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013-12-18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主体环境系统

董 平 徐 欣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各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多且最具发展活力,我国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过,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每年有近百万家倒闭,平均寿命不足3岁。①李柏洲、李海超:《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研究》,《经济纵横》2006年第3期。对于中小上市公司而言,虽然能够上市就意味着已经至少有3年的生存期,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但也有研究表明,30%的中小上市公司会在上市后3-5年内发生亏损,而到第7年后,累积发生亏损的中小上市公司将达到50%。②杨兴君:《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生存状态分析》,深圳证券交易所2005年研究成果评选终评会论文。中小企业贡献与成长的失调现象,引起了研究者对中小企业成长能力问题的关注。多数学者认为,环境的动态性和制度的制约性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直接原因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中小企业生存与成长受到了客观环境的严峻挑战。

除了宏观制度环境,行业发展环境的结构性失衡也是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③Volberda, H. W. & A. Y. Lewin. Co-evolutionary Dynamics within and between Firms: From Evolution to Co-evolu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3, 40, (8): 2111-2136.一方面任何企业都处于特定行业之中,行业发展状况是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外部条件,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有限的资源和规模决定了行业内部充分的竞争性。与大企业相比,在行业内部较少有单个或少数几个中小企业垄断行业资源并左右行业发展的情况发生。因此,适应行业整体发展环境,避免“逆流而上”带来的额外成本付出是中小企业遵守的成长规则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在产业演化、变革和行业发展交替中进行的,如同生物体生存于一定酸碱度和肥力的土壤中一样,在不同行业生命周期阶段,影响企业成长的主导要素和作用程度以及企业成长速度均存在较大差异。④张玉明、段升森:《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比较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第10期。

二、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中小企业成长特征转变

依据产业内部企业数目的变化,Gort 和Klepper(1982)首次将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引入、大量进入、稳定、淘汰和成熟等五个阶段,创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最为成熟、接受度最高的K-G理论。为了解决短期产业内企业数目变动的不稳定性,Klepper 和 Graddy(1990)运用产业内企业数量增长率的变化对K-G理论进行了修正,产业的生命周期也被重新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

国内学者则根据中国产业演进的特殊性,抛开了国外研究主要从产业组织视角识别产业演进阶段的范式,转而从产业规模视角进行相关研究 。[注]范从来、袁静:《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8期。当然,这也是由于从产业组织或者产业技术的视角进行研究难以对相关变量进行定义和量化。尽管如此,学者们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有着基本的共识:在产业规模方面,市场需求、产出、投资规模以及存量资产等产业主要指标的变动情况呈现出先缓慢后快速再缓慢的增长格局;与产业规模的变化趋势不同,产业技术应该是逐渐成熟、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内产品的数量和种类由逐步多样化到强调差别化再到差异化程度不明显,利润先提高后降低;产业组织方面,随着进入壁垒由低到高的变化,产业内企业数目由多到少最后趋于稳定,市场结构也随之先分散后集中。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处于其中的企业也同样经历相应的变化:当产业处于形成期时,由于进入壁垒不高,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产业内企业学习能力不强、产值规模较小;当产业过渡到成长期时,产业内新进企业数目逐步增多,产业规模剧增,产业竞争也随之增强,但由于产业主导创新技术尚未明确显现,产业内企业呈现多样化增长的局面,企业面临多种选择和机遇,创新能力和利润较产业形成期时有所增长;当产业进入成熟期时,产业主导技术从企业间的创新竞争中脱颖而出,产业创新和技术能力越来越接近最高点,产业内企业的创新潜力下降,但对主导技术的模仿能力却显著提高,与上述两个阶段相比,少数主导型企业垄断了产业内部的大多数资源并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步伐和走向,当然也提高了产业的进入壁垒,产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最高;到了产业衰退期,随着需求的萎缩,企业开始迁出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产业技术开始衰退,产业规模逐步缩小直至消失。

正如变异、遗传与选择机制是生物系统演化的动力源泉,影响企业成长的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不仅是宏观层面产业演化的动力,也决定了产业演化路径的选择。中小企业成长性因素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企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在这种不断的交换、调整过程中,企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会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企业具有了动态稳定的成长特征,这时产业系统的组织结构也相对稳定。而一旦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稳态格局被打破,企业的成长特征就会发生改变,企业与企业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产业系统结构发生改变,产业演化进程随即开始。中小企业所处的稳态成长特征是产业演化的逻辑起点,而在产业演化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成长特征随之变化,一直到另一个稳态开始时结束,企业在这时展现出另一种成长特征,产业演化也随之告一段落。产业演化过程伴随着中小企业成长特征的转变,在平衡到非平衡再到平衡的周期性产业演化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成长特征也在不断变化,或者通往成功,或者走向灭亡,如何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三、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行业发展特征转变

