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2013-12-19王世谊

党政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刘少奇

王世谊

刘少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王世谊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富有特色的一个理论创新。刘少奇不仅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执行了群众路线,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概括,在党的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与政治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与组织路线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观点,刘少奇以实际行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以及“落地生根”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

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的建设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于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刘少奇不仅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执行了群众路线,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概括,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观点,以实际行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以及“落地生根”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实事求是路线”的论断,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

党的群众路线是怎么产生的?它和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关系?这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对此,刘少奇并没有回避,而是在党内较早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实事求是路线,它生动地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刘少奇的这一重要观点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实践观点的辩证统一,是克服思想认识上主观主义的结果,也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刘少奇曾说过:“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充分地说明了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主观主义,是保证党的工作顺利发展、避免重大错误的根本关键。”〔1〕因此,在他看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

“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奠定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的。辩证唯物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去为实践服务。而实践又主要是群众的实践,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所以,共产党人必须依靠群众的实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此,刘少奇指出,共产党人要善于集中和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只有“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自作聪明地从脑子中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与指导群众,那是一定无用的。”〔3〕党要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揭示和遵循客观规律,指导革命和建设达到胜利,单靠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和自身经验是不够的,只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以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加以充实和丰富自己,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保持正确的领导。群众的经验和知识虽然是多方面的、丰富的,但往往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刘少奇认为,领导者必须经常亲自深入群众,帮助群众对自己的经验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以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把群众看成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但领导者对群众的意见和经验的总结,绝不是群众意见简单的堆积,而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和概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段工作不亲自深入群众,不把群众的意见和经验加以融汇贯通,是绝不可能做好的。只要领导者的认识集中了群众的正确意见和认识,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领导的认识同群众的认识在本质上才是一致的。

“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过程。刘少奇认为,集中了群众的意见和经验,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党的政策,指导群众的行动,我们的政策,不仅要使领导者了解,干部了解,还要使广大的群众了解。为此,就要通过说明、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把领导的主张化为群众的主张,把群众的自觉和自愿作为依靠群众的前提,刘少奇指出:“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群众的自觉和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 “当群众还没有自觉时,我们的责任,就是用一切有效的适当的方法去启发群众的自觉。……当着群众已经有了某种必要的自觉以后,我们的责任,就是去指导群众的行动,指导群众组织起来,斗争起来;在群众组织起来,斗争起来以后,我们再从群众的行动中去启发群众的再自觉。”〔4〕启发—指导—再启发—再指导,在群众还没有自觉时,如果我们去强迫群众行动起来,则会导致命令主义。而当群众已经有了觉悟时,如果不去进行指导,不去做启发工作,消极等待,则往往使群众的行动陷入无组织状态,导致尾巴主义。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使群众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好,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起来。

总之,“从群众中来”体现着辩证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到群众中去”反映辩证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也是认识发展的过程,又是由个别的认识到一般的认识,再由一般的认识回到个别的认识的过程。刘少奇提出的“启发—指导—再启发—再指导”的基本原则和公式,与毛泽东创立的从“个别认识—一般认识—个别认识”的认识论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刘少奇和毛泽东一样,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化为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又以群众路线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二是“到群众中去求是”是处理党群关系问题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到群众中去求是”〔5〕也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党的政策是否正确要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也就是“到群众中去”。刘少奇认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不会也不可能会是凭空产生的,而只能通过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发现社会实践发展的规律,制定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为他们所拥护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因为:其一,党所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能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其二,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有可能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其三,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只有依靠群众,通过千百万人的实践才能最终实现。这就是说,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还必须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了解和掌握,从而“检查党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并且从实践中检验党的决议是否正确,刻苦地研究新鲜事物并且正确地支持新鲜事物的发展”。〔6〕以补充、修改原定的政策,使其更加完善。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集中了群众的正确意见,体现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而党又善于把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向群众作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人民群众必然会衷心拥护并坚决执行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否则,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并由于无法贯彻而失去意义。

因此,要将“到群众中去求是”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第一,“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不信任群众,群众是不会信任我们的。”〔7〕第二,要有科学的方法,刘少奇认为,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是深入群众的基本方法。他强调“为了有效地反对主观主义,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应当大大加强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8〕领导一定要直接倾听群众的意见,不能满足于听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特别是不能受假报告的欺骗。他说过,一个领导凭听汇报,看报表来领导工作,那是危险的,“如果长期如此,不加以改进,就要脱离群众,我看我们就要灭亡。”〔9〕第三,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一方面,要让群众讲话,讲心里话,了解群众的真意,弄清事实情况;另一方面,不能抱着一定的成见去做调查研究,或只是到某些群众中去找适合于自已口味的材料,如果那样,就不能从群众中求得真相、真知。

