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脊复位治疗仪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2013-12-17杜洛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正脊根型椎间

杜洛民

河南三门峡市离退休职工医院 三门峡 472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痛,短期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1]。临床牵引治疗方法较多,我们采用正脊复位治疗仪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02—2010-03在我科就诊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1.1岁;病程最短7d,最长2a,平均2.4个月;病情轻度10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5d,最长1.5a,平均2.1个月;病情轻度13例,中度30例,重度1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均采用(河南三门峡市同成医疗设备公司生产)正脊复位治疗仪进行牵引治疗,置力5kg,脉冲牵引力5~8kg,头后仰10°~15°,2次/d,15min/次,2周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坐式牵引,牵引质量3~6kg,平均4.5kg;头前屈约15°,2次/d,15min/次,2周一疗程。2组各有11例酌情配合内服抗炎止痛药。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显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好转;有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无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50~60%)[1]。它是一个由动力失衡到静力失衡,最终导致整体失衡的过程[3]。影响颈椎病神经根型的致病解剖因素:椎间管狭窄、椎间盘向外后方膨出、钩突骨质增生、上关节突增生向前倾斜[4]。颈椎牵引是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加载(应力),产生生物力学效应(蠕变),起到治疗作用[5]。传统治疗常采用颌枕带牵引,牵引弧度与正常生理弧度相反,牵引质量每次较固定。正脊复位治疗仪可调整牵引力线的角度,牵引弧度与颈椎正常生理曲度相同;预置力可调,牵引中最小和最大牵引力相差3kg;牵引力根据设定的时间节律性地施加或放松,患者无不良感受。这种间歇性颈椎牵引效应易于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促进关节连接面、脊髓神经节、肌肉、肌腱和韧带处血液循环,所产生的分离和活动的合成效果可能会使椎间孔出脊神经根的粘连获得松解[6]。还可松解椎间组织紧张关系并改善颈椎曲度;恢复椎间及周围组织的弹性;同时可使颈椎移位得到纠正,失稳的椎间关节逐步趋于稳定;变直的生理曲度渐渐恢复,并改善椎间孔的状态,从而达到长期改善目的。作用机制是逆损伤机制以纠正颈椎平衡失调状况,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本组病例可观察到利用正脊复位治疗仪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1-88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3]彭宝琻,施杞.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7,9(3):55.

[4]刘正津,陈尔瑜.临床解剖学丛书(胸部和脊柱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9-330.

[5]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4-277.

[6]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72-273.

猜你喜欢

正脊根型椎间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住在皇帝头顶上”的故宫镇物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