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外国专家促进医院发展的实践
2013-12-23骆宜茗林涟凤郭佩钗蔡成福
■ 骆宜茗 姜 杰 林涟凤 郭佩钗 蔡成福 谷 薇
吴谨准① 丁玉兰① 陈 玲① 林刚曦① 丁双凤①
现代医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区别于中医的新的医学,这些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些方面甚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人工合成胰岛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疟疾的治疗,以及近年来的SARS(非典型肺炎)、H7N9(禽流感)的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在很多方面我们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引智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开放的世界客观的要求[1]。为实现我们的目标,“不加强国际交流,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因此,引进国外智力,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是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与发展,关系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2]。医院要发展,要尽快在短时间内提高业务水平,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薄弱的学科,最快的方法即引进外国专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因此,在现阶段国家政策鼓励的情况,应积极引进国外专家,促进医院的发展。本文将就如何引进外国专家,引进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历年来的引智项目进行回访。2010年-2014年共有6个项目,其中涉及临床一线的项目3个,基础和实验室研究项目2个,医院管理的项目1个。
表1 我院近年来引智调查的一般情况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形式为主,结合实地访谈,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的内容、项目完成的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3 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通过实地访谈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归纳和编码,并录入计算机进行整理并分析。
2 结果
我院自2010年开始引进外国专家来医院进行短期指导工作,具体引智情况见表1。
我院在这几年逐渐加大了对引进外国专家的重视程度,计划引进的项目和人次呈现上升趋势,详见图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引智过程和结果并不如人意,详见图2。
图1 我院近年来引智调查计划人数及构成情况分布
3 讨论及建议
3.1 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分布及完成情况的分析
从我院的具体情况看,医院管理项目完成情况最好,但后续的引进项目较少。基础医学研究引进项目完成其次,引进也较为活跃。临床医学引进最活跃,但完成情况最不理想。分析原因如下:(1)医院管理项目的引智工作,由于发达国家的医院管理模式比较成熟,相对完善,因此模式比较固定,项目引进之后,后续工作只要结合国情即可。因此我院前期的医院管理的引智工作完成后,后续引智项目相对减少。外籍管理人员的短期离开仍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讯工具继续指导和管理他所在医院的一些项目。因此,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比较容易来华指导工作。(2)基础医学项目的引智工作,通常是国外实验室的教授与国内同行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找到共同的兴趣和当下研究的热点后,双方共同开展研究。这是目前的科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使基础医学研究突飞猛进。基础医学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动物,只要有足够的实验研究人员,外籍专家短期离开实验室来华指导工作也相对简单一些。但由于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差异,高水平的教授并不容易请到,他们更倾向于要求中方的研究员到他自己的实验室工作,而不是来华讲学。这就是我院的基础医学研究相对活跃,但引智完成情况却不理想的原因。(3)临床医学项目的引智工作最为活跃,原因是临床医学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问题,国外的医疗投入相对国内较大,加上历史的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尖端的临床医学方面遥遥领先于国内。因此,引进国外临床医学专家来华指导工作在各大医院都是十分活跃的。然而,引进工作完成情况却并不理想。以我院为例,恶性血液肿瘤临床综合诊疗及研究的引智项目最终未能完成。可能原因如下:很多恶性血液肿瘤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骨髓移植一旦开始,移植的医生需要每天进入层流病房检查诊治患者,病人需要在层流病房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出了层流病房还需要服用半年左右的抗排异药物,在这半年期间,医生需要每隔一到两周检查和诊治患者,对出现的排异反应和感染给予及时处理。而对于血液肿瘤中心的医生往往同时为多位患者进行移植,由于进层流病房的时间不同,出来处理的时间也是交叉的,这样就较难邀请到血液肿瘤的医生来华指导工作。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其它科的临床医生身上。这就是在临床医学项目引进需求活跃,完成情况却不理想的原因。
图2 我院近年来引智调查人数实际完成情况分布
3.2 如何更好的引进外国专家
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都是开放的,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与外部世界交流知识和信息,交换设备和人才,分享成果与进步。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引进国外智力可以直接使用已经“成才”的专家,节省一大笔教育培训费用,还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进国外智力主要是:要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要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护外国专家的合法权利,按国际惯例办事等[3]。
3.3 可以分享的经验
在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院急需的建设项目——儿科急诊分诊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3.3.1 选择合理的项目。合理的项目是引智的依据,如果项目太新基础不牢,可能落空,项目陈旧,则没有新意,失去引智的意义。就我院的具体案例来看,医院急诊是急诊医疗服务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环节,处于医院医疗第一线,承担了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病人的急诊和紧急救治。现代急诊预检是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目的是为了确保病人能够根据其病情的紧急程度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4]。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预检分诊工作已逐渐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急诊分诊已不再是简单的“分科分诊”。儿科急诊的现状是急诊患儿多,其中危重急诊和非危重急诊患儿常常混合出现,且儿科急诊分诊存在特殊性和一定的困难,因此,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探讨的重点。
