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板坐班房”语境下的企业刑事风险

2013-12-19采写晓今

检察风云 2013年22期
关键词:刑事法律润滑剂齿轮

采写/晓今

“老板坐班房”语境下的企业刑事风险

采写/晓今

近年来,当人们习惯将企业家与成功人士画等号时,突然发现,不少曾经镜头前形象光鲜的企业家因种种原因涉及刑事犯罪而身陷囹圄。他们为何会触及犯罪,怎样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适应现实法治条件,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养成在法律框架内“领航”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以有效规避前进道路上的法律风险?近日,由上海博和刑事法律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博和法律论坛”上,来自江浙沪的律界、企业家和企业法务人员就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

薛进展(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企业刑事法的风险的含义应该讲是在企业生存过程当中因为企业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或者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触犯刑律,或者企业外部的人员实施的针对企业的犯罪行为而可能导致的一种风险。也就是企业内部本身实施行为过程中,资金违规、违法,触犯了刑律,或者实施了某些交易行为,贿赂行为,违反了法律,触犯了刑律,或者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把钱往自己口袋放了等等,这是企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刑事风险。

还有一个是外部,我们企业好好的,生产的产品蛮好的,但是有一些人借用你的品牌,假冒你的商标,假冒你的专利等等,这些对你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这些犯罪行为给企业带来的麻烦,这就是我们讲的刑事风险。

吕红兵(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企业的法律风险,包刑事法律风险,与生俱来,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从企业工商登记之日开始,到发展当中的投资融资,甚至到最后破产清算,所有过程当中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另外,现在企业所碰到的刑事法律风险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和巨额财产的性质,且影响大,越来越难以把控和防范。举一个例子,前一段市场当中出现过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这被界定为意外事件,这没有疑义。关键是乌龙指之后的企业的止损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界定为内幕交易。

这个话题是值得研究的,是不是典型的内幕交易?为什么呢?比如说,这个产品本身具有对冲性的,我们要从产品的本身去把握。另外从企业负责人角度减少企业发生的损失这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本能,有可能他是违反了另外一个规定,但是为了减少所谓的企业的、国家的损失,这种情况下,类似刑法上面讲的紧急避险的概念能不能引入?这边的法律问题太多了。

厉明(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刑事法律风险和企业其他的经营风险相比,常常被企业家所忽略。现在,很多企业都聘请了专业律师作为企业法律顾问,有一些企业还专门设有法律部。但是企业家也好,企业的法务也好,律师也好,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防范民事商事法律风险方面,而对刑事法律风险的预判,非常不重视。

近年来经常会听到不少商界的风云人物惨遭牢狱之灾。我们司法部门甚至还从富豪排行榜当中寻找办案线索。所以,这应引起企业家很多的反思。

从药企行贿门看商业行贿现象

薛火根(江苏省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

有没有人知道行贿金额多少就入罪的?一万块钱。行贿一万块钱入罪。所以,很多企业老板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这算什么?吃一顿饭没有事,但是送一万块钱就入罪。企业家犯罪就是一票否决,但我们企业家是不是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这样的,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这个话他们可能听不进去,所以大家要普及刑事法律的知识。

张培鸿(上海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委员):有一个笑话说,为什么iPhone在中国的销量,这个市场占有率在下降,而三星在上升,是因为iPhone价格都在5000以上,收一台iPhone可能就是刑事犯罪的起刑点,如果收三星的话就不会被追究。这个笑话可以说明,大量的腐败其实是从小处开始的,一开始是一两条烟,然后慢慢的一两瓶酒,最后就直接兑换成现金,因为不好放了,后备厢装不下,最后变成现金交易和各种各样的卡。

从药企的行贿门也可以看出腐败问题有多严重。这些药企不单单是一个行贿的问题,它同时本身也是受贿的主体。它在进行这些行贿活动的时候慢慢地开始精致化了,变成公关策划、出国旅游,而一些公关公司、旅行社为了拿到这些大企业的订单,又要行贿这些药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当然,这些跨国的药企仅仅是整个腐败当中比较轻微的那个环节。从六月份开始,公安部严打针对的都是跨国公司,难道我们私营企业就会好很多吗?很难讲,至少我认为不会比跨国公司好。

汤啸天(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当前的商业贿赂就像苍蝇式的腐败一样,是具有普遍性的。对苍蝇式的腐败,我做了这么一个归纳:

第一,作为苍蝇来讲,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大,几乎是数不清说苍蝇有多少。第二,苍蝇它自身对它的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有一点点营养、有一点点温度、有一点点水分它就可以生殖、繁殖,就可以生存,一代代繁衍。越是小的动物繁衍能力越强。第三,它的流动性特别强,到处飞、到处盯。第四,传播疾病的能力非常强。

