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百姓的知心人

2013-12-18

北京观察 2013年2期
关键词:委员学校教育

文/本刊记者 张 涛

这些年来,不少市民表示,政协的提案越来越贴近民生,牵动民情了,委员的建议意见也越来越符合民意了。事实证明,只有牵挂百姓的民生,才能赢得百姓的掌声——这绝对是一个真理。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两会”,应该可以算作京城2000多万居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民生问题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都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及时了解“两会”的相关消息,他们围绕衣食住行,热议北京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问题,表达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寻找医疗改革的答案

这两年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应该是所有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了。据2012年一项由主流媒体新闻联合推出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广大职工群众期望两会关注的十大民生热点问题中,医疗改革问题以38568票,稳居人们关注问题的榜首。的确,对任何人来讲,生病都是一生中难以避免的小坎儿,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医院都是老百姓不得不数度“光临”之处。因此,医疗问题也成为今年“两会”政协委员们热议的重点问题之一。

“我觉得目前医改政策总体是好的,但是某些环节没控制好,造成一些问题。我认为有几个问题现在应该得到重视,第一,制药厂不愿意生产廉价药品。第二,市场上缺乏小包装儿童用药,因为剂型不合适,儿科用药只有成人药量的10%,剩下90%的药量只能扔掉,浪费非常严重。第三,北京市60%的医院服务于外地病人,急需建立转诊和指导制度。第四,国内外医疗机械的使用费用区别很大,国外仪器比国内收费贵,导致各个医院竞相引进国外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费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的主任医师邹丽萍有些激动地说。

在各个医院竞相引进国外设备、歧视国产产品的问题上,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圣臣也有话要说:“其实北京医药厂家的药品质量普遍得到大家认可,但医院都愿意用进口药。其实在相同疗效下,选择北京本地生产的药品不但价格便宜,还能很好地解决看病贵问题,减轻医保负担。”

于圣臣还表达了对北京市药品招标的质疑,他指出,政府对本地药品价格压得太低,有些本身就便宜的药存在原料包装和人工成本上调的压力,如果再继续压低价格,可能会造成厂家不愿意生产的严重后果。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总会计师邓金栋也表达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担心,他很郑重地说:“如今药品中大部分费用都产生在流通环节,厂家的出厂价格很低,药厂存在亏损生产的状况。长此以往,国内医药生产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我们以后可能只能吃到进口药,而无国产药可吃。”

委员们除了对药品和器械的关注外,还不忘对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关心。许多委员都指出,医药卫生改革在关注病人感受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医务工作者积极性的调动。要更加关注医务工作者的诉求和感受。医疗改革不仅仅是病人单方面的诉求,更需要所有人的参与。要使医生、护士等一线人员真心实意地加入到改革大潮中来。

“目前医务工作者的幸福指数在平均线以下,应该多思考其原因和解决途径了。” 北京市卫生局原副局长于鲁明一针见血地指出。

与于鲁明的相比,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培彤所指出的问题就显得更为具体一些。他指出现在的医护人员一是劳动强度大,待遇低;二是编制不够,缺编状况严重;三是对于外聘的护士,转正进入编制的机会很少,造成人员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改善医院护士工资编制待遇,稳定护理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有关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案例频频引人关注。“医闹”已经成为了广大医护工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如何缓和激化的医患矛盾呢?这当然也是广大委员们最为关心的。

“因为害怕医疗纠纷,有些医生被迫放弃高风险的手术,这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很不利,应引起重视。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院和法院的判断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在医疗专业层面多听取一些专家的意见。立法部门应加大立法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支持。”邹丽萍这样说道。

无独有偶,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宁利也非常赞同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法律支持的观点。他认为解决医疗纠纷是个综合性问题,不单是法院一家的责任。建议有关部门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应为医患双方提供法律救助,只有走正规法律渠道,才能减少医闹事件。“我还觉得医疗责任保险在保障医患权益、解决医疗纠纷方面很重要,建议应积极提倡,多发挥其作用。”王宁利补充说。

破解教育的困局

近些年来,教育问题屡屡遭到人们的炮轰。“择校难,升学难”等问题时刻牵动着百姓的神经,当然,这些问题自不会缺少政协委员的关注。

今年委员们谈及的教育问题涉及各个方面,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可谓无所不包,为政府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人的一生中,0-3岁是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我希望政府加大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职业培训方面给予支持。另外妇联组织可以与幼儿早期教育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推动0-3岁早期教育的普及,政府应当加大支持的力度。” 北京东城区妇联主席杨立萍的建议可以算作是教育问题的最早阶段了。

