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述评

2013-12-19孙会岩邓巧玲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3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思想

● 孙会岩 邓巧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认同何种价值体系将决定中国未来走怎样的道路。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这一命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维度

“认同”概念普遍认为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此后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学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深入研究大多从理论维度研究开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理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的思想建设上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从国际形势看,是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输出”的必需;从国内形势看,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整体。唯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和特征,才能更好地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够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3]

(二)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度意义

学界大体上从三个维度来探讨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宏观维度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具有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战略意义。有学者指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认同,认同的程度如何,事关我们党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问题。[4]中观维度上,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有学者认为,使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5]促进认同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诉求。[6]微观维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个体意义。就个体人生的价值追求、人文关怀角度来看,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价值追求,获得稳定的精神支撑。[7]

二、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分析

众多学者采用自编问卷,选取若干在校大学生样本开展调查研究。综观已有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大学生主流积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柯羽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整体令人满意,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同都呈现较好态势。[8]陈伟宏等人的研究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华传统美德有较高的认同度。[9]梁英在精确定量研究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研究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得分为79.64,总体而言基本达到良好层次。[10]

(二)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平衡特征明显

大学生是多元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11]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不同;大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不一致。[12]朱志明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存在性别、专业、政治面貌差异。[13]梁英的研究揭示,学生党员比一般学生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越高。[14]宁晓菊的调研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呈现“思想上高度认同与行为上中度践行”的特点。[15]

(三)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仍存在认知模糊、认同不平衡、践行滞后等特征。[16]少数大学生受体制转型、网络传媒等影响,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个人主义盛行等问题。[17]陶倩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价值认同选择中性化、价值模糊化以及是非混淆化,价值选择中是非、善恶边界模糊的情况较为普遍。[18]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也显示,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对象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约为38.2%,仅有十分之一的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19]

三、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社会体制转型、互联网络、社会舆论、文化传统和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因素,[20]学界的研究主要从过程论、环境论、缺失论和网络文化四个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

(一)从过程论角度分析

有学者侧重从过程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因素,指出大学生价值认同是主观建构和客观影响的结果,价值取向、理性判断、信仰、情感认同和对权威的崇尚是主要内在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舆论、利益和同伴影响是主要外在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21]还有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因素有六个,即学生的政治面貌、父亲的文化水平、学校、教师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数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收获大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强弱。[22]

(二)从环境论角度分析

多数学者从环境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学者指出,环境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价值认同过程中容易使个体产生“意义障碍”,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23]有学者进一步指出,经济全球化模糊了大学生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对立性的认识,淡化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义的认同感,加深了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程度,冲击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24]文化多元化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育人环境[25]。

(三)从认同缺失角度分析

有学者关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认同困境的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文化战略的结果;体制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博弈;舆论宣传引导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各种传媒的影响和冲击;教育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社会不正之风的消极影响;理论研究不足;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有: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认知水平的制约;自我意识强化的影响;非理性因素的制约;文化自觉的缺乏。[26]也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滞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个性的差异等因素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困境的主要原因。[27]

(四)从网络文化角度分析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认知和认同的影响表现出来的。当然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28]认为网络文化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供了传播途径,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拓展了影响空间,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供了有效手段,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整合与凝聚作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29]

四、增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

应重视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变量,积极探索运用这些变量,形成有效的合力,共同促进当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转变教育原则和发展理念

认同教育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学者们非常关注大学在认同教育原则和理念的转变问题,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有学者认为,加强广大受教育者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重要途径。[30]有学者指出,在认同教育中应遵循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价值引领与需要满足相结合的原则,以促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1]有学者指出,应重视外因,构建高校各种力量的联动机制,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风尚。[32]有学者重点阐述了将优秀的传统价值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内容[33]。有学者认为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引导职能,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通过高校的管理、激励机制增强大学生体验认同的途径,使大学生在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个方面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34]

(二)注重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政治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全过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中心线索和灵魂。[35]有学者提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关键实现路径。[36]有学者指出,应该重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参与性,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37]还有学者认为,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学生教育管理的始终、融入社会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素质,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38]

(三)营造良好的价值认同环境

有学者从形成合力的角度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导向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认同环境;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良好的校园认同环境;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营造良好的自我认知环境。[39]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核心要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突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优化认同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构建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40]还有学者提出分层引导的措施:允许多样价值选择,澄清模糊价值取向,抵制是非混淆现象,促进知行有机统一。[41]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的有机统一。[42]

学界从不同层面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进行了不懈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中也有不足,主要表现为:理论阐述虚话多,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的少;重复性研究多,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突破、有新意、有创见的研究少;背景性研究多,生效机制研究少,可行性对策研究少。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高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维度。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因此,一要尝试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进行理论渊源挖掘;二要不断加强对国内外同类成果的比较研究;三要积极倡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证研究。改变当前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过多地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要增强路径对策研究的可操作性。

[1]许志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2]李国华.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J].党建,2006(12).

[3]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4]李丰春,等.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调查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5]吴丽兵,汪俊.认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键环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6]羊许益.价值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0(4).

[7][18]陶倩,朱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8]柯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9]陈伟宏,黄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3).

[10][14][22]梁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学习与实践,2009(8).

[11]王丽萍,等.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河北学刊,2012(9).

[12]柳克方.价值认同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3]朱志明,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4).

[15]宁晓菊.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寻求[J].青年探索,2010(6).

[16]郭维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与接受心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17]杨建辉.论思想政治教育三维创新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6).

[19]刘佳.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引导——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0][23][28]林晓峰,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影响因素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罗品超.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认同的障碍及其实现的理论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

[21]林春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影响因素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24]王玉平,黎莉.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建构[J].党史文苑,2009(11).

[25]彭少军.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9).

[26]田海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调查——以河北省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2011(1).

[27][39]田强英,蔡丽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困境及重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9]张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0]周秀华.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1]叶莉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认同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7).

[32]王青耀,周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33]毛淑梅,宋吉鑫.传统价值理念: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文化底蕴[J].理论界,2012(9).

[34]王莉娟.理论自觉与行为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35]刘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具体化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2);尹刚.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6]戴艳军,王嘉.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特点和实现路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7]陈燕,柏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调查——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8]张信杰.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

[40]叶莉英.价值认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核心要素[J].黑龙江教育,2010(8).

[41]陶倩.由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看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认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

[42]曾献辉,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性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思想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