企业和行业系统均是复杂的经济系统,因此对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特征的研究均可纳入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框架之内进行。我们运用CAS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模型:主体基本行为模型和系统回声模型,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阐释企业主体成长过程中行业系统的结构、功能变化。

(一)企业与行业环境之间的平衡

在CAS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霍兰(John H. Holland)通过高度抽象的三个步骤构建了具有主动适应性功能主体的基本行为模型,[注]霍兰是遗传算法发明人,他在复杂性系统科学方面提出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即对个体是怎样适应与学习的理解和描述。首先,建立主体执行系统模型,用来表达主体面对环境信号(环境变化)时是如何做出反应和调整的,实质反映了主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次,构建主体的信用分派机制,主体之所以能够演化和成长,是因为具有主动修改自身适应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与环境之间不断的交互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学习惯例,上述修改过程即为信用分派,本质是训练主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准确感知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是主体用来自我评价和比较的机制。再次,提供规则发现和自我修复的手段,主要依靠对已经验证过的惯例进行重新组合,这种已经验证过的惯例符合主体的成长规律以及环境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适合度。此外,霍兰还用遗传算法给出了搜寻主体行为系统中具有最大适合度的规则,使得上述构建的主体行为模型更具有操作性。

可以看出,主体的基本行为模型是将复杂性适应主体解析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以此分析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本身的进化过程。主体通过其基本行为来实现自身特性的转变从而与环境之间形成动态的稳定关系,这就是系统平衡的微观涵义,它包括主体行为规则的优化和主体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以主体基本行为模型及衍化而来的系统平衡微观涵义作为指导,可以这样分析企业系统微观平衡的涵义:单个具有主动适应性功能的企业主体感知从行业环境向系统内的输入(行业资源的变动),根据市场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状况(市场利率水平)和自身资源条件(企业经营能力等),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经过执行系统(决策和执行部门),向环境输出产品和服务,为自身获得必要的利润等,这就是企业效应作用于行业环境的过程;若行业环境的输入内容有所变化,企业主体会调整规则集而主动适应环境。这样,经过多次的学习和经验积累,系统会因为规则集的优化而逐步提高适应能力,这是行业环境对系统的作用过程。通过企业主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企业主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和企业主体系统本身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情形被定义为企业主体与行业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平衡

回声模型在上述微观主体演化的基本行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空间上的扩展,加入“资源”和“位置”两个核心的环境观念,从而将个体系统演化和整体系统演化完美的结合起来:整体演化是个体演化有机促进的结果,个体演化过程中对“资源”和“位置”的竞争形成了整体演化的动力机制。回声模型最大的创新点在于“资源”和“位置”两个概念。根据霍兰的研究,复杂适应系统为了维持主动适应性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所消耗或使用的任何环境物质就是“资源”。可见,资源是一个极其广义的概念,可以是土地、水分、空气等生物界物质,也可以是经济系统中与主体生存息息相关的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是“可更新的”,即随着复杂适应系统的运转而不断被使用和重新生成。本质上,正是一组“可更新的”资源奠定了回声模型的基础。不难理解,这些“资源”在复杂适应系统中是随机分布的,处于不同的地理方位。而在复杂适应系统中,每个主体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场所”,每个“空间场所”都含有不同的“资源”,即资源的充裕程度不同,这决定了主体的成长能力和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场所”也就是“位置”。CAS理论认为,主体的竞争形式之一便是对有利“位置”的争夺。

回声模型在主体基本行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主体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各主体因为资源和位置的不同而发生联系,或防御或进攻,产生竞争与合作,最终导致主体间的相互制衡。如同企业主体与行业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主体系统的动态稳定性特征,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会导致主体间的制衡关系,这两者相结合构成行业系统结构的动态稳定性,将这种动态稳定性称之为行业的稳态特征,也即行业系统演化的阶段性结局或者是新一轮演化的逻辑起点。从企业主体视角可以这样归纳行业的宏观平衡涵义:各企业主体因为本身的异质性(资源、位置的不同),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会与其它企业主体发生各种经济联系,导致一定时间跨度内企业主体自身行为的优化和数量的均衡,从而实现行业结构的动态稳定。

