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上海郊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挑战与对策

2013-12-19程光安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3年4期
关键词:嘉定区转型发展

● 程光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十二五”期间,上海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创新转型向纵深发展的当下,全面总结和深入剖析上海各区县面临的问题,是进一步加速上海率先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一、郊区深化创新转型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依然存在。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美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外投资意愿大幅降低,使上海郊区各区县具有引领性和标杆性的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

(二)土地资源瓶颈难以化解。经过多年的发展,郊区各区县可用开发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首先,土地利用的效率不高。虽然土地利用的效率经历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集约的调整,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土地利用水平较高的市中心城区和我国其它地区如深圳以及新加坡等国家的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产业项目落地空间不足。在嘉定区,受郊区新城、大型居住区和京沪高铁等社会事业项目的挤压,使得嘉定原有的产业区块从80平方公里减少到只有65平方公里左右,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等指标数量远低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

(三)增长动力转换乏力。近年来上海郊区各区县相继加大了对传统低端产业的淘汰力度,然而取而代之的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投入产出尚需时日,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经历一个培育壮大的阶段。在产业结构由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升级转换的过程中,如何压缩“转型真空”期,顺利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是当前郊区必须面对和着力化解的挑战之一。

(四)人才短板现象严重。在经济转型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相关政策、发展环境、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升级等条件的制约,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储存依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第一,引进人才的生活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从而出现人才引进难,引进人才留住难的尴尬现象,人才流动性过大问题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的短板。第二,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随着产业转型的深入推进,一般制造业逐步退出,高端制造业的加速发展,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一些跨多个学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第三,优秀人才缺乏必要的创业平台。对于有没有创业的平台环境和事业发展的空间以施展自己的报负,是人才关注的首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以住房、资金等奖励的办法抢人才,忽视对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的孵化和培育。

(五)社会发展重任的牵制。上海郊区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居高不下,挤占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如嘉定区外来人口多年来持续保持高位,社会管理成本不断攀升。在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也可能随之下降的情况下,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

此外,上海郊区如嘉定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新型城市功能(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培育需要较长时间、产业发展资源瓶颈日益突出、结构调整成本快速上涨以及产业发展服务配套能力尚不完善等挑战。

二、嘉定区深化创新转型战略的新思路

针对目前经济转型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上海郊区以嘉定区为例,他们立足区情实际,按照创新转型的基本要求,以结构转型为突破口,实施“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带动”战略,形成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新“三驾马车”。

(一)高点定位。即以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目标,加快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大对以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低产出为特征的“三高一低”传统产业的淘汰力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战略方向必然是向高端化发展。目前,嘉定区的产业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产业层次也较为丰富,几乎囊括了从传统到高端的所有层次,但与构建现代化新型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多处于中低端,产业高端化的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

1.实行加快产业转型步伐战略,以高端技术、高端项目和高新企业为载体,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2.实行加快产业链向研发、设计以及营销、信息两端拓展战略,即加快发展“两头在沪,中间在外”型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化与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3.实行有选择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多点支撑。即以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培育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方式,通过产业链的纵横延伸与积聚,能有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积聚,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嘉定区,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整车及零部件上下游配套相互关联和支撑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嘉定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对全区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仅仅依靠汽车这一家特强产业,还不能起到经济稳定器作用,弊端不可避免,其一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其二是在转型中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难以提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若要在转型过程中确保顺利实现提升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嘉定区须摒弃“一枝独秀”思维,实行“多业并举”战略,培育发展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以增强抗风险波动能力。

(三)重点带动。即实行以强化对结构转型的引领作用为目标,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1.立足当前,全力加快现有存量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大型商业综合体以及高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推动这些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力争尽早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注入强大动力。

2.着眼长远,建立滚动发展的中长期项目储备机制,加快引进具有较强行业带动性和规模效益的重大优质项目,把握项目建设的主动权,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和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必须贯彻的原则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全方位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的成效取决于多种因素交相作用的合力,实现战略转型必须贯彻如下原则:

(一)在准确把握深刻内涵前提下促进创新转型。创新转型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概括而言,主要为四个“统一”:

