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胶囊治疗脑缺血性精神障碍临床研究

2013-12-23佘纪祥杨俊伟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650224

陕西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检查法精神障碍脑缺血

杨 莉 张 劲 佘纪祥 罗 诚 杨俊伟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650224)

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药研究在我国开展已经有较为深入的基础,多种有活血功效的中药均能够对心脑血管起到治疗作用,在缺血性脑病种主要功效除提高脑血流量等[1],部分中药还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相应的精神症状。2009至2011年作者观察了中药三七和天麻为主要成份的成药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脑缺血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拓展活血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心理专科分院的住院70名脑缺血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8.40±8.03)岁;初中及以下文化38例,高中文化23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4例,平均学龄11.3年;已婚39例,丧偶及未婚31例。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两组研究前性别比、年龄、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资料收集、干预实施者和评估者均为本科室主治医师按随机分组表入组,采用双盲法评估。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脑缺血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中轻度精神损害的诊断和痴呆的诊断,排除其他可引起脑功能衰退的系统疾病。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3]校正积分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者≤24分,小学≤20分,文盲≤17分。②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关于慢性脑缺血的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有头重、头晕、肢体麻木等自觉症状;有支持脑动脉硬化的所见: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等,有时可闻及脑灌流动脉的血管杂音;未见脑的局灶神经体征;行CT 或MRI检查确认没有血管性的器质的脑病变;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上述自觉症状;年龄≥60 岁;脑循环检查确认脑血流低下;脑血管造影、颈部经颅多普勒等认定脑灌流动脉有闭塞、狭窄病变。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①急性期发作者。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患者。③对天麻、三七中药过敏者。

治疗方法 按随机和单盲法进行对照研究,两组纳入患者均按西医治疗原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控制血压和对症等治疗,以“阿司匹林100mg,q.d”作为两组共同的基础治疗医嘱。治疗组加用活血胶囊(每粒内含有三七三醇皂苷100mg、已酰天麻素50mg),口服,1次1粒,1d3次,30d为1个疗程,连用2疗程;对照组给予相应外观的淀粉安慰剂胶囊。药物由湖南湘潭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进行剂量测定和成分检测。

疗效标准 精神障碍疗效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疗效标准:痊愈: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28分。显效: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值≥70%。有效: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值≥30%。无效: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值≤30%。脑血流评估采用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 软件包处理,组间计量资料均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和Ridit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对颈动脉系统血液流变学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以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突出,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流变学不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比较(±s n=70,c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比较(±s n=70,cm/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为P<0.05,▲为P<0.01;本组自身前后比较:◇为P<0.05,◆为P<0.01。

组 别时间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治疗组治疗前6.09±1.17 2.31±0.57 6.55±2.13 13.76±7.76 1.85±0.31治疗后4.85±1.03▲◆1.76±0.43▲◇4.63±1.16△◇11.45±7.34◇1.56±0.21◇对照组治疗前6.10±1.24 2.25±0.47 6.67±2.21 13.87±7.81 1.74±0.34治疗后5.56±1.26◇1.98±0.46◇6.12±1.72 12.02±6.41◇1.69±0.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和差值均数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两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精神认知量表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精神认知量表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为P<0.05,▲为P<0.01;本组自身前后比较:◇为P<0.05,◆为P<0.01。(下同)

组 别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治疗前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治疗后治疗组17.71±5.30 26.77±4.67▲◇对照组18.34±5.54 23.86±4.71△

两组患者整体精神疗效和药物副反应评定 治疗组35 例:痊愈8 例,显效12 例,有效7 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对照组35例: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0 例,无效16 例,总有效率54.29%。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5.663,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050,P<0.01)。在干预过程中,治疗组2 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均未见其它严重药物副反应,无药物过敏发生。

讨 论 慢性脑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并有年轻化的倾向,脑缺血带来的疾病常常呈现出严重的后果,部分病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家庭问题[5]。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脑缺血患者可以合并多种精神问题,轻的只表现为记忆差等,重的可出现痴呆表现,亦可加重为脑动脉硬化、血管性痴呆、Alzhermer病等多种脑部疾病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发病早期以精神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可能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6]。因此,对慢性脑缺血的防治无疑是减少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对延缓痴呆的进程以达到治疗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本病是一个慢性病理过程,西医主要通过扩张脑血管、抗凝、降血脂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营养脑细胞等方法。慢性脑缺血在中医临床表现来看,在属于“头痛”、“痴呆”、“癫狂”、“眩晕”等范畴[7],在精神科“癫狂”、“郁证”、“痴呆”均有慢性脑缺血病例。

本课题采用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脑缺血并精神障碍患者,并观察其对精神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胶囊治疗慢性脑缺血患者精神得到明显改善,精神智能检查法积分显著提高,治疗前后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简易智能状况检查法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数(P<0.01),精神疗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77.14%,对照组54.29%,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能够提示活血胶囊有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患者精神障碍的作用。疗效的机制,与活血胶囊内含三七和天麻的基础药理成分有关。三七三醇皂苷是三七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增加侧枝循环血流供应,改善缺血后再损灌注损伤,提高神经细胞耐缺氧能力和抗氧自由基损害等作用[8,9],个别研究认为能使促神经系统内部结构重塑[10]。已酰天麻素作为天麻的主要成分,中医认为是定风药物,具有平肝潜阳和通经络的双重效果,现代药理机制主要认为其能够保护神经保护神经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神经应急的作用。综合使用达到了及促使脑血流的改变,同时又能改善脑神经的整体功能状态。慢性脑缺血同时亦可能发展为短暂性脑缺血或是脑梗塞,经常会合并一定的精神或认知障碍,需要长期治疗,活血胶囊作为较安全的有效的药物,其药物组合方案可以推广。

[1] 张登本.中医神经精神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6):87,18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36.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4.

[4] 李舜伟.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189-91.

[5] 赵永波.从关注到实践血管性精神障碍的防治进展[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1.

[6] 刘汉兴,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精神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8-81.

[7] 张宏耕.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109-116.

[8] 武 凡,康格非,陆松敏,等.三七皂甙Rg1、Rb1对大鼠脑缺血、缺氧损害的保护及机理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01,17(11):1145.

[9] 程桂玲,郇 瑛,吕涌涛,等.三七总皂苷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2(6):350.

[10] 呙登俊,杨万同,田 峻,等.中药三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6,18(3):132.

猜你喜欢

检查法精神障碍脑缺血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5种同名异型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