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就企业发展——2013年上海市中小企业质量发展论坛综述
2013-12-17
◆ 本刊记者 陈 绎/ 文
9月23日,上海市质量协会和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联合举办主题为“质量•诚信•品牌”的2013年上海市中小企业质量发展论坛。论坛邀请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亚太质量组织理事长查尔斯•奥布瑞博士,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宝发先生为沪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质量发展专题演讲,围绕“质量•诚信•品牌”主题,共同研讨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出席了论坛并致辞。
用质量擦亮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
傅新华在致辞中,阐述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上海自然资源禀赋匮乏,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实施创新驱动。落实到企业层面,就是要引导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
他分析指出,从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我国产品的发展前景面临挑战,重要原因是质量因素。尽管我国产品质量与30年前相比有了提高,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水平还是偏低。因此我们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强。他说,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立足点也是在质量基础上。可以说,企业要生存必须依靠质量。关键是制造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他从美国一款电动汽车的实例发现,该款汽车没有一件技术需要创新的,而装备成整车就体现其结合创新的理念。包括该车的经营模式、质量水平都达到一流。他指出,与这些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还需要树立起满足消费者不断挑剔的精神,还要提高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一家经营良好的企业,一定有好的功能、质量稳定的产品。
傅新华指出,中小企业也要在提高我国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进程中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许多大企业的尾端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质量不提高,大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就要受到制约。因此,他希望参加市质协组织开展的首席质量官等中小企业系列质量培训的总经理、质量总监等经营管理人员,将学到的质量理论、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切实提高质量水平,用企业的高质量的产品、创新的产品,擦亮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
质量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基础
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在论坛上指出,在9月质量月我们举办中小企业质量发展论坛,邀请国际质量大师查尔斯、我国卓越绩效企业上海日用-友捷的总经理马宝发共同讨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很有现实意义。
唐晓芬强调,质量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她说,今年的全国质量月的主题是“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实现质量发展强国战略,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质量和效益上重要举措。国务院颁发的《质量发展纲要》和《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经济实现效益增长的根本出路,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扩大内需的有效举措,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质量是重要的基础。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确立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的理念,企业的成功实践也证明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她指出,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企业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和理念十分重要。
她明确指出,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和举办论坛,目的就是提升企业领导,尤其是质量管理领导的质量意识和理念的重要举措。她说,市质协正在积极配合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互动平台建设,组织上海市质协、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以及所属质量技术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技术指导、顾客满意评价和质量宣传等质量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作用。通过共同努力,为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打造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
质量的投入,能从降本和增效得到多重回报
亚太质量组织理事长查尔斯•奥布瑞博士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亚太质量组织理事长查尔斯博士在论坛上发表了“将标杆对比整合到战略规划中”的主题演讲。
他结合20年在中小企业、20年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质量经理和公司高管的经验,阐述了品牌的基础是质量;运用朱兰质量三部曲(策划、控制、改进)是提升质量非常有效的举措;标杆对比在实施朱兰三部曲各个环节的运用,以及将标杆对比运用到战略规划中的基本做法。他告诫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如果产品质量还不是很好,那就不要急于开展品牌推广工作。否则,得不偿失。
演讲中,查尔斯针对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中遇到的困惑,从改变理念的角度进行了解答。
许多中小企业也想提高质量,但受到控制成本的压力,往往改进受制于费用。查尔斯告诉企业,质量改进确实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与一些企业的劣质成本达到质量成本的20%、甚至50%相比,肯定是合算的。尤其是改进实施后,既能减少劣质成本,从降低产品成本中获得回报,而且还能从改进成功、顾客满意、市场份额增加等多方面得到回报。
对于质量投入,查尔斯认为,只有在需要增加新特性、新要求等情况下,才要进行策划,考虑质量投入引起的成本上升,销售价格、销售收入、利润变化等因素。
有企业感到不知朱兰三部曲的重点在哪,如何避免出现问题时扯皮。查尔斯明确指出,策划是重点。策划的出发点是预防问题的发生,因此策划要包括设备、方案等。尽管控制也需要,而如果有了良好的策划,控制的压力就会下一些,改进也相应的要少一些。
有企业提出,在研发新产品过程中,试制时产品能达到设计指标,而在批量生产时却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满足顾客需求?
查尔斯的答案是,关键是做好策划。他说,在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试制时产品指标满足要求,还有考虑批产时如何满足顾客要求。这样就要考虑设备能力,包括将质量控制方案一起策划。作为设计部门,不能采取完成设计扔到生产部门了事的做法。他甚至提出,对于需要添置设备的,要在验证设备能够满足批产的质量要求后,再签订采购合同。
查尔斯还结合自己实施改进项目的经验告诉企业,通常改进不需要很多人,如果涉及的部门多,最好这些部门都有人参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策划、改进的过程只有五六个步骤,二三个员工就可以进行。即使是战略规划项目,二三个熟悉公司经营过程的员工也可以进行。
他特别强调,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当年的经营压力大,也要对未来二三年的经营做出规划。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质量要有经营的观点
掌握依靠什么才能成长起来的秘诀,是每个中小企业经营者梦寐以求的。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宝发结合近30年担任总经理的经验,以“中小企业的质量发展之旅”的主题演讲,从市场、品牌、专利、投入、标准和人才六个方面介绍了他们从“脏乱差”中小企业,如何实施质量发展战略成长为汽车零部件的“小巨人”的成功经验。
马宝发说,经营企业关键在于经营者对质量的高度重视。
在日用—友捷,马宝发将质量工作作为“总经理工程”,亲自参与质量这一关系企业生命的工作。在企业确定由空调电机转向轿车零部件战略转型后,他就挂帅深入市场,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寻找产品的突破方向。在发现德国大众的一款轿车的风扇在我国运营后故障率高的问题后,他自己也到现场了解情况,并购买该款汽车进行解剖试验,带领团队不断运用可靠性技术进行改进、和跟踪出租车试验情况。最终德国大众公司在他们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试验证实他们的设计和产品要优于德国大众的设计产品,采用了他们的设计。因为产品的质量指标由6万公里提高到15公里,大量的订单也就随之而来,他们给大众公司在我国企业的配套达到80%。
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宝发
日用—友捷在满足客户当前需求的时候,还注重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不断以创新拓展市场,创造新需求。有一款汽车引进后在试验中发生因风扇问题引起故障,他们经过二次改进,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得到美国通用的认可,该公司技术中心的外籍专家称道日用-友捷是“世界级的供应商”。自然订单也就非日用-友捷莫属了。目前他们对通用公司的产品的配套达到100%。
在马宝发眼里,高质量不仅是产品一个方面,还有优质服务。他们主动为德国大众的帕萨特进行风扇系统改进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作为较成熟的帕萨特轿车,在欧美有良好的市场表现,而进入我国市场却出现水土不服,许多出租车驾驶员对该车待运时间较长时空调失效非常不满。发现问题症结点的也是日用-友捷,他们对汽车进行分析后发现,出现问题表面上看是空调失灵,而故障的末端还是和风扇系统有关。他们依靠自己的科研团队,提出了改进风扇系统的设计,最终经德国大众试验认可。
马宝发结合企业的发展经验强调,质量是企业的效益之源。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有高市场占有率、高用户回头率,才有预期的利润。他告诉企业经营者,质量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产品可靠性是竞争力的基础。产品质量高,就有理想的价格,再加上良好的服务,市场就把握在自己手里了。
专家和嘉宾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100多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经理、质量总监等高层领导积极地参与了讨论。
市质协秘书长金国强主持论坛开讲仪式。论坛上,出席的领导和嘉宾为通过考试的87位首期中小企业首席质量官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