总之,党要实现正确与有效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决策程序,正如刘少奇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制度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一切工作都必须贯彻执行依靠群众的路线,都必须依靠由上而下的方法和由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离开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离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任何少数人的领导都不会是正确的、有效的和巩固的。”〔10〕党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生气蓬勃,兴旺发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的论述,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赋予了党的建设的新指向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规定的每个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奋斗纲领,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要经过一个形成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几次反复的过程。而政治路线形成之后,要使它得到贯彻和实现,也必须依靠群众,没有群众的热情支持,再好的政治路线也是要落空的。刘少奇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11〕这个论断把群众路线提到根本的政治路线的理论高度,赋予了群众路线一个全新的定位,凸显了它丰富的意蕴:

第一,它深刻阐明了群众路线是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问题,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所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和一切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根本不相同的。”〔12〕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而才能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资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是剥削的关系,他们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决定了他们必然坚持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不可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资产阶级政党为了维护和追求本阶级某些私利的需要,有时候也能做到从表面上关心和维护群众的某些暂时利益,顺应群众的意愿,重视同人民群众建立一定的联系和接触。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出于本阶级某些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暂时利用群众的力量和影响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的目的,而一旦他们达到自己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就背离群众,甚至反过来更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群众。一切剥削阶级把人民群众视为“群氓”,把自己封为历史的“主宰”。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因为他们的利益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正如刘少奇所说:“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与目的外,没有其他的利益与目的。”〔13〕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集中表现,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二,指明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正确制定和执行政治路线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本阶级的伟大理想,必须在革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制定建立在群众路线基础上的政治路线。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历史经验表明,党只有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党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才能最终实现党的纲领。而凡属正确的政治路线,都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能正确地指导人民群众去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反之,无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违背群众的意愿,以少数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路线和政策,就必然产生“左”的或右的政治错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危害。刘少奇指出了判断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的科学标准,他认为,如果我们的党“不能履行自己当作人民先锋队的应有职责,不能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任务、政策及工作作风,不能坚持真理,不能在有错误时及时修正错误,那就要脱离人民群众。”〔14〕这样,共产党人的政治路线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党的历史上之所以每次发生政治路线的偏差,原因在于决策过程中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脱离了中国国情和客观规律而造成的。因此,“决定政策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15〕

第三,对党的行动准则作了新的理论阐发。刘少奇指出,“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16〕能否自觉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区分工人阶级政党同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识别和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看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中国共产党只有当它是站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上,不只先站在本阶级当前部分的利益上,去组织与团结整个民族和人民,它才能取得胜利。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制定,就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政治路线一旦确定以后,党的一切组织和每个成员,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群众,以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为实现党的政治络线而奋斗。党在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时侯,它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党绝不能以少数人或少数小集团的利益来代替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唯有如此,党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精神,才能永远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揭示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对于执政党来说,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来自党群关系的考验;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脱离群众。因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一项更为艰巨、更为复杂、更为长期的历史任务。执政党的地位,使党内关系、党与非党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党内一部分人容易滋长官僚主义、个人主义、特权主义,也容易滋生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因而使党面临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有些动机不纯的人抱着“要当长、先入党”和“捞一把”的思想,加入到党内来,当他们成为党员并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以后,就会脱离群众,滥用职取,以权谋私,搞特殊化。正如刘少奇告诫的那样,“不少的干部是站在民众之上,而不是站在民众之中;他们是以人民的上司自居,而不是以人民的勤务员自任,他们是越权垄断包办一切,而没有尽到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他们自以为是人民的统治者,而不是人民的公仆;他们不是听命于人民、以民意为依归。”〔17〕有鉴于此,“一切党员干部,凡是还没有真正懂得党的群众路线的,都应该从头学起。”〔1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否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有效化解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归根到底,要看能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否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根本,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坚持经常对党员和干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并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从严治党,认真搞好党风和廉政建设,才能克服和清除党内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关于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的观点,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组织路线的关系,实现了党的领导方法的新提升

党的组织路线是为了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在组织工作中所实现的路线,是进行动员和组织群众的路线,也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路线,要做到这一点,每个单位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和组织一批积极分子骨干队伍,这些积极分子应是从群众斗争中形成的,而不是自封的,他们应当是思想作风正派、工作积极、不谋私利,受到群众拥护的,并能够团结周围群众的人,只有使这一积极分子骨干队伍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起来,我们党的事业才能搞好。刘少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论断,是认为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19〕我们党的组织路线,“应该是正确地从群众中来的路线,又正确地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我们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与正确的组织路线分不开的。”〔20〕这个重要论断的理论贡献在于:

