现。
3.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创造更高的生产率
产业升级是有序进行的,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要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效率是必然的,而科技成果的引入是关键。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升级的“领头羊”,必然要求其具备吸收科技成果的能力,并通过扩散效应,不仅使其本身得以发展,又能通过技术进步改变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波及其他产业,促进整个经济系统技术升级,达到整体的产业升级目标。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的方式
产业升级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产业发展水平,以保障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产业升级包含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相互关系、比例及转化规律,其升级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不断更新和进步导致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加,性能更加优越等,从而产生种类繁多的附加产业,致使产业结构变更;二是产业链的延伸,即产业链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其主要形式是下游加工制造产业向上游研发产业延伸,上游研发机构向下游加工制造产业发展,这种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导致产业链发生的变化也是一种产业结构变化的形式;三是新兴技术形成的新兴产业,基于重大发现和发明而产生的,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新产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产业群(如图2所示)。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的方式
(三)产业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长、技术稳定、附加值低、资源依赖型或劳动密集型特征的产业。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步伐日益加快,传统产业逐渐向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结合方向转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资源环境与市场需求、政策等外部环境也随之变动,这些因素对科学技术有了新的要求,进而衍生出一批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基础,通过现有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1.产业升级→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力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得初级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丧失,造成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为了弥补成本上升,企业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在更高层次上提高效益,于是逐步走上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发展的道路。第二,资金因素渗透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反之,产业实现升级后,通过催化资金导向、防范和分散风险等机制的作用,可以改变资金的供给水平和配置格局,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从而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资金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技术创新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资金投入。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是协同发展的。第三,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形成动力。产业升级推进自主研发新型原材料,以减少对初级原料的依赖,消化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技术创新的速度越快,对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担忧就越少。
2.市场需求→产业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场需求是产业升级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市场需求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影响着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不断向多样化、多功能化和个性化发展,这种需求结构的不断提高与产业升级是密切相关的,促使资源向技术密集、深加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企业转移。这些产品由物质性的使用到精神上的享受,都取决于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
3.产业升级→政策环境→科学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升级具有引导相关政策升级和完善的功能,政府根据产业升级实际效果,可评价已出台的各项扶持、保护、优惠政策的运用同政策本身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经济效果是否相符,进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通过完善和强化政策的实施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三、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分析
(一)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分析
目前评价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方湖柳教授的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评价法、国际标准比较法、影子价格法、需求判断法、需求适应性判断法、结构效果法,以及刘淑茹教授设计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运用刘淑茹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进行评价,主要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能源产出率、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这四个评价指标。
1.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用于考察工业结构自身的状况,是反映产业结构自身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越高,说明工业产业结构自身的状况越合理。公式为:
根据上述公式,基于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五年的产值和天津市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计算可知,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其中,2010年其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4%,比上一年上升了3.01%。这说明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起到了逐年推动的作用,天津市工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进而从一个方面推动了天津市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程,使其产业结构自身不断进行合理化调整。
2.能源产出率指标
自然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的形成与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国家国土辽阔、资源丰富,那么这个国家有可能形成资源开发和加工利用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相比之下,资源匮乏的国家就不可能形成资源开发型的产业,只能形成资源加工型的产业结构。由于自然资源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又是人力因素难以改变的,因此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升级都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能源产出率指标主要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对资源利用率的大小,是反映产业结构对资源结构的影响这一一级指标下的一个指标。能源产出率越大,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能源的利用率越高,进而对资源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也越大。公式为:
根据2006年~2010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总量的数据,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源产出率是逐年升高的,除2007年的能源产出率比上一年下降了3.15个百分点之外,其他年份的能源产出率相较于上一年均有较大的增长,其中2010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能源产出率为70.13%,同比增长了3.39%(见表1)。数据表明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高新科技含量是逐年递增的,递增的科技含量使得产业对能源的利用率基本上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加充分以及有效地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产出率
3.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各地区集结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越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转移到第三产业,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代表了一个地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而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当地企业的发展具有辐射作用,能够促进当地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指标主要反映高新科技产出的效率,是一级指标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影响状况下的指标。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越大,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效率越高,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越大,进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也越大。公式为:
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新兴产业生产总值/社会从业人数×100%
根据此公式,可以计算出2006年~2010年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见表)。由表2可以看出,除2007年的劳动生产率较上一年降低了0.219%之外,其余几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均是逐年增高的,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为6.562%,比2009年增长了0.772。这表明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是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效率也是递增的,这又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是逐年加大的,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是逐年推动的。
表2 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生产率
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产业结构对环境状况影响的一级指标下的对环境治理贡献大小的考察指标之一。因为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都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所以本文用这个指标评价滨海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越大,表明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越高,说明环境治理的效果越好,进而环境污染的程度越低。公式为: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废物产生量×100%
根据此指标计算可知,天津市滨海新区2010年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17%,较上一年增长了0.75%,而且其近几年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也均在90%以上,这说明坐落于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较为先进完善的高新技术,从而降低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威胁与污染,对环境治理起到了重大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上述四个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在产业结构自身、产业结构对资源的影响、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又分别是推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指标及影响因素,所以,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程,加快了天津市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转变的速度。
(二)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分析
评价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指标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指标、霍夫曼比例指标、工业加工程度指标、智力技术密集型集约化程度指标、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指标、基础产业超前系数、生态环保产业进程指标、产业水平满足率指标这八大指标。
