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展望

2013-12-19张益侨

党政干部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家庭

张益侨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我国业已成为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与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具有人口总量大、老龄化进程快、老龄化程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在近年来已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进程中日益增多的照顾需求,现有的养老承载力又显得明显不足。为此,关注居民养老问题,深入养老方式的探讨非常必要,不仅有利于继承尊老敬老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居民养老的基本状况

居民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似乎无法由某一个具体因素所决定,但经济生活状况,个人身体、精神健康情况,居住条件、居住环境是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等等,一定会对养老方式带来影响。

(一)社区养老的基本概念

社区养老是指老人以本人住所为中心,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或相关组织分担养老工作或提供托老服务的养老形式。社区养老主要针对一些尚能生活自理但又不能完全自食其力的老年人,并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

这种养老方式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依托,凝聚政府、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动员社区中的多方面资源,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包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照料。进而减少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依赖,是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不违背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养老新模式。

(二)社区老年居民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生活方式和内容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健康文明的发展趋势,对养老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笔者所在的沈阳市,虽然有近47.5%老年人期待去机构养老(各类专业敬老院),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经济收入和现有机构服务条件的限制,实际在专业机构养老的仅有3.4%。[1]对于机构养老这种社会必然趋势,虽然许多老年人在口头上表示赞同,但实际上却认为“费用高”、“条件太差”,只要有别的方式养老,就不会轻易下决心进养老院。

以沈阳市和平区西铁社区的老年人社区为例,通过社区问卷调查,80%的老人对居民小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晨练地点、业余活动的方式、有线电视台节目的内容都有自己的选择。65%的老年人已从家庭走出来,融入社团组织之中,参与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93%的老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需要改善,还希望与儿孙多相处。还有28%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虽然退休了,还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充实自己晚年生活。由此可见,家庭养老结合社区服务,是现代社会养老较为理想的模式。

二、家庭养老中社区的服务作用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与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步弱化、社会专业机构养老条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就必然需要社区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老年人物质、精神需求是否得到基本满足,适合老年人开展的文体活动是否条件具备,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是否质量到位,对居民养老的整体效果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积极创造社区养老服务的客观条件

社区是政府最基层的组织,经常直接面对群众,各级政府的工作要通过社区去贯彻,居民之间的矛盾要由社区去化解。社区在社会养老服务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城市社区充分利用居民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修建老年活动室、购置健身设备,为居民养老创造有利条件。在全国各个地区,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已经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在香港,特区政府对社区养老进行宏观管理,具体运作主要靠民间机构。除了在市政府设有社会服务部外,还在地方下设志愿者服务协会,协会下设办公室,具体分工负责老年人护理和生活扶助、残障人士工作安置等各项任务。非政府组织成为社会养老服务的主流,这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值得内地借鉴。

(二)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前提下,对归属感和爱也会产生强烈的渴望。相应地,在社区养老服务领域里,除了给老年人提供紧急情况下的生命救助和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服务之外,还应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就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这一更高层次需求的最佳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大部分社区都为在本社区居住的老年人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有的社区举办老年学校,开设书法、绘画、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并定期组织评比和汇报演出,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也有的社区将渴望发挥余热,希望承担力所能及的社区工作的老年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这些老年人主要在社区中从事安全、卫生等公共监督工作。虽然大部分薪酬微薄,甚至是无偿劳动,但参与其中的老年人感受到社会认同感,不仅充实了许多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有力地促进社区环境的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三)对重点养老对象采取特殊服务

家庭空巢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2007年,沈阳市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到 38.1%[2]。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龄期,高龄、多病、需要照管的老人持续增加。社区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开展有不同侧重点的服务工作。北京市在社区养老服务尤其是生活照料服务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不仅创办了日间照料室、托老所、居家型社区养老院,还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中介组织形成社会性的养老供需联络网,使老人足不出社区就能获得各种服务。沈阳市西塔社区开展了帮助病残老人介绍、雇佣保姆等日常养老服务工作,并设有居家养老(残)服务员对重点空巢高龄、重病患者家庭进行巡视,还为空巢高龄老人安装爱心呼叫器,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对老人进行关照和救护。