(三)中小企业成长对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中小企业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主动适应性特征导致行业演化过程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表现为行业组织结构的错综复杂,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行业演化呈现出混沌的现象;系统在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的周而复始的交替过程中,行业的发展特征更加显现出非线性的态势。

图1 中小企业成长对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如图1所示,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行业发展特征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微观层面上,通过中小企业主体与行业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中小企业主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和其本身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宏观层面上,中小企业主体因为本身的异质性,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会与其它主体发生各种经济联系,导致在一定时间跨度内中小企业主体自身行为的优化和数量的均衡,进而达到行业结构的动态稳定性。具体而言,行业的发展、演化在平衡态时将呈现如下特征:第一,行业内单个中小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从微观来看,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向社会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目标,这一过程意味着要实现投入——产出的有效循环(即处于平衡状态),必须从资本的投入到服务或产品的产出能有效地转化为利润,否则平衡就不可能实现。第二,行业内部合理的结构秩序。当中小企业主体的范围由单个中小企业组织扩展为整个行业,中小企业间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引导的竞争最终会确定群落的规模边界和结构秩序,从而达到行业内中小企业数目的总体均衡。在这种平衡中,中小企业主体的准入和退出能有效维护行业系统的优胜劣汰机制的实现,而不会产生对外的冲击,也只有中小企业的准入和退出能够顺利转换,才能最终使行业系统处于稳健的状态。第三,行业内中小企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和适应。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行业市场失调时,中小企业系统应该进行自动调节,产生新的均衡条件,使行业处于新的均衡状态。中小企业具备这种能力的原因在于其系统的开放性和主体的主动适应特征,主体与行业环境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根据行业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

四、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协调适应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从行业大环境中吸取资源,反之,行业的整体发展也离不开内部企业成长性的提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链。企业与其相关行业的作用关系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正相互作用。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作用关系,多见于朝阳产业中。一方面如果行业能够为处于其内的企业提供所需资源,企业就可以发展的更快,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行业。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会逐渐趋于动态均衡状态,这时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高效率开始显现,整个行业环境逐步优化,不断繁荣发展。二是负相互作用,常见于夕阳产业中。此时行业已经不能提供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企业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只能为剩余不多的行业资源展开恶性竞争,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企业逐步失去发展的动力。行业内部普遍出现企业存活率降低,退出率增高的现象,一些原本准备进入该行业的企业也会在行业门槛前犹豫并最终选择放弃,造成行业萎缩。三是中性作用。企业与所处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微弱,不足以影响行业内部企业的发展,或者即使对企业有利害影响,但这种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其在行业中的进入率提高;另一方面又会阻碍企业的成长,增大企业在行业中的退出率。其作用使得企业的进入率大致等于退出率,形成一个进出平衡的状态。

第一,行业环境的反复变化迫使中小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在维持本身主动适应性的同时也改变了环境状态。从生态学角度看,中小企业与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同人与社会环境的作用关系,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外部社会环境并受到其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的行为又会引起社会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中小企业与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调适的关系是对各种行业环境之间彼此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反映。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对行业环境的动态适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第二,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行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子系统运动规律的差异,还表现为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特点的行业环境网络系统。因此,行业环境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路径,就表现为行业环境要素之间作用力的影响路径。由于构成行业环境系统的各子系统有着差异性的运动规律,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必定呈现出非均衡性,加之不同中小企业或同一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得行业环境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作用关系千差万别。也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引发了中小企业不断追求发展的动力。

第三,作为具有生命体特性的中小企业,不仅要重视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要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在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这正如自然界的生物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还要根据所处的环境来寻找和巩固适合的生态位,才能实现自身以及种群的繁衍和生命的生生不息。一种生物可以发现一个不曾被占据过的特殊位置,在无需损害另一物种生存的前提下,使自己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对于中小企业这个生命体,它也必须能够发现和占据中小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有利位置,从而加速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五、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个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产业演化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通过对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中小企业成长特征转变、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行业发展特征转变以及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协调适应三方面的论述,提供了一个对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系统性认识,从而为行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中小企本身成长性诊断提供实践指导,为中小企业“短命”问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学术线索。

猜你喜欢

主体环境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WJ-700无人机系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环境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