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2013-12-19仰义方

党政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恩格斯群众管理

仰义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仰义方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国家学说基础之上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管理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实行民主管理,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可的无产阶级社会管理形式。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认为,对新生的国家进行科学管理,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八大把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政党;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在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管理,无产阶级政党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管理问题,对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基本职能等作了大量论述,为当今如何开展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社会管理得好与坏,直接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民众对政府、对政党的支持程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回顾,对当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建立在国家学说的基础之上,以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指出:国家活动是由两个方面组成,“既包括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执行,又包括由政府与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有的职能。”〔1〕在同无政府主义斗争的过程中,1873年恩格斯强调,随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消失和政治权威的消灭,“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2〕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明确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3〕政治统治的前提是执行社会职能,也只有执行了社会职能,政治统治才能继续下去。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国家执行“某种社会职能”和“各种特有的职能”,指的就是执行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马克思明确将国家职能划分为维护“统治人民的权威”职能和执行“国家的一般的共同需要”职能这两个部分〔4〕。在恩格斯那里,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管理也进行了勾勒。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的功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5〕。

实行民主管理,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可的无产阶级社会管理形式。首先,人民是社会管理的主体,理应由人民管理国家。马克思赞扬了在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中,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革命精神,指出:必须消除从前把管理国家事务视为“高不可攀的职务”、“神秘的事情”的错觉,公社内所有的公职不是为特殊阶层私有,而应是“真正工人的职务”〔6〕。在批判剥削阶级否认人民群众的管理能力时,恩格斯指出:民主已经成了群众的原则、无产阶级的原则。其次,从事社会管理的公务员理应是人民的“勤务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务员作为社会管理的执行者,是人民的公仆,巴黎公社政权建设中实行的罢免制、选举制、低薪制等,对于无产阶级国家的民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行政机关权力和立法机关权力的公社,其成员是由巴黎市民普选之后产生的市政委员组成。在薪酬方面,所有公务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7〕。公务员履行政府相应职能,是由社会本身负责任的“勤务员”来执行。再次,无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管理需要借鉴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有益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同时,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民主成果可以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管理服务,恩格斯晚年对这一认识更为深刻。恩格斯晚年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统治国家机构的时候,工人阶级要利用资产阶级的成果,资产阶级的一些部分东西是“工人阶级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8〕。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管理必须维护“真正社会利益”出发,阐述了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管理目标,即:由全体社会成员构成的共同联合体充分利用生产力;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需要;所有人能够共同享受社会福利;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同时,社会公正公平也是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社会公平公正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脱离经济基础谈社会公正是“没有意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管理,是以满足少数人的需要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社会必须消灭剥削制度,消除贫富悬殊是共产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全体社会成员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管理活动中物质生活富足充裕,智力和体力得到自由发展与运用,人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赢得胜利之后,如何有效开展社会管理,就成了无产阶级执政党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列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对新生的国家进行科学管理,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列宁于1918年上半年就指出:社会主义政党在完成了“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事业”之后,就要“做到直接着手管理任务,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第一次”。社会主义政党执政后“应该考虑到,要有成效地进行管理,……还必须善于实际地进行组织工作”〔9〕。为了迅速恢复战争创伤,“组织对俄国的管理”就成了苏维埃政权的主要任务。

列宁高度重视新型社会制度对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要求全力抓好社会管理这一关系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具有无法超越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必须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现出来,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的“不是西欧资产阶级所提出的要求”,而提出的要求应该是“以发展成社会主义国家为宗旨”〔10〕。列宁要求国家必须培养和重用“一心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工人”和“有知识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人”,建立一个真正的“新机关”〔11〕。列宁还根据苏维埃国家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经验,阐明了人民来管理国家要经历由一个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从低级管理到高级管理这样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链条”中必须对待和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12〕。

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何种作用呢?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共产党始终处在领导核心的地位。为此,必须同各种不良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列宁针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争论,严肃批评了“工会国家化”和“国家工会化”的错误主张,指出:只有共产党,才是“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先锋队”,只有共产党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行业狭隘性或行会偏见”的旧习发作,并能领导整个无产阶级组织的“一切联合行动”〔13〕。需要指出的是,列宁强调无产阶级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并不就意味着共产党可以代替国家机关干涉各种具体事务。他认为,如果国家所有问题“都从人民委员会搬到政治局”,就会出现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因此,“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党的任务是实行“总的领导”,即政治领导,“而不是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14〕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认识到,普遍地吸收劳动者管理社会主义国家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列宁指出:只有成千上万的群众“亲自参加国家建设、新经济生活建设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建成”〔15〕。苏维埃政权建设必须打破依靠“上层阶级”才能管理好社会的偏见,实现工农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这样新生的国家政权才能巩固与获得长远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吸收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16〕既然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布尔什维克党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列宁晚年针对国家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管理过程中克服和解决官僚主义的办法,例如加强党内监督以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法制建设以树立法律权威,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以加强党自身的建设等等。

