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关键要在“践行”二字上下苦功夫
2013-12-18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群众路线,对于我们每个领导干部来说,既不陌生,也不深奥。然而,为什么往往总是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艰难?这主要在“践行”环节上出了偏差,在执行过程打了折扣,或变形走样,或浅尝辄止。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关键要在“践行”二字上下苦功夫。
以优良作风来确保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这就告诉我们,作风是个“总开关”,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事业发展,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政治保证和内生动力。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应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人民群众同艰共苦,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果热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即使能干成一些事也不可能有人格魅力,更不配称践行群众路线。
以过硬本领来确保践行。作风不等于本领,但本领离不开作风。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患上“本领恐慌”症,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就会看不清方向,认不准路径,就会在决策中缺失底气和勇气,有时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结局。依此而推,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没有一定的能力、才干以及过硬的本领,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影响力、感召力和创造力,群众也就不会听你的,依你行,照你办。领导干部增长本领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然是根基、是首选,正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那样: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从这个层面考量,我们要以“小学生”的心态和身份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并在学习中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盼什么、在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必须指出的是,增长本领要在学中多干,干中多学,这是“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的道理。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实践,才能把学习与思考、总结与提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本领。
以高尚品德来确保践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品行差、道德次,就不可能会有亲和力,也谈不上与群众打成一片。领导干部是工作和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更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是前提的道理。试想,一个专横跋扈、与民争利、鱼肉百姓的官员,怎么谈得上团结群众、凝聚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干事创业,更谈不上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从这个意义上看,高尚品德既是践行群众路线之源泉,也是良好的情商和魅力之内核。作为领导干部,高尚品德表现在以人为本、务实真诚、敦厚宽仁、廉洁自律;表现在心里装着群众,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想法和愿望,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践行群众路线,如何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培育、在领导干部中倡导艰苦修炼和不懈努力?我们本期推出的一组封面文章从不同的侧面作出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