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机关作风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

2013-12-18张玉臻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3期
关键词:疾苦工作作风老百姓

□张玉臻

进政府大楼,出示介绍信、身份证、记者证、驾驶证、工作证,主动要求填写会客登记表,请求保安致电被访者确认,被拒……直到被访单位工作人员下楼“带人”。进门后层层刷卡。“真不知道这市民中心的门,有多少普通市民进得来?”这是一位都市报记者发出的感慨。

进入一个部门或者单位,履行必要的手续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进入政府机关要这么戒备森严,手续要如此繁琐,变成一个军事禁区似的,这怎么说都有点过了。然而这却是现在地方政府大都存在的普遍现象。群众到机关单位办事情,普遍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脱离了群众,心中没有了人民,这是十足的官僚主义作风,这与古代的“衙门”何异?

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保民生,促发展。为了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就必须走出去,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访民情,察民忧,同时又要把老百姓请进来,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好地解决民众的疾苦,使老百姓求索有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民众真正体会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如果作为地方官员,眼里只有上级,没有普通民众,把寻求政府解决问题的老百姓看做给领导添堵、添乱,这是极其错误的。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提出来的,这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领导到基层视察,不设预案,不走过场,充分了解民众疾苦,同时还把民众请进来,解决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努力打造亲民和清明的政府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也为地方政府和机关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人民政府的大门应该向人民敞开,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民主和文明的体现。政府机关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既要走出去调查研究,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更要把走向政府大门的民众请进来,解决这些民众急需解决的困难,要畅通民意渠道,更要愿意俯下身来,认真倾听民众呼声,使政府和民众达到良性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为民解忧,为民解难,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积极倡导的。从这点出发,对政府机关来说,改作风就应该从“改门风”开始。

猜你喜欢

疾苦工作作风老百姓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建设管理工作的研究
娘—
郑板桥巧解对联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总理环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