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子:与人交际有“四不”

2013-12-23王爱军

月读 2013年7期
关键词:恭维齐景公君王

□ 王爱军

他出使一个国家,却被要求从一个狭窄的侧门进入;当他进入高高的殿堂,却因为“身不满六尺”、其貌不扬被人讽刺“国家无人”。当然,这一切都难不倒他。他是谁?他是春秋时齐国国相晏子——一位不辱使命的外交家。晏子在“交际舞台”如鱼得水,有如下“四不”交际原则:

不媚“位高者”

有一天,景公上朝感觉很冷,便吩咐晏子说:“你去给我弄碗热汤面来。”晏子站着没动,说:“对不起,我不是管饮食的臣子。”景公又说:“那就给我取件皮衣来。”晏子回答说:“对不起,服装不是我该管的事。”景公很生气:“那你究竟替我做什么呢?”晏子说:“我是国家的大臣。”景公说:“什么是国家的大臣?”晏子回答:“所谓国家的大臣,就是以治国理政为己任,让百姓安居乐业。”从此,景公不敢不依照礼节对待晏子。又有一次,景公半夜酒瘾犯了,带着侍从闯到晏子家。晏子很吃惊,问:“国家有什么大事吗?”景公说:“没事,就是想和你喝杯酒。”晏子回答说:“置席设酒,服侍君王,这事有专门的人干,微臣不敢奉陪啊!”景公闹了个没趣,只得悻悻而归。

晏子不仅不谄媚高位者,还敢于直面拒绝他们的不合理要求。生活中,在对高位者的态度上,我们常常有“双重人格”,一方面是憎恨嫉妒,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讨好奉迎。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自敬者,人恒敬之。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么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呢?“一身正气、摈弃奴性”的交际态度尤为珍贵。

不做“冷漠者”

一天,晏子外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拦车乞讨。晏子手下的人大声呵斥,想把老太太赶走。晏子制止了他们,问老太太:“我看你不像生在穷苦之家的人,为什么会要饭呢?”老太太一听,眼泪就下来了,跪着说:“我的儿子叫董宵,曾经在朝为官,因为犯罪被流放。我和儿媳成了别人的奴仆,后来主人家看我年老,就把我赶了出来,我只能沦落街头了啊。”晏子立刻吩咐人把老太太带回家中,像家人一样照顾起来。晏子手下的人不无担心地劝他说:“董宵得罪的可是国君,您管这闲事干吗呀?”晏子说:“我和董宵虽然没什么深交,但曾经同殿为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的母亲无辜受难,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六年后,董宵流放归来,得知原委,跪在晏子身前,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古代的法律讲究株连,凡事都要看国君的脸色。可即使面对罪犯的母亲,晏子也不因为怕给自己带来麻烦而拒绝帮助对方。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有博爱精神,不能仅对亲人、朋友、同学满怀热情,而对其他弱小者、陌生者视而不见、冷漠无情。付出爱是交际之本,不冷漠是交际的生命线。冷漠像传染病,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不惧“挑衅者”

田桓子很得齐景公的宠爱,常常仗势欺人、挑衅他人。一天,齐景公举办宴会,晏子来晚了,田桓子想趁机羞辱他,就对齐景公说:“您看晏子身穿布衣,乘驾破车来上朝,这是故意让您难堪啊!得罚晏子喝酒。”齐景公一听也有些不高兴,便下令罚酒。晏子不解,田桓子说:“君王赏赐你那么多东西,你却穿得像叫花子一般,坐着破车来上朝,这是故意隐藏君王的恩德啊!”晏子离席对齐景公说:“微臣是先喝罚酒再解释,还是先解释再喝?”齐景公说:“先解释再喝吧。”晏子说:“君王所赐,微臣都用以接济亲友、故交和百姓了,他们知道这是您的恩赐,都备感恩泽。我身为国相,如果百姓困顿,军队懈怠,那是我的治理之过,至于坐破车来上朝,不能算我的过错吧。”齐景公大为感慨:“好!那就替寡人罚田桓子一杯吧!”

一杯罚酒事小,却透着做人的尊严,不可被随便戏谑。所以,即使是出于国君之口的罚酒,晏子也不轻易举杯。交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无缘无故喜欢轻薄挑衅的人。与这种人打交道,你不必轻易动怒,也不能无原则地忍受退让。古人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柔中带刚,软中带硬,有理有节,是应对挑衅的最好策略。

不交“恭维者”

晏子的秘书高缭被辞退,他很郁闷,找晏子讨说法:“我工作出过差错吗,还是不够敬业?”晏子说:“你工作很勤奋,也没出过差错。”高缭奇怪了:“那别人给你当秘书都升了官,为何单单让我回家?”晏子平和地说:“你跟我三年了,给我提出过什么批评,纠正过我什么错误吗?没有吧!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成为一件好家具。可是你对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只知道一味顺从我,恭维我,这对我有害而无益啊!”高缭惭愧地低下了头。有人劝晏子:“爵位也不是你家的,你可以随便给高缭一个官做,犯不着得罪人啊!”晏子严肃道:“食人俸禄,忠人之事,怎么能拿公权为自己买好呢?”

晏婴墓在齐国故城宫城北门外,即今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墓前立有明万历二十六年石碑一幢,刻有“齐相晏平仲之墓”,左右两侧有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两方。

晏子不因秘书经常给自己戴高帽就忘乎所以,而是坚决将其辞退。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喜欢听好话是人之常情。好话听得多了,“暖风熏得游人醉”,就容易丧失理性和清醒,使你“直把杭州作汴州”。与那些喜欢恭维的人交往,你必须善于辨别真假,适当保持距离,免得成了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

大千世界,诱惑与险境很多。我们应该像晏子那样,把握“四不”的交往原则,上不去谄媚,下不被恭维,柔中带刚,又不失温情,才会赢得尊重。

猜你喜欢

恭维齐景公君王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姜太公钓鱼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烽火戏诸侯
晏子的说话之道
齐景公以酒试忠臣
免疫
艺术加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