对于商业行贿,不少人认为这是商业运作过程中的一种润滑剂,认为如果没有润滑剂,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会生锈的,不能正常运转的。但我更要说,一些精密仪器齿轮和齿轮之间是封闭状态,不需要你注入润滑剂的,这个齿轮和齿轮之间的运转是完全靠制度来决定的。

企业融资乱象与刑事法律风险

翟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融资,讲白了就是借钱。现在有很多融资方面的刑事犯罪都和银行的行为有关,咱们银行基本上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叫做锦上添花,越有钱越借给你。我有一张白金卡,经常打电话说给你三万,放在你卡上,给你用,好吗?我说要利息吗?他说要。觉得你有白金卡,借给你三万不会有问题。锦上添花。

第二件事情就是落井下石,搞企业的,每个人都比我有更深刻的印象。有一些企业家最后落到犯罪,问他怎么回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说本来我也不想骗的,银行说你把旧的债还了,我们立马贷新的款给你,所以你现在弄一笔钱来,只要你把债还掉,再借给你,他说我信以为真,结果我把钱弄进来了,当然是又编了很多故事,把人家钱借过来,还给银行,结果对不起,银行不借给你了,说上级不同意了。然后他立马变成一个骗子,这种风险非常显而易见。

王思维(律师):我总结在融资风险里面,可能最突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犯罪或者被害的不自觉性。可能一个很普通的经营行为使我成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了。这个现象在融资行为里面非常普遍的。比如说,某一个银行,一个信贷员为了追求经济效应,为了追求业绩,做出了一个放贷,最后导致这个企业高管的失职。如果是国有企业高管,已经构成犯罪了。对于他个人来讲,很冤枉,这是下面的人做的,而且变成了犯罪分子,但刑法就是这样规定的。很多企业老总在不知不觉当中身陷囹圄。

第二个融资风险,这在企业法律风险当中,案发量并不是最多的,但一旦案发,后果非常严重。我们说三归零:政治归零,所有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人大代表,包括国企老总有行政级别的,一切归零;第二个经济归零。一个企业几十年的打拼,甚至几代人的打拼,所有的资产要么作为退赔,要么作用罚没,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第三个企业家的生命甚至也会归零。最典型的,曾成杰的案子,这么有争议的案子,我至今想不通为什么最终核准死刑?这就是现实发生的情况。

杨兴培(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导):讲到企业融资的乱象,可能两个罪是比较现成的:一个是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罪,或者变相的非法吸取公众存款罪;另外一个就是集资诈骗罪。骗取贷款,或者贷款诈骗罪,有也是有的,但是没有刚刚说的这两个罪如此的受人瞩目。必须看到,在集资领域当中,并不是像很多私人老板说的:我很冤,也绝对不会像我们司法解释当中这么自信:我们办的案件都是铁案。

企业不融资、不集资无法生存,要规避风险,我还是建议每个企业家在融资的过程当中,多请几个律师,让他们站在你的对立面,给你把所谓不好的下场说得恐怖一点,这样一种提醒实际上是好事,忠言逆耳。

对于商业行贿,不少人认为这是商业运作过程中的一种润滑剂,认为如果没有润滑剂,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会生锈的,不能正常运转的。但一些精密仪器齿轮和齿轮之间是封闭状态,不需要注入润滑剂的,这个齿轮和齿轮之间的运转是完全靠制度来决定的。

刑事法律风险存在可预防性

林东品(上海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主任):如何防控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作为法律服务输出者的律师、特别是刑事律师群体的当然职责。在长期的企业刑事法律服务实践,以及专项研究过程中,我们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旗下的博和刑事法律服务中心总结了一些经验。

基于刑事法律风险本身存在的可预防性,我们认为,企业进行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时,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如: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刑事法律风险培训,提高关键岗位人员刑事法律风险意识和法律风险管理技能;设立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岗位或者聘请刑事法律顾问,在资源配置角度给予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提供支持; 制定企业自身规避、降低刑事法律风险的规章制度,建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针对具体事件和风险,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消除刑事法律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对企业本身损害的影响度;企业面临被刑事违法行为侵害可能,或者业已遭受相关侵害时,有效进行自力救济或寻求司法机关救济。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欢

刑事法律润滑剂齿轮
东升齿轮
从严政策下传染病防治之刑事法律的司法适用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美国新型高效绿色铝材润滑剂面市
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调整与监狱工作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齿轮传动
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实证研究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践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