三、对社区未来养老服务工作的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与日俱增,,养老将更多地成为社会参与的公共问题。在当代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已粗具规模,社区养老的职能体系也在日益完善。如能将整个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社区的工作日程,提升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项目、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步入常规化轨道,社区养老服务必将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增强社区与养老对象的联系

当前,养老服务在社区需要承担的繁杂社会事务中,只是被动参与的一项工作,不可能对老年人的全部情况以及变动状况做到完全的及时掌握。因此,采取有效方式,经常保持与养老对象的密切联系是提升社区养老水平的当务之急。走访、定期沟通虽然是被频繁使用的可行办法,但远远不能满足经常性养老服务的需要。所以,要充分开发社区资源,发动养老对象亲属、社区居民,构建社区与养老对象之间的联系网络,以便应对养老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快捷的今天,许多老年人的子女远在外地,甚至远在海外,对父母双亲的照顾未免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独生子女政策的多年实行,也导致了大部分生于40、50年代,如今已步入老年的人们难以得到子女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和照顾他们。对此,同一社区的老年人家庭的团结互助,对提升整个社区老年人养老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增强邻里之间的关爱和协助,不仅是老年居民之间的自发行为,也应该成为社区干部的工作重点。与单纯上门为个体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奉献关爱相比,凝聚老年居民之间的协助力量是更加事半功倍且具有长远效力的明智之举。

(二)充分调动老年活动骨干参与养老服务工作

不同的养老对象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同,养老服务的方式也各异。因此,组织培养社区老年活动骨干,充分调动社区方方面面的老年活动骨干的积极性,也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整合资源,转变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组织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作用,需要社区挖掘和培养老年活动骨干。社区干部不仅需要掌握老年人口数据,钻研养老课题,还要随时随地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去。了解和发动那些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老同志,使其发挥榜样力量。以骨干带动全体,使社区养老团体在社区群众中实现自发、自觉和自治,是社区行使养老职能应遵循的目标。社区专职人员、社团文体活动积极分子、乐于助人的养老服务参与者都可以成为社区养老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尊重他们的劳动,及时给予表彰和肯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同社区领导一道,共同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营造社区敬老、养老氛围和拓展服务功能的有效方法和必要举措。

(三)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社会职能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3]这是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成小康社会宏伟奋斗目标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作为政府的基层职能部门,社区委员会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当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就要在社区建立社会事务信息交流平台——将与该社区养老事务相关的一切信息整合发布,将有意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包括有偿和无偿的)和有意向寻找服务的老年人的信息进行交换,使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双向选择。社区资源库——详细地调查社区周围有什么能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帮助的社会资源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向老年人及时发布。老年人需求库——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身心状况的老年人的需求加以具体的了解和掌握,有层次、有分别地向社会对口机构发布。最后,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服务系统,并以社区信息资源交流平台为主导,进行搭建衔接。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将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的资料入库,按照需要照顾的程度编辑整理。社区工作者还应对养老服务志愿者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比如按志愿者的属性(社区居民、非社区居民),按职业分工(医学保健、心理咨询、日常护理等)通过搭建社区交流平台来促进社区居民在社区养老服务活动方面的交流。使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地成为政府解决养老问题的得力助手。

伴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同与欢迎。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弥补形式单一的家庭养老方式的不足,既是养老服务工作的客观需求,也是社会养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向。家庭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解除家庭的后顾之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整体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1]沈阳市消协发布2011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DB]2011-11-30,沈阳网

[2]沈阳市老龄委.沈阳市老龄状况调查报告[R].2007年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沈阳日报,2012-11-18.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庭“煮”夫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