本文基于对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主要运用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指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行评价,公式为:
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新兴产业产值/天津市生产总值×100%
这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新兴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越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也越高。
根据此公式,可计算出2006年~2010年天津市七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产值比重(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比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但其产值比重却是逐年下降的。这可能是因为该产业发展得比较早,产业规模较大,并且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产值上升的空间有限。生物技术和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材料这三个产业在2010年的产值比重是下降的,可能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小幅度的波动,其他年份的产值比重仍旧是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比重也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逐年升高的,进而表明天津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也是逐年升高的。
另外,本文还将用到区位商这一经济指标来考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区位商也称作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指一个地区的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部门产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其公式为:
表3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
LQ>1,表示A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则认为此产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产业;LQ<1,表明A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LQ=1,则表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当,属于自给性产业。一般区位商越大,表示某地区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
本文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产业,运用上述区位商公式,见表4。根据区位商的公式计算可知,2006年~2010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其中2009年的区位商为1.71,为近五年来最高值,2010年的区位商为1.17,是五年中的最低值,但整体区位商数值都在1以上,说明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因此,生物医药产业为天津市的专业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对天津市总产值的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影响的分析可知,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自身、产业结构对资源的影响、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对天津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高度化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两方面表现,因此可知,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并推动了天津市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进程,加快了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产业升级、结构的优化调整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经济快速协调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为此,简要提出一些对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从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环境保护产业作为天津市七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虽然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但其历年的工业生产总值都是最少的,这说明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是最小的。
环境保护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更多考虑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环保产业更多的是重视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因此,发展以低碳排放和节水减污为特征的环境保护产业,是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更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求。为此,首先,政府要加强环保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建设,通过法律权威保证节能环保产业的稳定运行。其次,环境保护产业要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以科研机构为依托,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样一方面缩短了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研发的时间,有利于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节能环保企业以科研院所为依托,有利于环保技术人才的培养。最后,对于全社会要加强环境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并且加快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能源产业。
表4 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区位商(单位:亿元)
2.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型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最快,并且在2010年其总产值超过大型企业的总产值,而小型企业历年的工业总产值均是最低,但其增速比大型企业的快。中小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重点任务来落实。其次,加快发展天津市区域特色的高新科技产业链,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使其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再次,要加快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积极推进电子认证、电子商务等运用,以促进创新效率的不断提升。最后,企业内部在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引进更多高技术人才,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
近五年内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各项评价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日益增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所以由上述结论进而能够得出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尤其可以从能源产出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以及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指标这三个评价指标中看出。但这三个评价指标也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的力度不够。纵观这三个指标,不难看出,虽然高新技术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仍需加快。因此,须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认清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组织各方资源,制定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带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形成具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
4.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
应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从本质特征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从政府来说,既要坚持服务国家发展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重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稳定支持产业基础研究,又要超前部署,支持产业应用研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术研究机构的作用,开展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前沿技术研究,研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路线图、技术经济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领域及政策措施建议;也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规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启动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创新工程和专项攻关研发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还要通过示范工程、政府采购、推广应用等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利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开发区建设,以优势的研发带动产业的创新,以龙头产品带动纵向产业链的发展;要更高水平推进特色明显的创新型产业基地集聚,以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建立特色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带动横向产业链的发展,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基地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壮大的发展格局;可以考虑以各地高新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引入跨国公司的研发总部,同时争取与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基地紧密合作,建立技术和生产能力交换的互惠平台。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升级产业结构,政府应该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加强立法,加大对高新科技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环境。同时,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的投入,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国内评价标准与国际评价标准相融合,使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1] 王林生,梅洪常.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1, (4): P77-83.
[2] 龚存晟.天津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0): P73-74.
[3] 刘淑茹.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5): P66-70.
[4] 王吉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探析[J].商业时代, 2009, (14): P106-108.
[5] 黄海标,李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 2008, (3): P81-82.
[6]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城市, 2011, (1): P13-16.
[7] 郭桂萍.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思考与选择[J].求实, 2011, (1): P146-148.
[8] 屠凤娜.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转型的作用[J].城市, 2011, (2): P64-67.
[9] 李遂,江可申,郑兵云.新兴产业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序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12): P115-121.
[10] 张峰,杨建君,黄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评述: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5): P18-22.
[11] 杨以文,郑江淮.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基于昆山制造企业的经验数据分析[J].财经科学, 2012, (2): P71-77.
[12] 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5): P111-115.
[13] 王磊,安同良.中国传统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13, (3): P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