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史上最严”高考
2013-12-20陈方
陈方
媒体评论员
观点VIEWS
以平常心看“史上最严”高考
陈方
媒体评论员
我们总不能一方面批评高考中监考者监管不力伤害了高考公平,另一方面又去腹诽监考者为防止舞弊所作出的努力。
今年有些地方实施了“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
“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经媒体曝光后,激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弹。一些人认为,如此“极端”的安检措施让本已紧张的考生更加紧张,考场上如何能发挥出理想水平?况且,仅仅盯着考生的穿着,真的就能根治舞弊吗?
很多人对“史上最严”高考安检表示震惊,那是因为之前没有关注过各地在防治高考舞弊方面所做的努力。据媒体披露,2011年吉林参加高考保障工作的无线电技术人员共有239人,其中部分人参加过北京奥运会、60周年国庆、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无线电保障工作,高考期间整个无线监控平台投入高达1亿多元;2012年,吉林高考防作弊再次升级,全省5600多个考点全部应用音视频,进行实时指挥和监控。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史上最严”,只不过是一个“不断加码”的过程而已。
近些年被媒体曝光的高考作弊手段越来越隐蔽,显影碳粉、透视眼镜、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信息手表、隐形钢笔等高科技作弊手段让人目瞪口呆。如果过度批评吉林省实施的“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确实有失厚道。在高考舞弊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高考安检的严苛,事实上也是一种无奈。尽管有些考生有一种“被检疫”的不爽,但是为了高考公平,这些代价也应该学会承受。至于高考安检导致的考生情绪紧张,如果平时多演习几次,真正步入考场安检时,紧张情绪也应该也能有所缓解。我们总不能一方面批评高考中监考者监管不力伤害了高考公平,另一方面又去腹诽监考者为防止舞弊所作出的努力。
当然,打击高考舞弊,“技防”之外的“人防”也要强调。监考者本身有没有参与舞弊,考场上监考者的眼睛耳朵有没有“失明失聪”,这些“人防”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牢做实。只有“人防”工作做扎实了,“技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不过,我们不能在强调“人防”重要性的时候,去否定“技防”的努力。换句话说,舆论不能因为“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等“技防”手段对部分考生的心理造成些许冲击,便以此否定它的必要性。
高考除了需要考生用自己的智力、知识、体力、毅力独立完成命题答卷外,也成了监考老师与参考学生运用高科技武器斗智斗勇奋力博弈的尴尬场所——这种现象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防范考试作弊经历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过程,监考者与舞弊者之间“猫鼠斗争”的曲折,也早已成为高考话题中一个另类的“热点”。
所以,舆论不妨以平常心对待“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以一种淡定的心态去围观看似“极端”的安检,这样反而有助于平复考生的心情。如果舆论也过度渲染“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的过分程度,对考生也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