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北京与生态文明
2013-12-05本刊报道组
文/本刊报道组
十八大“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言犹在耳,进入新一年的北京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厚厚的灰尘颗粒笼罩在中国中东部徘徊不散,仿佛“会呼吸的痛”,让人们对于美丽中国的憧憬在一片灰蒙蒙中变得沉重起来。是不是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膨胀,一定会伴随着环境资源约束趋紧、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目前这样严峻的环境形势,是不是就是发展的代价呢?这样的诘问,让更多的人将关注点开始投注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上。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即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也成为了当代中国当仁不让的选择。
新年伊始,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生态建设、美丽北京的话题同样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让北京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花更美,让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是委员们共同的愿望。
李俊清:生态文明是认识生命的一次飞跃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一论述让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俊清很兴奋,长期从事生态研究的他对生态文明有深刻的理解。“‘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科学,即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去理解整体中所有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或产生的各种样态、出现的各种事件等。‘文明’一词《易经》已有记载,是指人类脱离愚昧走向开化、社会经历黑暗走向光明。因此,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形式,是人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取得的各种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李俊清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进一步说,生态文明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都提倡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积累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不同之处在于,在取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生态文明还注重保护环境,关注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尤其是人类自身的生存状况。
“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李俊清解释说,“首先,它是人类对生命认识的一次飞跃。只有把环境在生物生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才能充分揭示生命的规律。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应该更多地通过生态产品的生产和生态文化的建设来推动进步,通过生态生产去积累财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把每一次生产、每一项活动都与整个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摒弃以人类为中心、一切从注重财富积累的考虑的观点。”
生态文明对于人类社会及未来中国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北京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热门话题。北京是特大型消费城市,自然条件又不具优势。针对这些特点,李俊清委员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他认为,“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消费城市,资源有限,要采取有力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厉行节约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科技,通过科技手段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优化组合,实现‘科技北京’的重要理念”。
面对无法选择的自然条件,李俊清提出:“应采取主动措施,最有效的办法是植树造林,让每寸土地都披上绿装,每条街道都绿树成荫。”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去五年的努力使北京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6%,今后五年将提高到40%。“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北京市政府知道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绿色北京’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正在实现。”他说。
在李俊清看来,北京作为首都,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成为全国的榜样。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人,如果人能把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就能落到实处。”为此,他建议,树立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教育,使人们对生态和自然保护有认同感,能自律、自尊、自爱;加强道德教育,使大家负起应有的责任,让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主动行动;加强文化建设,让每个人都能理解生态文明,并将之付诸行动;加强人文教育,落实“人文北京”的思想。
张彤:地下水将实行“涵养+回灌”
