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为魂,唱响时代主旋律
——当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的特点
2013-12-19肖飞肖春禹
◎肖飞 肖春禹
以发展为魂,唱响时代主旋律
——当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的特点
◎肖飞 肖春禹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来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性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带来各种冲击和挑战。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否认的重要课题。国家公务员考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国家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申论试卷的考题,自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是基于此,笔者从研究和辅导申论的角度出发,拟对当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的特点从命题、资料、测点几个方面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从命题上看:主题鲜明,意义重大。
继去年的弘扬黄河精神、乡土文化问题之后,广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道德问题(省级、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本文称A卷)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市、地级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本文称B卷),又成为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众所周知,社会道德问题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树立“生命第一”理念,都将为我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无疑,这又是抓住热点,围绕发展,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考题。本次将此话题引入申论试卷,堪称是重大命题。因为这样的命题,使试卷主题十分鲜明,使考生一下子便能抓住材料的中心。这完全是命题者思想解放,站在国家经济科学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国家公务员考试使然。两份申论试卷反响强烈,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应试考生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无声的“动员令”,意义重大深远,不可低估。
一是让大家共同面对,共同思考。一年一度的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不能不说是“大考”,在考场上是在考考生,可是考试一旦结束,这种考试就必定打破了原有的局限性,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那么,这自然就引起了国内不同人群的思考。正是这种无界限的让国人共同面对,共同思考,将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让人们都来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共同写好“申论”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这种令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来广泛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社会道德滑坡、管理混乱的矛盾复杂纠结的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这要比靠行政命令好得多。无疑,这应该是命题者的初衷。
二是让大家共筹良策,共谋发展。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如何树立“生命第一”的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对眼前这么大的考题,应该怎么办?别无选择,只能是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可是良策何来?只能是走群众路线,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谋发展大计。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笔者感到,这正是申论命题的题中之意。
二、从资料上看:合理调整,更趋科学。
一是内容精当,字数稳定。A卷资料以社会道德为中心,正负面材料充分对比,在列举现实事例之后,突出正面先进事例,呼唤中华美德,讴歌社会主流;B卷资料围绕“公共安全”问题一一列出,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人们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体现了由于规划建设中管理监管缺失导致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等等。最后引出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两卷资料选择精当,内容集中,通俗易懂,说服力强,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方便。A卷给定资料共9则,全文6200字;B卷给定资料5则,6700字。与前几年相比,字数相对稳定,资料容易把握,应该说,这是申论考试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是紧凑有序,层次分明。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往往都比较零散,是未经加工或半加工的“语言文字的碎片”,上段与下段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所以有的人一打开试卷,就如堕入云里雾中,觉得眼前的文字“乱糟糟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然而,2012年两张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却一改这种情形,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相对来说,资料结构紧凑,清晰自然,排列有序,看不到零散与混乱。整个资料逐次展开,自然顺畅,层次分明。斧凿的痕迹甚少。给定资料这样调整,更趋科学、合理。
三是中心明确,段意清晰。以往的申论考试,要想把握试卷给定资料的中心内容或其反应的主要问题,都是考生最为感到棘手的事情。无论是针对整个给定资料,还是针对其中的一个子资料,都需要考生花费相当一番工夫,所以考生一直把其看作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难点。可是,2012年两份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只要认真读下去,便直接“可圈可点”,无须翻来覆去地审读。因为每一则资料的中心都非常明确,并不费解,而且内容相对集中。除个别外,段意均在每则资料的第一个自然段中,清晰可见,以下各自然段便围绕这一段意展开。命题者这样设置给定资料,更能测试出考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三、从测点上看:考查实践,突出能力。
1.题量稳定,难度适中。一是试卷题量相对稳定,2012年申论试题延续前两年的设计,A、B卷均是四道大题,第一题中包含两道小题,考生答题文字在2100字左右,难度适中。联系构建试题的诸多因素,这种布局相对科学,可视作题量似有稳定之趋势。二是试题命制悄然变化,过去试题命制对应的资料指向并不具体,而是泛泛而指,即笼统写作“参考给定资料”,范围之大自然增加了考生应试的难度,而去年的试题,除A卷第一大题第1小题外,A、B卷试题均是一道题对应一则资料,这无疑为考生答题提供了诸多方便。三是试题题型有所创新,考题中出现了反驳观点题,A卷第二题让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这种驳论题型新颖,对于考生来说,回答有一定难度。应用写作题文种多变,A卷第一题第2小题让考生写一则“编者按”,B卷要求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文种每年每卷虽有变化,但未离开应用文范畴,这样既看出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贴近公务员工作实际,也体现了命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应用写作,多元突出。自2010年申论变多年延续的“同卷不同题”为按报考层次两卷分立始,至2012年连续三年,应用写作题变化颇大,即每年每卷中均有一道应用写作题,出现文种多元化趋势。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一道题替代作文题。2003年、2004年申论作文题,是让考生写一份 “讲话稿”、“报告”,成为申论的“作文题”。 而从2010年开始,连续三年命题均以一道题的形式独立出现,替代了当年应用写作的申论作文题。毫无疑问,这样命题,既考查了考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又保证了对考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测试。第二,是以内容重点替代全文。非常清楚,以前的应用写作题均是申论作文题,这就要求考生,从头至尾写出“讲话稿”与“报告”的全文。而如今的命题方式,是以内容重点替代全文。如2010年国考A卷第三题,要求考生拟写《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再如2011年国考A卷第三题,让考生编写宣传手册,要求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用内容重点替代应用写作全文,更能突出应用写作中各文种主体的写作要点。这样设题,独辟蹊径,彰显精要,测点清晰。第三,是以要求替代一般写作。三年来的应用写作命题,不是笼统地让考生去写某一个应用文,而是命题时就某一个应用文文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考生去写。如2012年国考B卷第二题: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 “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这种命题不是让考生写一般的应用文,而是以命题要求替代一般应用写作,这无疑就扩大了应用写作文种的内涵,而且突出了这一文种的特点,使考生的答题思考更加集中,更具针对性。
3.作文要求,难度趋大。我们必须看到,在应用写作试题“独立”成题脱离申论作文之后,作为申论作文的议论文就独自挑起了这根“大梁”。考生不难发现,申论议论文的写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具体说来,首先,选题难度不断加大,如2011年A卷是如何弘扬黄河精神,2012年A卷是呼唤中华美德,此种选题不可谓不大,令很多考生无所措手足。其次,试题形式发生变化,如2012年B卷同2011年形式相似,仍然是从一段“给定资料”画线部分具有很强理论色彩的论述中引出话题,即对人类灾难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思考。要看到,这种“思考”是统领全文的纲。通过考生的写作,呼唤“生命第一”的理念,升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强化安全文化教育。我们必须注意,作文连续两年这样命题,增加了考生写作难度,实质是让考生进入理论思考层面,更能彰显考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最后,作文写作要求调整,出现“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字样。这种提法与去年的“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提法要科学得多。虽然只是几字之差,但体现了申论的特点,突出了日常工作实践。众所周知,申论写作,如果离开了“给定资料”,那就有悖于申论了。从这一调整“修正”中,我们不难看到申论作文命题的科学与完善。
申论试卷的不断调整变化,无一不说明申论的发展、成熟、完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说,当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就是紧紧围绕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坚持以我国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为魂,在唱响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