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脑膜瘤过程中引流静脉的保护
2013-12-23张方成王孟阳陈俊瑜
张方成, 王孟阳, 陈俊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22
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人们多致力于对治疗过程中供血动脉的保护,然而重要引流静脉的损伤,同样可以引起术后脑水肿、癫痫持续状态、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我们对武汉协和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0例脑膜瘤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9 例,女21 例,年龄37~64 岁,平均48.6岁。30例中窦旁脑膜瘤5 例,镰旁脑膜瘤4 例,凸面脑膜瘤14例,鞍区1例,后颅窝6例。
1.2 临床表现
头痛22例,视物模糊1例,共济失调3例,肌力减退3例,听觉减退1例。
1.3 影像学检查
对全部病例进行术前血管造影检查,以磁共振静脉造影(MRV)为主,有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例行CT 静脉造影(CTV)。据血管造影结果对引流静脉分类:Ⅰ型,引流静脉主要位于皮质浅表(图1A),6 例;Ⅱ型,引流静脉主要经深静脉系统回流(图1B),6 例;Ⅲ型,引流静脉提前进入硬脑膜汇入静脉间腔(图1C),2 例;Ⅳ型,包括上述3种类型中2种及以上(图1D),16 例。
1.4 治疗方法
根据术前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引流静脉的全面评估,均经各自经典入路行开颅手术治疗。
2 结果
术后随访1~2年,1例发生轻偏瘫,1例视力较前下降并出现轻度上睑下垂,3例共济失调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余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本组中无死亡病例。4 例术中因为保护重要引流静脉或静脉窦,未全切,术后加行放射治疗。
图1 引流静脉分型Fig.1 Typing of the draining veins
3 讨论
3.1 MRV在评估引流静脉中的作用
MRV 可以显示大部分的静脉和静脉窦[1]。虽然对窦旁脑膜瘤相关静脉和侧支循环的总体显示率不及DSA,但是不同部位的脑膜瘤,病情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后颅窝较大体积的病变,患者一般情况不佳,DSA 有创、重复性差、并发症多,有可能出现神经损伤[2]。且目前MRV 已可满足临床需要,少数遗漏的细支可在术中进行保护,因而我们更强调使用对慢血流敏感的MRV 对引流静脉进行评估,包括变异、部位、直径和数量等,以指导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静脉的取舍。
3.2 引流静脉的术前评估
静脉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不同于动脉,尤其是脑表面的浅静脉,通常不与动脉伴行。不同的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个体两侧大脑半球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对每个个体进行脑血管检查,并进行全面术前评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引流静脉的评估,可遵循如下原则:
3.2.1 范围不互补原则 正常情况下,不同的主干引流静脉,很少引流相同范围的静脉血,其引流范围虽然可有少部分的重叠,但是不能互相代偿,一旦损伤,尤其是手术操作的急性损伤,很难形成侧支循环,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3]。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范围不互补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要努力保护好较粗大的静脉,不论是瘤周静脉还是过路静脉,因为虽然肿瘤可能并不位于功能区,但是损伤过路的功能区引流静脉,却有可能造成术后的功能障碍。即使是小的骚扰,也有可能引起术后静脉的缓慢闭塞,引起严重的并发症[4]。这对深静脉系统的手术操作而言,尤为重要。
3.2.2 管径原则 一般而言,静脉管径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引流范围的大小。在决定是否可以牺牲所涉及的静脉时,如果该静脉管径比周围的静脉都粗大,则要审慎评估风险,特别是该静脉有可能涉及部分功能区时,要衡量其术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可能性。
3.2.3 特殊原则 脑的静脉虽然变异很大,但也不是完全无章可循。有些浅静脉与脑沟仍有较密切的关系,如外侧裂浅静脉和外侧裂,中央沟静脉和中央沟,中央后静脉和中央后沟,顶前内侧静脉和扣带沟升支等,这些较固定的特殊静脉,可以为我们在阅读MRV 时提供重要信息,判定瘤周引流静脉的引流范围及扭曲的解剖结构。
3.2.4 功能区原则 功能区原则,也是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则,即涉及功能区的瘤周引流静脉,如果肿瘤体积小,患者尚未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无明显临床表现时,手术应推迟至瘤周形成侧支循环并代偿后再进行[5]。因为脑膜瘤大多为良性肿瘤,患者无明显症状,本可以较高的生活质量生存数年,而一旦损伤了功能区引流静脉就会出现偏瘫、失语,深静脉系统的损伤还可出现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如果瘤周引流静脉形成了侧支循环并能良好代偿,则可降低手术风险,为全切肿瘤提供机会并有助于改善预后。