持续多年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于2014年完工,届时北京市每年将获得10亿立方米水量,占到全市用水量的四分之一。在市政协委员、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张彤看来,北京市应该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地下水涵养和回灌,保护北京水环境。“以往我们获得了大量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资源,现在应该尽一切可能去补偿,让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水环境保护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保护我们的水环境,必须要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张彤认为,城市发展要考虑地区的资源秉赋条件,城市发展规模过大,对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整体生态的供需平衡就会呈现脆弱、失衡的状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尤其是水环境保护,比如不能随意将污水排入河道,不能把河道变成纳污场所和垃圾场等,更要时刻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为过多地向环境索取,到头来很可能会危及人类自身。在城市发展规划之初,还要考虑到地区水环境的自然条件和约束性,做好保护水环境的顶层设计。“北京要坚持‘量水发展’的理念,要将保护水环境作为一条‘红线’,以限制城市过度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在水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北京是特大型城市,对水的需求量巨大,目前北京市的水环境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地下水持续透支开采,水生态系统失衡。北京现有四块地下水水源地,在怀柔、顺义、昌平、平谷等均有分布,开采时本应按照“采二养三”的原则,即开采两年,涵养三年,但现在却不得不每年都在开采,供水能力急剧下降。而南水北调实施后,进京水量将占到全市用水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全市还有四分之一的用水量来自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回用,北京水环境一直以来的超负荷状态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水资源量的承载能力将有所提升。
“我们正在努力协调,希望从南水北调工程中多引一点水,补充北京地下水的‘亏空’。”张彤建议,北京应该利用南水北调的难得机遇,切实保护和改善北京的水环境,在节约的前提下适当利用地下水。首先要限制地下水开采,缓解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压力,能够休养生息。其次,要加大地下水的回灌力度,多建一些地表水系联通工程,通过这些工程加大水的运行距离,在把水引入河流的同时让水在河道中自然渗入地下。
对于如何涵养地下水,张彤透露,相关部门正在制定“涵养+回灌”计划,大致分为几个步骤:一是把一部分水引入多年来存量不足的水库,先把水存起来。目前密云水库已腾出比较大空间进行存放。二是用南水北调的水置换开采的地下水,然后通过河道自然下渗回灌到地下。按计划,将在地下水的水源区如怀柔、顺义等地区,还有比较便利的回灌区域如西郊砂石坑等,重点进行回灌。
“我们必须肩负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城市真正拥有一个可持续性的优良水环境。”张彤说。
任学良: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市政府到市政协到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而且关注多年。
十一届市政协期间,阳安江主席曾率领众多委员就首都的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最终形成常委建议案递交给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针对首都垃圾分类问题出台了多项规定和政策。到目前为止,北京在垃圾分类问题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仍不容乐观。
“每天生活在居民小区里,每个人都是垃圾处理问题的见证者。从小区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到小区清运工集中清运垃圾,我们能看到垃圾只分类不处理的比例非常高,”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说:“为此,政府在积极地建设垃圾处理厂,‘十二五’期间首都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会有更大的举措。”
在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所占的比例很高。北京有那么多餐馆,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要产生的餐厨垃圾大约在3000吨左右。任学良委员表示,他更关注的是餐厨垃圾的处理。厉行节约,尤其是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这是最近从中央到地方热议的话题。尽管行政部门在加大力度管理,但是餐厨垃圾减量问题还不是一时能够做到的。有些陋习,不可能一时间杜绝,餐厨垃圾自然减量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任学良介绍说:“2012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北京市财政局下发了一个文件,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集体食堂就地处理餐厨垃圾。去年也拿出了一笔资金。到目前为止,据我了解这笔资金还没有动。因为,到现在我还没有了解到哪一个大专院校安装了餐厨垃圾的处理装置。2013年有关部门会加大力度加强这方面的发展。”
北京“十二五”规划就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的处理原则,第一条就是以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为主。任学良说:“就这一点,我持不同看法,我一直强调餐厨垃圾在未下桌处理之前是可以食用的,它是不产生任何危害的。如果我们可以把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那是最经济、最简便而且是最有效的。”
就地资源化处理,就是大的餐饮企业利用科研部门研制的大至几十吨、几百吨,小至家用微波炉、洗衣机一样大小的餐厨垃圾处理器,把这些没有食用的物品直接投放其中,加上一些生物菌种煮上20个小时之后,它能够变成非常高效的有机肥料。“首都绿化面积庞大,如果政府通过这种形式购买餐饮企业餐厨垃圾生产出来的肥料来绿化首都、美化北京,垃圾就真正变成了宝。”
此外,对于滑雪场污染问题,任学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尽管现在的滑雪场已经不再用凝雪剂来辅助人工造雪,减小了污染,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随之变小。但是,人工滑雪场在两个方面“对北京是不合适的”。一是用水量,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而人工造雪的用水量相当大。二是在建滑雪场的同时会破坏植被。现在的露天滑雪场都位于北京周边的生态涵养区,要人为把植被破坏掉,才能人工造雪。为此,任学良建议,政府今后不要再批新的露天滑雪场,一定要批的话,以室内为主。
佟立志: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这是《人民日报》针对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作出的精彩评论。“同呼吸,共命运”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对此也十分关注。身为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评审部副部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佟立志委员指出,近期北京出现持续时间长、污染指数高的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和环境抵抗力差。她表示,近年来,北京市以举办“绿色奥运”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将继续增长,保持空气环境优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且是一场持久战。“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我们应该遵循预防大于治理、主动胜于被动的思路。我们现在的预防是为了减少以后的治理,我们现在的主动是要避免以后的被动。改善空气质量的基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环境自净能力。”佟立志一针见血地指出。
