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三年
2013-12-19卫思宇
我这三年
《西部大开发》这三年,我带着敬畏,带着感恩,更带着责任,一路小心走来。这三年,汇集了我近百个选题,三十三篇卷首语,上百篇文章,这是我成长的见证。
三年前,受朋友推荐,我有幸走进省决咨委主管主办的《西部大开发》杂志,任执行社长兼总编辑。已经四十出头的我,那时尚属小字辈,大家都说我是新来的老兵。三年下来,我老了许多,不再年轻,却在业界更加成熟了。我的选题从最初的专业新闻报道,到后来越来越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社会关注度的深度报道。我从选题中把脉西部民情,把脉西部社会,从选题中表达民众诉求,表达热点建言,发表一个媒体人的决策主张。三年,我逐渐学会了适度超前,服务决策,逐渐成长为一个决策建言者。
三年来,我学会了把专业的术语变成决策的措辞,学会了把封面报道和专题报道及西部大讲堂总结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决策建议。学会了编辑出版前,通过召开沙龙就选题征求意见、讨论对话、汇集观点。学会了使用博客、微博和微信发布选题,以在更大范围内探寻民意、谋求支持、扩大影响。我也学会了与相关单位及专家的沟通互动、交流协商、解决问题。
当然,自己毕竟能力不足,水平有限,许多选题也超出了自己的水平,难免有肤浅之作,偏颇之处。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管做不到每个选题都自己去调研组稿,但力求策划到位,稿件言必有据,据必有实。今年来,除了我自己亲自调研组稿外,还尽可能利用我们泛亚智库的优势,动员同事开展调研,利用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分析整理,把握选题,提出建议。对于所写的每一篇卷首语都严格把关,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和修改审定。每月月初,我都会想方设法挤出一周时间,来研究选题,撰写卷首语。初稿完成后,我尽量邀请同事甚至专家就选题等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在提交排版前总是反复修改,努力做到一丝不苟。
选题的确定是每期杂志编辑出版工作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的选题,除了结合专业外,最重要的是紧扣当时国家政策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每个选题有个较为清晰的介绍,我在每个选题前均加了个编者按,希望这段文字对于读者理解选题会有所帮助。
三年来,在我的选题中,的确有些选题取得了很好的决策效果和社会影响,比如《三问榆林》、《让干部重回群众中》有很好的社会影响,《追问城市病》、《陕甘宁意见书》有很好的决策效果。但是,并非每个选题都能有很好的决策效果和社会影响。有的选题即使社会影响很大,决策上的作为不大。我的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只要有利于决策的改进完善,只要有利于民生和民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媒体人,务求尽职尽责。
三年来,在我的选题之路上,得到许多前辈的提携、指点、教导和无私支持。我自加入《西部大开发》以来,每逢拜访决咨委杨永茂、徐山林、田源等老领导,均要向他们汇报我的选题和想法,聆听他们的指点与教诲,总令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每期选题策划期间,我都要约会郭卫东主任一聚,共商选题。我的许多选题都得到不少决咨委领导及委员的支持,也得到了同事的支持。在此,谨向各位前辈同志及朋友同事们,表达我由衷的感谢与祝福。
三年《西部大开发》,我和吕日周副主席、巩富文教授观点相近,意气相投,一起构想、调研、沙龙,策划了不少选题,成了名副其实的挚友。
最后,我谨以《诗经·小雅·小旻》中的一段名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表达思宇这三年选题工作的心态。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致力于媒体人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