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
2013-12-18云广平李玉斌苏留棒
云广平,李玉斌,苏留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71)
当前,数据库资源作为新型信息资源,是现代信息服务的基础,特色数据库建设逐步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同时,数字图书馆已不再仅是一个概念,用户对虚拟馆藏的时时需求逐步高于实际馆藏。作为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发挥专业优势,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
1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状况
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北地区已有图书馆开始建立特色数据库[1],根据调查,陕西省211高校图书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约有40余个。各校特色资源建设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陕西省211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一览表
续表1
通过调查,统计出陕西省“211工程”7所院校约有40余个特色数据库资源,注意到“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作为特色库,是“十五”期间CALIS导航库的子项目[2],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承建,共有54家高校图书馆参与导航资源的建设,其中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是高校合作共建特色库的成功案例。另外,特色数据库有现代科技研究观测数据库,如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姜长英航空数字图书馆,它包含CAD/CAM专题文献全文数据库、CAD/CAM专题文献文摘数据库、无人驾驶飞机专题文献全文数据库、无人驾驶飞机专题文献文摘数据库、无人驾驶飞机专题文献图片数据库、姜长英航空史料特藏数据库、NASA全文数据库、航空知识科普库等8个子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据库,它包含黄河流域水文泥沙数据库、黄土高原试验研究数据库、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数据库、科技文献数据摘录数据库和黄土高原图形、图片、视频数据库等7个子库。特色数据库还有特色馆藏虚拟化数据库,如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网络课程数据库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钱学森特色数据库等。
2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单位分析
如表2所示,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自建库数量相对较多,主要是由于各高校学科门类、特色专长、优势专业等不同,其相应的文献重点也不同,有些院校有资源进行优先投入、重点建设、二次收藏,使其优势学科专业的学术资源尽可能丰富、全面、系统、完整。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服务的同时,另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可以看到,另外5所院校自建库数量相对偏少。调查认为,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均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如各自馆藏特色基础、地域优势、历史由来、数字化工作条件等,但普遍缺少资金支持,尤其是对中、大型特色数据库的持续支持。目前看来,虽已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但图书馆还未完全、有效地利用自身的馆藏特色基础。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其红色瑞金时期有很多特色馆藏,如解密过的军事地图与电讯班内部教材等,这些内容易于实现虚拟化并整合成为特色资源数据库。
表2 陕西省“211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数量比对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西北5省中,陕西历史和文化悠久,高校集中,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调查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3.1 特色数据库缺乏宣传、维护经费不足
范贤玉[3]指出:“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是传统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特色数据资源,才能使图书馆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具有新的、别人无法替代的核心优势。”开发与自建特色数据库电子资源的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使用,而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率高低的最直接因素是用户对馆藏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4]。另外,由于缺乏经费,部分特色数据库内容少,数据更新不及时,更有一些数据库服务器长期无法访问。这些都背离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初衷。因此,为了避免“养在深闺人不识”,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多重措施以加强对数据库的宣传,让读者充分了解本馆已引进或开发有哪些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所收录的学科范围、特点以及如何使用等,把特色数据库建设纳入信息基础建设中。图书馆作为主体,需要对所建设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这样才能不断吸引更多读者,保持别人无法替代的核心位置,以得到决策者的重视,最终为特色数据库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3.2 特色数据库网络化程度低,利用率低
目前,由于知识产权法规不完善[5],采取IP网段封锁是大多数高校的特色数据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高校自建数据库基本上属于自建自用,只有本校IP地址可以登录适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使得有限的信息资源更加局限于小范围的地理位置中。再者,导致特色数据库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国家除对数据库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之外,应该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使得数据库建设完成后能真正服务于读者。
3.3 特色馆藏虚拟化建设相对薄弱
随着手持终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虚拟特色馆藏建设[6]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实体特色馆藏虚拟化就是前提条件。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的“西安交通大学文库”,其收集了本校院士、专家、学者、教师的著作和论文,一方面成为高校特色收藏的同时,更提高了读者的利用率。再者,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搜集和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地方志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研究数据信息[7],具备基本硬件条件。因此,各高校可以进行仿效,条件允许时,对高校这些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扩大读者范围,提高影响力。
3.4 特色数据库建设缺少规划与共建共享
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互为补充各具特色的资源共享体系,特色馆藏的建设应当打破条块分割、自建自用的格局。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8]整体部署实施,陕西省“211工程”高校中有4所参与“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就是成功案例。其统一了特色库的建库标准和服务要求,构建统一的公共检索平台,建成了一个由可独立运行的子库组成的特色数据库群。因此可以由高校图工委进行整体协调,在宏观上对区域内特色化建设进行规划统筹,将特色化建设纳入到地区文献保障体系中,确保其健康迅速的发展。
[1]张延敏.西北地区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9(6):884-888.
[2]包和平,宛文红.西部图书馆的特色数字化资源[J].图书情报工作,2003(7):60-64
[3]范贤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5(2):83-85.
[4]勾丹,郑洋洋.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85 -87.
[5]包和平,宛文红.西部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3(5):53 -54,141.
[6]崔旭.论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60-63.
[7]王兰.关于西部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3(4):41-42.
[8]邵晶.加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之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0(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