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对策

2013-12-16黄宛君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对策

黄宛君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要求,分析了应急监测技术,最后提出了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事故;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加快,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呈逐年上升态势,而且污染的危害程度不断加重。环境化学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往往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在瞬间或短时间内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若不及时处置,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作为环境监测部门,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做好突发性污染事应急监测,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1.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要求、技术与装备

1.1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污染事故特征予以表征,如污染物的形态、毒性、浓度、释放量、污染范围和程度等;

(2)为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

(3)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合理判断;

(5)为事故评价提供有关资料。

1.2应急监测的要求

(1)定性—准确查明造成事故的污染物种类;

(2)定量—确定在不同环境介质中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有条件时可查明导致污染事故的客观条件;

(3)及时—尽快报出监测结果;

(4)便捷—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便携易用的仪器,实施现场快速监测。

1.3应急监测技术

1.3.1监测点位

应急监测点位的确定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事故类型(泄漏、爆炸等)、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否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与人口分布情况(是否为人口密集区)、气象条件情况,尤其是风向、风速及其变化情况。布点原则主要是就近为主,考虑饮用水源地、集中居住地(污染程度、范围),同时要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

1.3.2监测频次

现场监测启动时要加密监测,然后随浓度的削减逐步降低监测频次;对于对照点,监测一次即可;当连续两次监测值达到标准或与对照点值相同时,应急监测工作可申请中止。

1.3.3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的确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已知污染物确定项目,同时考虑在环境中的可能产生的反应,如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等。另一种情况是污染物未知,可通过调查询问、查看污染事故现场特征(气味、颜色、遇水的反应性、溶解性等)、利用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式仪器以及大型分析仪器如GC-MS、FTIR等监测手段确定。

1.3.4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现场监测分析方法主要有感官检测法、试纸法、检测管法、化学比色法、便携式仪器分析法和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实施应急监测时,可按照如下思路合理选择应急监测方法:

(1)气体:气体检测管—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便携式红外光谱—便携式GC-MS;

(2)水体:试纸—水质检测管—化学比色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综合水质仪器法—便携式红外光谱—便携式GC-MS;

(3)无机污染物:试纸—气体或水质检测管—便携式检测仪—化学比色法—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离子色谱;

(4)有机污染物:气体或水质检测管—便携式气相色谱—便携式红外光谱—便携式GC-MS。

1.4应急监测装备

应急监测装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个人防护器材:防化服、空气呼吸器、滤毒罐、防毒面罩、个人剂量计等;

(2)监测仪器设备:便携式采样器、快速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试纸、气体或水质快速检测管、便携式现场测试仪、多功能水质分析仪、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气相色谱、便携式红外光谱、便携式GC-MS等;

(3)通讯取证器材:手机、对讲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GPS定位仪等。

2.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

2.1建立辖区内危险源管理档案

为增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污染事故处置中应有的作用,应对本辖区内的工矿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可能发生较大污染事故的行业和单位,建立辖区内危险源管理档案,进而组织编制全县(市)重点危险源“一厂一档”应急监测预案。监测预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名称、地理位置、从监测站到达现场需要的时间、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中产生的污染物或使用、产生的危险化学品名称、理化性质、储存量、储存地点、应急监测方法和手段、污染物影响范围及范围内的保护目标

(500米范围现状)、应急处置方法等。

2.2加强监测硬件设施建设

应急监测仪器是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的基本工具,要求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监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做出判断,特别应注重提高快速监测能力、毒性物质的快速判断能力。要重视监测设备(包括自动监测设备)的配备。要结合本辖区污染源的情况,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潜力。在采用区域合作和加强联合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购置应急监测先进仪器,不断提高常规分析项目的自动化水平,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注意新购入仪器设备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使相当一部分设备在应急和日常例行监测工作中同时发挥作用。

2.3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人才和提高专业技能是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根本性措施。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应急监测队伍。

(1)建立应急监测人才储备机制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常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它的处理、处置较一般的污染源监测要复杂、艰巨的多。因此,应加强监测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一是以优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收一批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充实到监测工作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机体活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在职人员多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交流,掌握环境监测的新动态、新技术。三是可聘请离、退休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做顾问,建立应急监测人才储备机制,以备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技术上的帮助,提高应急监测速度。

(2)加强与市级监测站的联系,建立联动机制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情况紧急、涉及面广,会在极短时间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这就要求应急监测人员对污染事故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由于县级监测站监测范围有限,应急监测最多只限于一般污染事故监测,为了提高县站的应急监测能力,应加强与市级环境监测站的联系,建立联动机制。让县级监测站参加突发性污染事故污染因子实战演练,参加危化品泄漏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让本站人员利用市监测站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练兵”;对监测队伍进行快速分析技术的训练,加强现场快速监测能力,提高应急监测水平。要创造条件让环境监测人员有机会参与环境监察、环境评价,以熟悉本地区的地理信息、水文状况(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走向),提高监测人员的应急能力,逐步建立起适应本县环境应急监测需要的新机制。

3.结束语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严重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做好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与善后处理中的首要环节,是事故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县级监测站只有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才能发挥环境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本太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2]李国刚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案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王凯全,邵辉.事故理论与分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