“目前虽然学前教育投入很大,教学硬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还存在幼儿教师招聘困难等问题。我建议把幼儿园教师培训交给培训机构,不能自行安排,否则不但培训效率低,而且经费也不够用。”这是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幼儿园园长申玉荣对幼儿教育的忧虑。

而民革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于雪鹰则从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发表了她的看法:“我觉得如何保证中小学生的休息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建议:一要在教学管理方面更加人性化,对各个科目分层次设计教学标准,因人施教。二要对考试试题难度进行控制,适当降低难度,以引导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三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才是最关键的。”

这几年来,教育资源的均衡问题一直是委员们关心的热点,如何维护教育公平,如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优质师资的传帮带作用,如何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缩小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一直牵动着广大委员的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万建中回忆说:“我记得‘鼓励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的工作,已经做了将近10年了,但是效果不好,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负效果’,即薄弱学校的优秀教师逐步流向了强校,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激励措施。在此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广泛听取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万建中的观点,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刘静也表示赞同,她也确实感觉到了课改后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的现实,并建议政协继续调研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问题。

委员们在建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同时,还不忘对教育弱势群体的关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王静就是其中一位,她指出:“目前教育救助存在低保家庭子女教育费用负担重、受助对象不清、救助程序不完善、救助保障机制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完善救助目标,加强专项审查,实行分类救助;优化救助体系,改变临时救助的方式;鼓励慈善事业参与救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可谓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如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委员们对此也纷纷展开了热议。

“现在北京市的体育、艺术、戏曲、工艺等方面很少有京籍苗子,有点后继乏人,我觉得迫切需要系统地研究办法解决,只有加强教育与体育、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结合,拓宽了素质教育的渠道,才能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乒乓球队教练员李隼如是说。

在谈及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有些委员还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表达了关切,比如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就指出了城区一些操场等硬件不达标的问题。他说:“要让孩子真正练起来,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场地。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帮助城区中硬件不达标的学校尽快达标。”

万建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政府报告说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目前城区学校的确存在硬件的困难,还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拿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否则将难以实现。”

在2012年政协的联组讨论会上,曾有委员对评选教育家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当时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而时至如今,又有委员对名师名校长的评选提出了质疑,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校长林安杰就是其中一位。“我们要反思当前的教育理念,现在政府提出要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真正的教育家是社会评价出来的,而不是由政府推出的。名师名校长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需要有大的社会环境作支撑,需要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政府的有关建设工程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并且不是主要方面。”虽然这次没有掌声,但这样的建言依然不会因此而减色。

这些年来,不少市民表示,政协的提案越来越贴近民生,牵动民情了,委员的建议意见也越来越符合民意了。事实证明,只有牵挂百姓的民生,才能赢得百姓的掌声——这绝对是一个真理。

背景链接

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469元和16476 元,年均实际增长7.5%和8.7%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城镇居民。实施学前教育、中小学、市属高校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增加幼儿园入园名额5.7万个,完成了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2012年,本市正式启动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投入约2.4亿元,重点建设15对学校,并列入政府实事项目。15所输入校中,除东城、西城外,其它每个区县各有1所,其中,小学建制的学校5所、初中2所、完全中学4所、12年一贯制学校2所,9年一贯制学校1所,纯高中1所。这些学校中新建校6所,改扩建学校9所。建设完成后,可新增学位约9492个,其中小学学位7166个,总学位达到22720个。

2012年与2007年相比,全市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从9023家增加至9964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从83736张增至100043张,卫生技术人员从13.95万人增至19.44万人,执业医师从5.5万人增至7.4万人,注册护士从5.1万人增到7.96万人,医疗机构诊疗量从1.12亿人次增至1.79亿人次,出院人数从144.2万人次增至221.7万人次,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由13.8天降至11.2天,其中 三级医院由14.3天降至10.7天,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从421.02/10万降至194.03/10万,户籍居民孕产妇死亡率由16.74/10万降至6.05/10万,婴儿死亡率由3.89‰降至2.87‰。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07年的80.24岁增至2011年的81.12岁。本市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08年至2012年,市政府安排市属卫生事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32.41亿元,涉及市属建设项目35个,建设面积117万平方米。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止到2012年年底,10个需要改扩建或迁址新建的中心,已有6个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他4个中心的建设项目结构施工也基本完成。规划设置的3000多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猜你喜欢

委员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1全国两会委员代表说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学校推介
代表、委员风采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