无产阶级政党向来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等做了充分论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管理的重要观点,正如胡锦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17〕党的十八大把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党的建设”。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必然要求。

第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民性是社会管理的根本性质。2011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坚持社会管理的人民性是搞好社会管理的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8〕,是追求社会管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要求。首先,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人这一观点,实行民主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人民的国家应由人民来建设和管理,正如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9〕既然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人,那么社会管理的最终效果也应由人民群众来评判。邓小平曾用朴素的语言概括了人民群众的“四个表态”,这是评判社会管理好坏的根本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动机与效果是统一的,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人民群众既是一切社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又应是一切社会管理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做到两者的统一,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得到确立与巩固。

其次,依靠群众路线,实现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因此,只有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这一目标才能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出现多元化趋势,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管理的任务比过去更复杂、更艰巨。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人,社会管理过程中要给予人民群众发言权。一方面,公共决策过程中主动搜集群众的利益诉求,整合群众的利益表达,搭建参与公共事务平台;另一方面,理应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群众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局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群众监督,是克服官僚主义和实现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再次,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社会管理方针政策的制定上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尤其加大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在政治方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管理,有序引导公民政治参与,实现整个社会有序良性运转;在文化方面,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其中党委领导是社会管理应遵循的最根本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首先,坚持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地位。列宁曾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2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中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必然要求社会管理主体从全党的整体利益出发,集中解决带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要求党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加强领导,促使社会各个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党的各级组织的重要职责是把准社会管理的政治方向、领导群众组织、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党的路线在全社会得到贯彻。当然,社会管理坚持党委领导原则,这与坚持社会管理的人民性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统一的。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关系。针对俄国社会管理中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列宁提出党要对国家机关实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对日常工作行政事务的干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但同时必须理顺党政关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21〕。要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党要加强对国家机关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党要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作用,明确党政职能,实行党政分开。此外,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权与人大职权的关系,党的组织与人大之间的关系,以及党委意见与人大决议之间的关系〔22〕。社会是政党存在与发展的土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主体物质利益多元化,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频繁,把市场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党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引导与管理,保证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正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第三只手”的纽带作用,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构建起一道缓冲带,减少社会矛盾发生。

再次,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实行依法管理。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保障”写进社会管理体制之中,要求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功能,社会管理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树立法律在社会上的权威,坚持任何人、任何组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的转移而改变。三是对社会管理领导地位的党的权力,也要依法授权,摒弃各种非法治的方式取得权力。党要“依照和依靠宪法和法律法规从事对社会全体成员发生约束性影响的国家政务管理活动”〔23〕,因此,党的活动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和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

第三,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要求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社会管理工作要以解决当前出现的突出问题为中心,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要发挥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管理的功能。政府不能独享一切合法权力,社会组织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社会组织扎根于民间,不是靠上下级之间的指令性来运作的,而是带有很大的自愿性,在政府与个人之间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因此,必须发挥社会管理活动中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提高社会组织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理性成熟的社会体系,应该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三大部分组成。当然,在中国,整个社会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之下运作的,即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运行发展离不开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在我国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与一定的行业、职业相联系,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目前我国社会组织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因此,可以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社会组织代表名额,在同级政协会议中可以设立“社会组织界别”,社会组织代表应实行单独选举;设立社会组织“劳模”名额〔24〕。

二要提升电子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电子政务运用到社会管理之中已成为全球政治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在信息化服务领域,通过搭建部门之间无缝业务流程,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促使社会管理的具体方式发生变革,提升电子政务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亟待加强。一是电子政务要以网络为依托,将现实管理与网络虚拟管理结合起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建立与网民沟通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畅通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报送以及反馈渠道,提高处理网络应急事件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加强网络立法,打击网络犯罪,优化网络管理环境。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1.

〔2〕〔3〕〔4〕〔5〕〔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523,121,631,96-97,5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7.

〔9〕〔1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7,504.

〔10〕〔11〕〔13〕〔2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6,785,474,423.

〔12〕隋秀英.列宁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6).

〔14〕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4

〔15〕中共中央党校经典著作选编组编.列宁论科学社会主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115.

〔17〕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9/c_121100198_2.htm.

〔1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

〔19〕〔2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340.

〔22〕〔23〕熊辉.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现代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334,242.

〔24〕徐祖荣.社会管理创新范式: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参与〔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3).

仰义方,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91。

A811.6

A

1008-9187-(2013)05-0040-05

【责任编辑陈学明】

猜你喜欢

恩格斯群众管理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