第一,深刻地揭示了群众路线与组织路线紧密的内在联系,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党的组织工作的路线、方计和准则是由党的政治路线所规定的,是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理论基础的,而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群众路线不仅体现在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之中,而且也始终贯穿于组织路线之中。刘少奇指出:“所谓正确的组织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21〕这个观点后来被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22〕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群众路线作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提出来,这是一个新的概括。这个概念把群众路线定义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既增强了它同已有的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些确切的概念相区别,又使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因而是一个科学的表述。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应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与党内自身的状况密切相联的,党能否与群众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内民主集中制实行的状况,因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中的根本原则。由于党自身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党内也有一个群众路线的问题。刘少奇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建设上的反映,他说:“党内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即是反映党内`的群众路线。”〔23〕刘少奇不仅总结了我们党领导工作的一般规律,而且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把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同党的群众路线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正确的组织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此外,党是依靠全体党员和全党的各个组织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因此,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增强群众观念,防止产生认识偏差。“如果不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党同人民群众的非常密切的联系,也就不可能建立无产阶级的集中制,不可能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也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24〕所谓“从群众中来,又在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过程,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个世界观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党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就会像安泰一样被人扼死。”〔25〕

离开群众,党的一切理想将化为泡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组织路线。由此看来,群众路线是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的根本路线。

第三,科学阐明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问题。党的组织工作内容丰富,但各方面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就拿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的干部路线来说,它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尤为重要。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的绝大部分是在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成立之后,由于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干部必须全力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一批又一批地经过革命战争和群众斗争的锻炼,组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采取不同的形式,在战争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他们是群众的领袖,又是群众的公仆。刘少奇曾说,我们党的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领导骨干,是从人民群众的斗争中产生出来,又去指导人民群众的斗争的。”〔26〕好的干部是在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锻炼出来的,“只有让我们的同志到广大群众中去,到十分复杂的环境与斗争中去,才能锻炼出真正能干的布尔什维克的群众领袖。”〔27〕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发现和选拔能够得到群众承认和信任、公道正派、作出实际贡献的好干部,也只有倾听群众的意见,才能及时调整那些不称职的干部,清除那些腐化分子,真正做到选贤任能。我们党重视选拔同人民群众建立起鱼水关系的干部,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把有没有群众观点,能否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忠诚地为人民服务,作为鉴定干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造就干部的重要经验。因此,只有真正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领导骨干与党内党外广大群众相结合,自上而下的选择和自下而上的选择相结合,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起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干部队伍。

四、刘少奇的群众路线思想对现实的启迪

作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论述独具特色,不仅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并使之“开花结果”。特别是他阐述的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原则,关于群众路线的意义,关于群众路线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关系等,不仅成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而且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石,成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对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结合新时期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认真研究刘少奇的群众路线思想,梳理他的诸多重要理论贡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的。

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创新党建工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江苏自觉把党建工作纳入“两个率先”全局之中,并努力使之成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坚强保障。开展大规模的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合、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三解三促”活动,主题十分贴近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它是江苏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成功探索,是群众路线在江苏党的建设中的典型实践,是江苏党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生动呈现,也是提高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举措。“三解三促”活动中一些制度化的创新举措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在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叠加之下,一方面,群众对权力的焦虑和利益敏感不断上升,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愿,联系发动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二者相互影响,使得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党群双方主体的原因,也有党的群众工作的技术方面的原因;既有党的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既有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国内社会环境的原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基础,是前提,实践是手段,目的是要通过教育与实践,使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在为民上,要突出解决思想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观念;在务实上,要重点转变作风问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落实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在清廉上,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当前,在干部的道德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深化执政理念认识,建立和完善价值理念转化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始,这也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要求和《新党章》的有关规定做到位,把常规工作、基础工作做扎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努力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和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问题。要更加注重深入群众,坚持为民务实清廉,防范脱离群众的风险;更加注重深入调研,在反思决策得失、完善决策和推动决策落实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共性和长远问题的研究思考,把解决一地一事的具体问题与解决全局性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从根本上解决作风的转变,让作风在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中产生质的飞跃。坚定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全面小康必将成功在望,中国梦想定然前景可期。

〔1〕〔6〕〔7〕〔8〕〔10〕〔18〕〔24〕刘少奇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1.268,269,307,269,200,406,373.

〔2〕〔3〕〔4〕〔5〕〔11〕〔12〕〔13〕〔14〕〔15〕〔16〕〔17〕〔19〕〔21〕〔23〕〔25〕〔27〕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1.359,397,40,307,353,351,308,342,343,177,344,392,393,350,225,342,348.

〔9〕怀念刘少奇同志〔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62.

〔2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4.

〔26〕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71.

“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

2013年年会召开

本刊讯2013年7月6-8日,“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联合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中共中央编译局王学东副局长,新疆社会科学院刘仲康副院长,广西师范大学钟瑞添副校长、陈洪江副校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胡振良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周作宇副校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平等的历史与理论”、“公平公正平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平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公平公正平等理论前沿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胡振良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张文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光明教授、北京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孔凡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康晏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中心曹苏红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编辑部许宝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蒲国良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吴灿新教授等分别做了发言。

本刊编辑部副巡视员陈学明研究馆员、学报常务副主编刘彦武教授参加会议,并被选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

江苏省委党校2012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与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研究”(JSDX07)

王世谊,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9。

D252

A

1008-9187-(2013)05-0015-07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刘少奇
党的“组织路线”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上)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新时期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我省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壮美画卷
坚持组织工作路线的辩证法
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