3.3 引流静脉的术中保护
对于引流静脉主要为Ⅰ型的,我们认为可根据情况电凝小支,以提供操作空间或者分离肿瘤。因为通常而言,由于静脉网的形成,皮质单支静脉的损伤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中央沟静脉等除外)[6];对于引流静脉为Ⅱ型和Ⅳ型的,在处理深静脉系统的引流支时,如果无法判定其真实引流情况,应谨慎处理,宁可残余少量肿瘤也应保留深部引流静脉。因为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其对周围正常解剖结构的扭曲也就越明显,加之深部操作,视野狭小,空间有限,一旦损伤深部的引流静脉,后果严重[7-8]。对于引流静脉为Ⅲ型的,我们认为在越接近回流终末段时越须提高警惕。引流静脉可提前进入硬脑膜的静脉间腔,因而在剪开硬脑膜时应轻柔操作,随时警惕提前出现的静脉回流入口。不同的引流静脉类型,同样也对入路的选择有影响。经颞前或者颞上入路进行涉及大脑后部分血管系统的手术时,颞前入路的脑移位程度较颞上入路要少42%,脑组织的回缩压要小43%[9],这样有利于保护回流静脉。对于鞍区的病变,外侧裂静脉作为主要回流静脉时,若其通过皮质表浅静脉回流,则硬膜外和硬膜下入路都是可行的,通过蝶基底窦回流的,需要适当地分离外侧裂静脉以增加手术视野,通过海绵窦回流的,要注意减少对脑的压迫,必要时,保守观察也是可行的[10]。
动脉静脉化是我们在术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原先呈动脉血的血管,随着肿瘤的分块切除,逐渐被静脉血充盈,管径渐渐扩大。这可能是由于瘤周血管发生异常吻合,肿瘤不断地被切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逐渐减轻,静脉回流显著改善,因而出现上述情况,常见于周围血管外科[11-12]。我们认为,术中对这类血管应加以保护,因为动脉静脉化意味着回流通路的建立,管径的扩大意味着引流范围较广,保护之即意味着保护已经建立的静脉循环网。
显微外科治疗脑膜瘤的过程中,引流静脉的损伤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通过引流静脉的分型,将脑膜瘤进行分类处理,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制定更加完善和个体化的外科治疗策略,是可以提高脑膜瘤的外科切除效果并改善预后的。
[1] Bozzao A,Finocchi V,Romano A,et al.Role of contrast-enhanced MR venography in the preperative evaluation of parasagittal meningiomas[J].Eur Radiol,15(9):1790-1796.
[2] 于伟东,赵丛海,曲晓峰,等.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4):576-577.
[3] Andrews B T,Dujovny M,Mirchandani H G,et al.Microsurgical anatomy of the venous drainage into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J].Neurosurg,1989,24(4):514-520.
[4] 蔡少明,洪映标,陈文延,等.上矢状窦旁肿瘤显微手术回流静脉的保留技巧[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3):239-241.
[5] 刘寿堂,李连,韦红恩,等.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6):541-543.
[6] Rhoton A L.Rhoton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0-231.
[7] Koerbel A,Wolf A S,Kiss A.Peduncular hallucinasis after sarcrifice of veins of the petrosal venous complex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J].Acta Neurochir,2007,149(8):831-833.
[8] McNatt S A,Sosa I J,Krieger M D,et al.Incidence of venous infarction after sacrificing middle-third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cortical bridging veins in a pediatric population[J].Neurosurg Pediatr,2011,7(3):224-228.
[9] Zador Z,Lu D C,Arnold C M,et al.Deep bypasses to the distal posterior circulation:anatomical and clinical comparison of pretemporal and subtemporal approaches[J].Neurosurgery,2010,66(1):92-100.
[10] Nagata T,Ishibashi K,Metwally H,et al.Analysis of venous drainage from sylvian veins in clinoidal meningiomas[J].World Neurosurg,2013,79(1):116-123.
[11] 曾维铨,刘志鸿,蓝文涛,等.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5):49-50.
[12] 黄新天,蒋米尔.再论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临床价值[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3):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