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社区,新面貌

2013-12-16汪含笑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改造艺术

【摘 要】杭州青春坊小区是杭州老社区之一。本次着重从杭州青春坊小区的建筑结构、社区环境、居民生活舒适度展开调查,分析青春坊小区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老社区建筑的改造,环境的美化,在不破坏老社区本身的历史韵味的同时加入现代的元素,实现老社区与新社区的完美结合。通过一系列研究,将青春坊小区改造成“社区特色鲜明,艺术情调浓郁,社区环境美观”的新社区,在实用的基础上提升艺术欣赏价值。也从中仅凭个人观点指出杭州青春坊小区改造所存在的弊端,然后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建议。

【关键词】青春坊小区;艺术;改造

1.引言

杭州作为浙江第一大城市,元朝时曾被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而近几年,杭州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有着巨大的改变。但是杭州的这些老社区似乎正处于一种停滞不进的状态,与这个发展城市显得格格不入,以杭州青春坊小区为例,就美观上存在众多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将老社区进行改造,运用美学的知识在不破坏老建筑本身的历史感的同时加入现代的新元素,使其不仅美观大方,个性鲜明,又能与新建筑相融合,在实用的基础上增添欣赏价值,使杭州成为新老城一体化的现代休闲之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正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魅力城市的由衷赞美。拆迁重建只会破坏这座城市的历史美,而且耗资大,时间长,成本高,而改造建设是在原社区的基础上进行美化,既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历史魅力,又提高了社区的人文艺术气息。

本文就杭州青春坊社区的建筑陈旧,社区绿化美化观赏价值低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启示。

2.研究介绍

本次调查研究根据杭州青春坊社区的建筑陈旧,社区绿化美化观赏价值低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看到了青春坊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久远,绿化的布局较混乱,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针对社区整体的格局分布情况对绿化做出具体的划分,调整,对社区墙体做出艺术创意设计,使其具有规律性,美观性。同时满足居民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前提下能够享受视觉上的舒适。

3.研究过程及方式

首先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杭州老社区的相关资料,以青春坊小区为例,从而了解杭州老社区目前的社区分布状况,逐步探索老社区的改造方案。在杭各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前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了解各企业员工对于在杭住房买房的需求现状,分析老建筑,新改造可行性,通过问卷的形式集思广益,收集各个人群对于社区改造的金点子,总结项目推广的模式、运营机制与宣传方式的方案。中期举办各种墙体建筑艺术绘画,社区景观,街道,楼道改造模拟活动,创意墙体展等。再者,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我们的项目,扩大影响力。后期,把项目扩展到杭州各大社区,与各个社区的居委会,物业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结成“老社区新改造”联盟。最后,跟杭州政府联系,倡导老社区新改造方案的实施,了解老社区的居住状况,分析老社区的优劣势,从而提出改造老社区的必要性。

4.研究背景

4.1提出方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能满足只有“面包”的生活,而更多的是对精神生活的享受,情操的陶冶,艺术的熏陶。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

对于生活质量,首先就是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目前杭州开发商对于老建筑的处理方式仍是以拆迁为主要方式,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产生大量工业垃圾,严重污染环境。因此,结合这一现状,以杭州青春坊小区为例,我们提出“老社区,新面貌”——关于杭州青春坊老社区改造应用研究方案。

4.2技术水平

在校大学生总有部分课余闲置时间,同时具有艺术品味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人员方便我们多考虑在校大学生。浙江财经学院已有自己的艺术学院,同时靠近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在这里有一批设计专业人才,这为我们的墙体设计和景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大学又培养管理型人才,那么我们的管理机制也会有个好归宿。

4.3应用范围

对于实施,我们可以先以杭州青春坊小区作为首个试验点,通过沟通和协调,争取先在一个社区的一面墙体,一片景观点进行改造实施。同时,我们会有条件地组织人员到一些建筑公司进行观摩和学习。我们初步会在网络和建立工作室两个平台作为我们的宣传渠道,调查居民对此次改造的看法,听取建议,经过总结整理,对方案作出调整。我们的项目既为工薪阶层人群实现在杭买一套价廉物美的房子的愿望,又为这个社会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还为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

4.4基础及优势

(1)学生组织的宣传:与各个学校紧密联系,在试点营运取得成功后,举办“老社区,新面貌”创意设计大赛。试点取得成功后,在各社区设立代理机构,改造模式与社区的特色相结合。

