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出海:先华为,后三星
2013-12-17俞永福
俞永福
移动互联网对中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打破PC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的中国市场,美国公司的全球市场”的旧有格局,中国将真正成为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上个月去了趟美国硅谷,有一个突出感受,正在兴起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热潮中,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了。很多创业团队虽然只有几个人,但他们的产品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已经是面向全球市场了。
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轮“下南洋”的大幕已经拉开,微信(WeChat)目前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成长势头也非常迅猛,海外注册用户数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过亿。
这不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首次“下南洋”,相比过去的国际化探索,这一次除了用户发展状况更好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小有成就的都是移动互联网产品。
与PC互联网市场不同,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终端、运营商、服务内容渠道相差迥异,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一个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全球市场。UC内部将全球划分为四个区域:中国区、发展中国家区(印度、越南等)、欧美区以及日韩区。中国之外的3个市场中,日韩内生性最强、最封闭,欧美和发展中国家市场都很开放,不同的是前者是当地企业主导的开放,后者则是国际企业主导的开放,因此打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根据特性划分区域后,就是确定国际化的方向。拿下中国区以后,下一步该怎么走?三年前UC开始往外走时,就面临过“往东还是往西”的选择,内部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争论。最后,决定学习华为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
华为是中国技术型企业国际化的典范,从产品研发销售到组织架构设置都已经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这毫无疑问。但实际上华为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也走过弯路——选择美国市场作为中国之后的下一站,结果得不偿失,付出了很大代价。幸好它们及时调整,选择了还未被国际科技巨头染指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前沿阵地,然后再步步为营,反攻竞争更为激烈的欧美市场。
华为的这种方式将成为中国科技公司进军海外的标准路线,即先要证明自己有能力从中国公司转变为一家全球公司,然后再从全球公司发展为全球领导公司。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选择与中国国情接近、潜在用户数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向全球公司转变的第一步,是非常合适的。
确定好方向,接下来就是因地制宜,这就涉及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理念——全球化思考,本地化执行,UC称之为“Going Glocal”。以这次份额登顶的印度为例,作为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典型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在UC进入之前,当地移动浏览器的竞争其实相当激烈,有本土以及国际巨头的产品参与角逐。
想要成为市场领导者,唯一的方法就是比别人更用心地做好产品。同属发展中国家,印度市场的需求和中国也是差别很大的。比如我们发现印度用户对移动网盘和移动下载的需求特别大,因为当地PC渗透率很低,手机是主流的上网工具,而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数据包都很大,但速度较慢。而根据这些特性,我们在产品上都做了针对性的改进,再加上更了解本土市场的印度员工(目前占印度办公室员工总数的70%)的帮助,UC很快就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在发展中国家站稳脚跟之后,很自然地就会考虑试水欧美市场。这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但由于科技产业在这里发展很成熟,本地企业在PC互联网时代就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中国企业想获得认可并不容易。
发展欧美市场,榜样应该是三星。三星已经成功把自己变成了韩裔美国人:来自韩国,但现在是个美国人,其在美国人力资源团队的搭建以及产品策略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UC于2012年在硅谷建立了办公室,我们希望能够学习三星,做华裔美国人,真正融入当地市场。同时,我们在美国设立办公室的目的,还不仅仅是推出适应当时市场的产品,因为硅谷最重要的资源其实是顶尖的研发人才,我们希望在当地建立研发中心,为UC在全球的产品服务。另外,对于美国市场,除了产品战略,我们未来还会通过投资的方式,帮助在美国发现的一些好的创业公司和产品,利用UC的全球布局,快速在其他地区落地。
至于最封闭的日韩区域,考虑到其市场特殊性,短期内也许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全球化的持续进展,不排除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国际市场。
尤其是日本,这里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移动互联网对用户生活和习惯的影响最广泛、改造最深入的地区。3G网络的商业运营,手机支付、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的创新……这个邻国有许多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地方。俗话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日本就十分值得中国移动互联网“以邻为鉴”。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对中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打破PC互联网时代“中国公司的中国市场,美国公司的全球市场”的旧有格局,中国将真正成为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心。只要中国企业能够按照各个区域的规律,脚踏实地地做好产品和运营,时机一成熟,梦想就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