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不能“先出去再说”

2013-12-20薛涌

中国报道 2013年9期
关键词:代人补习班留学生

薛涌

作为留学的“过来人”,我想为下一代传授一些经验。我曾一再劝说:留学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和语言上的挑战,是智力、精神上大幅跳跃。完成这艰难的一跳,必须有强劲的助跑。这一助跑,就是长期的强化英语训练。因此,我曾建议一些准备不足的学生推迟行期,至少把语言准备好再说。但是,学生和家长们普遍不情愿。大家的一句口头禅是:“先出去再说。”

冷静想想,“先出去再说”这话似曾相识,显然不是当今这代年轻人发明的。上世纪80年代我读大学时,“先出去再说”几乎成了口号。只是背景和内容有所不同。当时的中国比起现在来,可谓赤贫状态。特别是许多人刚刚经过“文革”,惊魂未定,一有机会就急不可待地出国。教授宁愿放弃大学教职,跑到纽约的中餐馆刷盘子。这不叫沦落,而是一种成功。毕竟人家“出去了”。另外,美国使馆对中国人也是如临大敌,生怕你有“移民倾向”,拿不到全奖的,能签出去真算是天大本事。当然要“先出去再说”了。

更重要的是,那代人把自己摆得很低,什么都肯干,不介意从最底层奋斗。特别是老知青们,兜里揣着五美元,一句英语不会说,但意志如铁:上山下乡都过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所以大家说去美国就是“洋插队”。恰恰是这群人里,涌现出许多成功人士。

如今的“先出去再说”一派,则完全不同。第一,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高产们有资源送孩子们留美,上百万人民币眼也不眨地就拿出来。这让那些被学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人都看傻了。美国的许多大学在经济危机中苟延残喘,靠来自中国的学费维持,故而对中国学生殷勤备至。多么扬眉吐气呀!第二,这些中国孩子,往往还没上学就开始了“幼儿英语”课程,以后更是这个补习班那个补习班上个没完。和修理地球出身的老留学生们相比,应该说是受了职业训练了。第三,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一切都是家长埋单。不用打工,也不用为拿不到奖学金发愁。他们的“先出去再说”,不是为贫困所逼,而是觉得留学就像买个新款iPhone一样:要紧的是一大早就去苹果店门口排队等着发卖,千万别落后,多少钱根本不是问题,找爸爸妈妈要就行。你让他们等,怎么可能?

我年过半百,在年龄上显然是上一代人;但阴差阳错,上世纪90年代才出国留学,夹在80年代和本世纪这两代留学生之间。也许我不具备兜里揣着五美元“先出去再说”的勇气吧,在快到三十、等留学“末班车”的时候,居然沉下心来又花了四五年时间埋头准备英文。后来发现,许多比我聪明、学术和语言基础也好得多的朋友,因为“先出去再说”的战略,日后的路走得远不如我顺利。不过,这些人不管怎么不顺利,最终还是事业有成。毕竟,他们的“先出去再说”,带有着背水一战的勇气。

如今“先出去再说”这代人,则丧失了老一代那种“谁有我们中国人能吃苦”的气概,甚至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他们的一切,都是家长安排的,花的也是家长的钱,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自己负责。在他们看来,朋友的手机升级了,自己的也要升。来美后先逛名牌店,几乎成了中国留学生的集体行为模式。在他们眼里,读书也如同购物,只要动手早、肯花钱,一切都能搞定。所以,老一代“先出去再说”的留学生,即使吃尽了准备不足的亏,但最后至少“混出个模样”。这新一代,大多数也许会是一事无成。大家,能醒醒吗?

猜你喜欢

代人补习班留学生
18代人36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传承+创新』 田再田蜂业成就甜蜜事业
谁是这代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