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释放点在金融普惠
2013-12-18曹凤岐
曹凤岐
曹凤岐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经济领域里的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市场对金融领域的改革突破抱有很大期望。没有金融体制改革的经济改革绝不可能成功。现在的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复杂情况,我国金融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这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是要打破金融垄断,放松管制,发展合作金融、民间金融;二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三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四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放松管制,让中小企业扩大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多头监管和交叉监管的问题,导致监管冲突和监管效率低下,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监管盲区,也难以对金融创新进行有效监管。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逐步完善:第一,在当前总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家监管机构使用联席会的办法,理顺三会之间的关系;第二,在三会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中国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该机构在国务院层次上建立,主席可由主管金融的国务院副总理或者国务委员兼任,协调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第三,条件成熟时,在中国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过去几十年,我们通过实际低利率、金融管制等各种金融抑制政策,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目前,推动金融体系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化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事实上,作为直接金融的资本市场已经放开了,在收益率上已没有政府管制,只是在发行方面还需要审批。而以存贷为主的间接金融要解决的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不过,如果在目前资金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下,贸然放开利率,反而可能会导致高利率,所以一定要慎重。拉美国家已有教训在前,已经出现高利率的情况。只有到了资金能平均合理分配的情况下,利率才能放开。我们从去年开始降低存贷款利率,这可以看作是利率市场化的前奏。这对银行实际上是个激励,现在银行完全靠利差就能赚钱。而如果放开利率,利差小了,银行就要做其他中间业务才能保证收益。因此,这对银行转型是有好处的。
过去,我国的金融行业更多关注于 规模效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小微企业贷款难、农村等偏远地区金融服务薄弱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金融改革要打破金融垄断,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为那些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地区、城乡贫困群体、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而更多的人则享受不到。普惠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主体是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金融组织和民间金融。要发展这些机构和组织,使它们规范化、阳光化、制度化。打破金融垄断方能释放改革红利,让更多的人共享成果。
当然,发展普惠金融体系,大银行也应该参与进来。但是,我们更要注重发展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比如,城商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等等。资本市场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经济保质保量增长的重要场所,也是金融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