因此,她也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首先是加强研究,建立空气质量的预测和预防体系。佟立志建议开展以PM10、PM2.5等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控新战略研究,提出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总体战略对策;进一步摸清PM2.5排放污染源和清单,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间的响应关系,针对区域复合大气污染形成的关键问题,系统开展预测预警、污染监测和危害评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从中短期来看,建议通过系统研究和预测,建立一个类似于‘环境风险预测指数’的指标,制定相应的预案,在风险达到一定级别时启动相应级别的方案。从长远来看,改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使用能源资源、倡导绿色出行等措施是我们改善环境的必然选择。”佟立志说。
其次,区域联动,建立区域间空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没有周边省市减排防污的联合作战,北京市独善其身保持优良的空气环境几乎不可能,这也是唇齿相依的体现。”佟立志建议,探讨成立跨区域的空气治理协调机构,对区域排放和区域传输开展同步监测,建立信息交换网络,推进区域污染的联防联控;并探讨建立区域间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和环境污染预警机制,加强区域大气监测网络、重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业发展和布局、机动车污染控制和秸秆焚烧等领域的交流与协调,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
同时,要全民参与,从一点一滴开始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参与者,我们常说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现在,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环境友好的含义。友好,表示双方的,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两个方面。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抱怨环境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我是否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我是否可以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做点什么?”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从一点一滴开始保护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佟立志提出的最质朴的建议,也是对每个人而言最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她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改善空气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中国梦!
郭耕:大力宣传生态文明
作为北京市政协三届老委员的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副主席、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因为坚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而被称为“绿色委员”。
在刚刚结束的政协北京市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郭耕带着“取缔动物表演”的提案继续为动物保护“卖力宣传”。他强调,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要改变人在野生动物眼中丑恶的形象。
在谈及“美丽中国”时,郭耕提出一个说法:“美丽中国应该有一张会飞的名片。鸟类就是我们身边会飞的精灵、会飞的名片。”郭耕拿出一幅画,画面中一只鸟栖息在一棵树下:“这是只什么鸟?这是一种非常小的鸟,叫黑头(shi),也叫贴树皮儿,在北京针叶林的树上随处可见,是北京的留鸟。它是北京的一个LOGO,也是北京观鸟会的标志。我为什么把它提出来呢?就是希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鸟兽的和谐。”
郭耕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带来的三张卡片。三张卡片一面写着“观”、“摄”、“师”,翻过去又分别写着“关”、“射”、“施”。他说:“鸟是我们身边会飞的精灵、会飞的名片。它之所以能生活在我们身边,是因为这里是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样的美好家园就是因为有鸟,有兽,有虫,有生物多样性,但是我们却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如果爱鸟,请去‘观’鸟,不要‘关’鸟;请用相机‘摄’,不要用枪‘射’,不要用弹弓‘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师’法自然,而不是‘施’法自然。所以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胡锦涛同志就指出,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要爱护北京的环境,就要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郭耕说:“作为一名来自北京南五环外的南海子麋鹿苑的科普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与鹿共舞,与鸟共存。现在又来到政协这么神圣的地方,我代表的是大自然,是替鹿、鸟说话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指出目前需要面对的三个严峻的形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有人说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人作为一种动物,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喝洁净的水,吃安全的食物,跟其他的生物一样有着同样的需求。我们的任何发展、任何文明都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所以党的十八大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强调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因为爱北京、爱自然,所以郭耕希望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还应该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地球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