(2)走在时尚前沿的创意工作室:我们将积极寻找大学生中优秀的设计师加入工作室,以浙江财经学院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以及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跨校合作。我们将以“老社区,新面貌”为设计理念,创造出兼具时尚感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创意社区。

(3)优秀的策划团队:我们的策划团队充满了激情与谨慎,并请到了优秀的老师进行指导。在推广阶段,将在每月末进行小型分析,在每季度末召开分析会议,将以调查数据与推广成果为指向标,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4)广阔的媒体宣传:在网络日趋繁荣的今日,我们将联系各大社区论坛(如天涯、猫扑、人人等),将“老社区,新面貌”的概念通过网络进行普及,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4.5风险

(1)资金风险:前期投入较多,虽然主要来源于校方支持和个人融资,形成了保障,但是后期仍然需要大量成本支持运作,还是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

(2)市场风险:这是对个新产业进行创业,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获取的资料还不是很完善,在自身不断拓展市场的同时,可能会碰上阻碍,影响到整支团队的运作。

5.研究结果分析

5.1必要性

近年来新建筑不断增加,老建筑逐年减少,拆迁重建只会破坏这座城市的历史美,而且耗资大,时间长,成本高,而改造建设是在原社区的基础上进行美化,既保留了建筑本身的历史魅力,又提高了社区的人文艺术气息。老社区由于建成年代较久远,绿化的布局较混乱,因此,我们应针对社区整体的格局分布情况对绿化做出具体的划分,调整,对社区墙体做出艺术创意设计,使其具有规律性,美观性。同时满足居民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前提下能够享受视觉上的舒适。

5.2目的

(1)提升杭州整体人文艺术气息,使新老社区融为一体,使杭州更加一体化,提高审美价值

(2)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精神享受

(3)保留老建筑的历史痕迹

(4)避免拆迁引起的各种纠纷矛盾,且有效的避免了拆除后所留下的工业垃圾无处堆放,处理麻烦的问题

(5)老社区改造后的新社区较适合目前为工薪阶层但希望在杭买房的经济水平中等的人群

5.3意义

旧社区改造的思想,并不能用强硬的方式去灌输,更多的是应该用创意设计去潜移默化。

(1)提升艺术欣赏价值:社区改造首先是对文化艺术的态度,是以科学的方式有效的以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好的方案,使新老社区大同小异,在整体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做到各有各的特色。根据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建筑本身的大小,格局,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艺术欣赏价值。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房地产开发商常以拆迁的形式来拆除老建筑,建造新建筑,破坏了老建筑的历史韵味,而拆迁所剩下的废弃砖瓦往往应不合理的处理或堆放引起土地,空气,水源,环境的污染,有害人体健康,而在拆迁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房主与开发商的各种矛盾纠纷。并且对老建筑的拆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既浪费又可惜。

(3)满足一部分消费人群的住房需求:随着杭州的经济水平的发展,想在杭州买房对于工薪阶层,晋级水平中等或是中等以下的人群实在困难,而我们的“老社区,新面貌”研究方案恰好解决了他们的烦恼,使其既保存了老建筑的本来历史痕迹又与杭州这个时尚大都市融为一体,且其价格较适合工薪阶层的消费人群,还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6.研究总结

本次研究,对于青春坊老社区改造主要以下三大优势:

(1)环保:老社区新改造既响应了环保的社会主题,又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宣传“老社区,新改造”的理念,从真正意义上唤醒人们对老建筑再次提升艺术价值的想法,加入到环保的行业。让大学生参与到环保的事业中,一起创建更美丽的环境。

(2)时尚:老社区加入现在元素,再次提升现代艺术审美价值,再设计,再完善,在原有的社区特色上创造新的社区文化,更能吸引市民的注意力,从而解决了普通家庭无法在杭购房的困扰。同时,参与此项目设计也是由大学生组成,更能够依据大学生眼光和需求,紧跟时代潮流,设计出更加环保,更加美观。

(3)公益:从节约和奉献爱心的角度出发,对于创意的机会拍卖所得的善款将捐赠给政府和社会福利机构,帮助社会上的贫困人群。

现代化、艺术化、科技化、环保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品质,更加环保,更加享受精神满足,最终使“老社区,新改造”理念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通过这次研究,让我对杭州老社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走访调查老社区的过程中,我对老社区的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此次我只是做了简单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但是通过本次研究也让我看到了老社区改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唐忠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宗之.《安全社区建设指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玄有福.《居住环境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汪含笑:(1992—)女,浙江湖州,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学生,研究方向:展示设计。

猜你喜欢

改造艺术
纸的艺术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