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阀控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对策
2013-12-23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线网络运营中心邱嘉寅刘志文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线网络运营中心 邱嘉寅 刘志文
一、引言
目前,无线基站为保证设备连续不间断工作,大量使用了阀控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作为市电停电后的后备电源。而在使用过程中,不少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却大大短于厂家建议至少6年的使用寿命。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但建设阶段的选型不当和维护阶段的下电电压设置不当,导致蓄电池在不合理的放电参数下放电,是造成此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小电流放电的危害
专业上常把蓄电池放电电流小于0.05C10(A)的放电定义为小电流放电,小电流放电会对蓄电池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知道,蓄电池的正极板是二氧化铅、负极板是铅、电解液是硫酸。在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板和电解液不断消耗,生成硫酸铅和水,同时放出电能;反之为充电过程。蓄电池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根据研究,在小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PbSO4颗粒比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PbSO4颗粒的氧化难度大得多,因为在小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 颗粒比在大电流条件下形成的颗粒要大。从电结晶的角度讲,晶体的形成速度在大电流条件下比小电流条件下要快,因此,在大电流条件下PbSO4晶体颗粒来不及生长而较快结晶,而在小电流条件下晶体以生长为主从而形成较大尺寸的晶体颗粒。较大尺寸的PbSO4颗粒在充电过程被氧化的难度较大,从而造成蓄电池内阻上升,对蓄电池的寿命和容量产生难以逆转的伤害。
三、两点原因
小电流放电对蓄电池的伤害很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避免。然而,目前由于在建设阶段和维护阶段的工作疏忽,导致这个问题经常发生。
1. 选型不当
自广东电信接手C网以来,通过新建或更新改造,无线基站一般会配备两组容量在200Ah~400Ah之间的蓄电池。而纯电信基站由于设备少、负载轻,在市电停电时,蓄电池向各类设备的放电总电流较小,放电电流在0.05C10以下,属于典型的小电流放电。表1是三类典型配置机房的放电参数。
表1 典型基站配置及放电情况
通过对一些2008年后的新建基站进行跟踪,有部分站由于市电停电现象较多发生,蓄电池常在小电流条件下放电。排除一小部分基站在某段时期经历过机房空调故障、室温偏高而可能引入其他影响因素之外,我们发现大部分经常发生小电流放电的基站,在使用2~3年后蓄电池实际容量严重下降,需要申报更换。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建设阶段蓄电池选型不当会直接造成两方面不良影响:一是购买大容量蓄电池,必然增加建设成本,拉高每个站的平均建设费用。二是由于基站设备负载较轻,而蓄电池容量较大,造成蓄电池在小电流条件下放电。导致蓄电池极板深度参与化学反应,比在正常条件下放电的蓄电池提早损坏,增大了发电和更新改造费用。
因此,蓄电池容量并非越大越好,只有合理选用,才能使建设和维护的总成本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当然,目前在某些地区停电次数频繁、停电持续时间长、抢修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充裕的抢修时间、保证设备运行稳定,适当提高某些基站的蓄电池容量,牺牲小部分建设成本来赢得更多的运维成本,是有必要的。但关键是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每个基站做好调查和评估工作,不搞一刀切,对具体站点的情况进行具体部署,从而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降低更新改造频率。
2. 下电电压设置不当
(1)终止电压设置不当
蓄电池在不同的放电率下放电参数设置有不同的要求,表2是由研究机构进行多次实验后,总结出来比较合理的下电终止电压设置值。
表2 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放电参数
目前,普遍把蓄电池单体放电终止电压设置为1.8V,即整组蓄电池的终止电压为43.2V。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文献提到的以1.8V作为蓄电池单体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在特定放电率下的做法。从表2可知:在3~7小时的放电率下,蓄电池单体终止电压设置不低于1.8V,则可使蓄电池不过度放电;如果在更小的放电电流下放电,则终止电压需要有所改变。蓄电池的终止电压应根据不同放电率取不同的值——因为放电电流越小、放电时间越长,在相同终止电压的条件下放出的容量会越大。也就是说,如果以低于0.05C10(20小时放电率)的小电流放电放至43.2V,势必造成蓄电池放电深度超过100%从而过度放电,超出蓄电池的合理使用范围。要让蓄电池在小电流放电条件下不过度放电,必须提高终止电压。从图1可知,放电深度越深,蓄电池循环放电次数越少。如果在小电流条件下不提高终止电压,会造成深度或过度放电,导致蓄电池使用寿命迅速减少。
图1 蓄电池放电深度和使用寿命的关系
(2)一二次下电电压配合不当
除了终止电压设置不当,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一、二次下电电压配合不当。目前,一次下电电压一般设置在46V左右,二次下电电压(终止电压)一般设置在43.2V。从图2可知,蓄电池从53.5V放电至46V,大约经历了接近9小时。当电压下降至46V时,无线设备下电,只剩下传输设备还继续用电。但传输设备的负载电流非常小,例如1台中兴S200光端机的负载电流约为1.5A。如果机房内蓄电池容量为2×200Ah,那么光端机的放电电流就为0.00375C10。这是一个更严重的小电流放电,以这种电流从46V放电至43.2V,放电时间将必然超过理论计算的26.6小时,蓄电池放电深度将大大超过100%。
图2 蓄电池电压与放电时长的关系
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传输设备的后备电源供电时长并不需要达到30多小时以上。第一,从正常的停电情况看,一般错峰停电只持续10小时以内,很少出现持续一整天以上。出现一整天以上的停电,一般是属于供电设施损坏导致,占比很小。第二,绝大部分基站可以进行应急发电,从出现低压告警到维护人员到站发电,广东地区一般不会超过2小时,能保证在发电前传输设备不掉电。因此,我们应该压缩一二次下电之间的时间间隔,让蓄电池尽量减少在超小放电电流条件下的放电,降低蓄电池极板的硫酸盐化程度。
(3)缺乏清晰指引
蓄电池长期处于深度放电状态,会对蓄电池产生难以逆转的伤害,令使用寿命迅速减少,一线维护人员目前基本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会按照巡检规范给出的一二下电电压值进行统一设置,这导致了大部分新建基站的蓄电池可能都处于过度放电的设置。如果运维管理者能制定一份指引,明确在多大负载电流的情况下,一次下电、二次下电的电压值应该设置在何范围,必然会对一线维护人员有更强的指导作用,对蓄电池维护质量有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蓄电池放电率的大小,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蓄电池选型和日常维护的精细化管理,配置合适容量的蓄电池、合理设置下电电压及规范维护指引,是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建设和运维综合成本的有效手段,值得管理者进行深入思考。
见www.dcw.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