发达国家在急诊儿科分诊流程的制订、评估体系的开发较为成熟,这些国家急诊儿科的预检系统就是通过使用预检标尺快速地对患者进行分类挑选,如使用急诊严重指数(美国)、CTAS(加拿大急诊分诊系统)、ATS(澳大利亚分诊系统)、《分诊指南》(法国)等[5]。不同国家使用的急诊分诊模式,多数采用五级预检标尺,但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都有明确的系统评价方法,在分诊方法中对病人的各种客观指标有明确的量化标准,都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的先后次序,保证急诊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加拿大的CTAS,儿科急诊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五级:第一级是需要心肺复苏的,需要医生立即处理,急诊儿科护士在床边持续监护;第二级是紧急的,需要儿科医生在没有大抢救时立即处理,急诊儿科护士每15分钟巡视一次;第三级是急的,需要儿科医生尽快处理,急诊儿科护士每30分钟巡视一次;第四级是比较不急的,儿科医生依次排队处理,急诊儿科护士每60分钟巡视一次;第五级是不急的,儿科医生依次排队处理,急诊儿科护士每120分钟巡视一次[6]。许多国家对于急诊分诊护士具有高度的准入标准及培训要求,并且已把急诊分诊护士作为急诊护理的一个亚专业来培养。
在国内,急诊儿科的预检分诊尚不成熟,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针对单一病人的预检系统,也没有统一的成文规定和具体操作程序[7]。通过对全国各级医院现有的分诊模式比较分析,发现目前各医院虽然具体情况各异,但分诊管理工作的方法差别不大,大多数医院采用为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救治,一般患者根据护士初步判断分科分诊[8]。由于缺乏标准的预检系统和数字化急诊信息管理系统,护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使得争诊分诊率低,且急诊患儿在候诊期间的意外时有发生。国际预检系统把相当于国内一般急诊的患者又细分为3个等级,给予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较高的等级,缩短了他们等待救治的时间,减少意外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鉴于目前的现状,笔者认为引进外国专家对我院的儿科护士进行急诊分诊及护理的培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便利性,笔者请来了加拿大两所顶尖医院的急诊护理专家,对我院的儿科急诊护士进行国际标准的五级分类法的系统理论和操作的培训。
3.3.2 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很多出国学习的医务人员在国外学习到一些新技术,回国后并非每项技术都会得到认可,由于专业不同可能不被理解,很难得到具体实施。因为新的技术之所以新,那一定是少数人理解的,所以要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新技术的好处,最好的方法是发表前期的论文。因为在公认杂志上发表可以表明这项技术是得到专家认可的,本项目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了相关的前期论文,因此比较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
3.3.3 找到合适的专家。首先要找到这方面的外国专家,其次要主动多次的电子邮件联系,打消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倾向性报导。最好是通过合理的人脉找到这个专家,这样能增加外国专家对自己的信任程度。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与笔者在加拿大期间刻苦工作,给当地医院的工作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有良好的口碑,使得外国专家打消了来华得不到良好照顾的疑虑。另外,外国专家可能会提出较高的生活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的满足是应该的,但过高的待遇要求就需要认真的处理,可以通过寻找外国专家的其它兴趣点来吸引他来华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报酬。这需要耐心的反复的电子邮件沟通,只要诚意足够,英文沟通能力足够良好,一般都可以解决的。多数外国专家不会长期滞留在华,一点经济上的损失却换来了他回国后不同于他人的经历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爱心值,对于他今后的升职和加薪也是有帮助的。和他说明这一点,往往非常奏效。
3.3.4 合理设计项目的流程。这一点很重要,国外的专家办事很讲究条理,一般需要提前将计划告诉他,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要事先设计好,并告知外国专家,这样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增强来华愉快工作的信心。合理的项目流程也是项目最后能否获得成功的保证。我们的项目除了邀请来华培训的护理专家之外,还请了外国专业的急诊儿科专家做培训后的评估,以做后期的适当修正,确保项目的严谨及合理。
3.3.5 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期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是国内的新技术,很多东西都不能照搬国外的,还有期间可能涉及专利和版权问题。所以不了解情况,可能会出现侵犯版权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良好的反馈沟通,及时解决。否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6 外国专家回国后也要保持必要的联系。外国专家回国后,带回了他在华工作的印象,会传达到其他同事那里,而那些人可能是您未来需要聘请的专家。因此,和回国后的外国专家保持必要的联系也是很重要的,他可能给您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新技术。
[1] 王红蕾.邓小平引智理论与新时期引智工作[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2):101-104.
[2] 栾凤池,孙伟.邓小平引进国外智力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3):61-64.
[3] 炜华.研讨引智理论瞻望发展趋势—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对外开放谈话20周年研讨会综述[J].国际人才交流,2003(11):49-50.
[4] Jaime Nga, Han Chan, Janita Chau.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riage nursing care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50(5):498-507.
[5] 卢燕,周,赵平.儿科急诊分级分诊标准的建立和实践[J].重庆医学,2012,41(3):266-267.
[6] Lin GX, LUO YM, Cheng A, et al. Personal experience in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training in Canada and China[J]. Chin Med J(Engl),2012,125(20):3747-3749.
[7]马瑶.独特的急诊医学临床决策—优先分检[J].西部医学,2008,20(2):413-414.
[8]杨宝燕,王晓燕,徐洁,等.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