1.坚持结构、空间、功能、效益的统一。当前上海郊区产业转型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现有的产业布局历史沉淀厚重,虽然上海郊区各区县产业现状各不相同,但在推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都必须处理好结构转型与产业空间转型、产业功能转型及产业效能转型的关系,坚持以结构转型为突破口,以空间转型为重要载体,以功能转型为核心,以效益转型为目的,统筹转型发展全局,形成各方面转型发展的有机统一,各方面转型互相促进,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2.坚持传统产业淘汰与升级的统一。淘汰劣势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重点工作,然而谋求产业新生,并非是对传统产业的全盘否定,另起炉灶做新兴产业,而是坚持对传统劣势产能的改造和发展新兴产业并举。从实践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产出效益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在新兴产业尚未成熟之前就过早地放弃传统产业,势必造成产业发展上的“真空”,给整个产业体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要加快传统产业的存量改造和升级,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进行改造升级,着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技术和高端产品,夯实转型发展的基础。同时,努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增量涌现与创新,大力发展以文化与信息、总部经济、股权基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强产业转型发展的后劲。

3.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转型发展的目的所在,但是并不意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才是创新转型的最终目的。对传统“三高一低”及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淘汰,是转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可以给未来发展腾出空间,积蓄力量。对于流动人口压力巨大的郊区,淘汰落后企业可以控制人口的规模,提升人口的结构和素质,降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成本。因此,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评估经济效益的优劣,更要综合评估转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收益,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4.坚持当前发展与持续发展的统一。转型发展的艰巨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个过程,不仅要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着眼未来,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既要从一点一滴的效益积累做起,为创新转型提供坚强的保障和支撑,同时切实摒弃粗放型、外延式扩张,坚持集约型和内涵式的增长方式。

(二)依靠干部群众能力素质的提高推动创新转型。必须着力提升干部群众在贯彻创新转型战略过程中的三种能力:

1.提升学习能力。学习既是提升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能力强弱的表现。为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广大干部群众需要加强对创新转型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加强学习研究,探索化解阻碍转型发展的瓶颈的新办法新途径。

2.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更是当前经济发展战略性调整的动力源。创新需要对现有模式和机制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用创新的办法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顺应现实和发展趋势,善于应用新思维和新方法,不断开创工作的新流程。

3.提升执行能力。执行是方针政策决策贯彻实施的必经环节,没有执行,没有坚强的执行决心和执行能力,再好的部署也会落空,再好的目标也难实现。提高执行能力就是要求在创新转型过程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勇于实践,将转型战略落到实处,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用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创新转型。

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保持开拓进取和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是转型发展攻坚阶段取得关键性突破的重要动力。

1.弘扬敢于率先的精神状态。领先优势来自率先实践,当前上海郊区各区县相继进入深化创新转型的关键期,各区县在推动创新转型中既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有利一面,同时在相近领域和相关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张力,迫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保持敢于率先争先的精神状态。

2.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在创新过程中,敢于担当,就是要直面创新难题,勇挑重担,敢负责任。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要挺身而出,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完成的事要跨前一步。

3.弘扬敢于超越的精神状态。实现超越首先要敢于否定,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否定来寻求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同时,还要善于寻找差距,挖掘自身潜力,力求在创新转型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和超越。

(四)坚持群众路线促进创新转型。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因此,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必须贯彻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需求的导向。产业的转型必然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合理的发展战略也很难执行下去,特别是在淘汰传统产业,规划新型产业体系工作中,征地、动迁和产业业态调整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必然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是创新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所在。

2.坚持依靠群众的路径。创新转型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生活、工作在一线的人民群众,对创新转型往往具有最直接的理解和要求,能够反映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能够提供许多极具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坚持走群众路线,创新转型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群众共享创新成果的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涵。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建共享,是创新转型的首要任务。只有群众共享的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发展,只要坚持群众共享创新成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就能够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嘉定区转型发展
真我少年 强国有我——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让“大拇指”为少先队点赞——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赏识教育理念下的少先队活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