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

2013-12-16程斌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强化精细化施工管理

程斌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需求量增大,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此,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在行业内发展地位,应该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不断精细化施工管理措施,确保建筑工程可以顺利完成,并实现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强化;建筑工程; 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相关行业市场壁垒的全面解除,全球化竞争的热潮无疑给我国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精细化”管理也作为一种理念在我国被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企业追求与实践。毫无疑问,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建筑施工行业,如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已经不能单纯的仅仅考虑依靠规模支撑发展的问题。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如今这个“以质量求生存,以速度求发展”的竞争社会中,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令人担忧。由于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中都有施工主体参与,导致很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施工过程管理不严,问题不断出现,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也形成了恶性循环,参与人员过多,主要负责人不明,出现问题却找不到负责人,大家不能明确定位,明白自己的职责,施工管理形同虚设,管理局面一片混乱,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3.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安全、环保、和谐、耐久、节约的建设新理念,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基础上,建立以合同为依据,涵盖项目管理、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细化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打造精品工程。

4 .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4.1 组织机构的设立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质检、技术、计划、物资、设备、试验、测量等部门及施工队等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项目经理部下设质量监察部具体实施该项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小组长,现场工程师为副小组长,统计核算员及工班长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控制各队工序施工质量。

4.2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4.2.1 建章立制,规范约束。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各部门工作职责》、《财务管理办法》、《工程变更实施办法》、《工程计量、支付实施办法》、《试验质量保证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使制度管理不缺位,执行制度不漏位,用各项制度推动规范化管理,减少工作随意性。

4.2.2 严格执行程序,不违反或者擅自简化程序,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把材料关、配比关、工序关、工艺关。严格工程缺陷责任期管理,系统地解决附属工程的完整性、排水防护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洪减灾的有效性、竣工资料的完整性等问题。

4.2.3 抓好进度控制。细化目标责任,坚持实行计划管理,层层下达施工组织计划,把计划分解到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要将合同约定的工期分解到年、月、旬。

4.2.4 抓好投资控制。加强合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严格履行财务制度,建立资金使用审签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加强计量支付管理,建立计量台账,及时掌握计量的进度。

4.2.5 抓好质量控制。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关口入手,层层分解质量责任,签订质量责任书。完善质保体系,严抓质量监管,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施工技术管理规范、专项施工流程和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按照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实行分项、分部开工报告制度,质量评定制度和交验制度。在保证总体工程经济合理的同时,要重视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保证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坚持速度服从质量,避免由于工期不合理或压缩工期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4.2.6 依靠科技,提高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引进新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增加科技含量,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工程难题,不断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推行建设项目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在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资料管理等方面普及计算机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实现创新。

4.3 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4.3.1 加强质量教育。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质量法规的教育,增强全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4.3.2 加强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四新”成果的技术培训和推广。从现场实际情况出发,成立提高工程质量的QC小组。

4.3.3 工程材料控制。水泥、钢材等其他外购材料必须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使用。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料。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出现场。

4.3.4 质量自检制度。质量监察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4.3.5 制定质量奖罚规定。工程质量评为90分以上给予奖励;工程质量评为80分以下时给予处罚,奖罚直接到施工队、班、组和个人。

4.3.6 质量责任终身制。从项目部到工程施工队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3.7 工程施工旁站制度。关键工序实行施工负责人、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旁站制度,在工程中,对施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实行旁站。

4.4 保证质量的控制措施

4.4.1 工程工艺控制。单位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时申报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4.4.2 施工操作控制。施工操作者必须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4.4.3 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生产指定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5.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优势

5.1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密切了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关系,为构建和谐项目施工创造条件。施工现场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益真正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并作为奖金分配的唯一参考标准,通过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使管理者与操作者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化解了矛盾,理顺了关系,稳定了施工人员的情绪,调动了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班组是施工现场最小的组织单位和细胞,每个班组都按标准做好,安全和效益就有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就有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就有保证,为构建标化班组、标化项目、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2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明确、管理到位。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项目、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施工,强化了施工人员的标准化作业,提高了施工人员岗位精细化意识,明确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确保了安全施工;明确了管理者管理的重点在于过程的控制,在于人本管理,强化了管理者的走动巡查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规范了管理者的责任标准和行为养成。

5.3 实施施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促进文化管理形成。通过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培养了施工人员精细化作业的习惯,标准明确,责任明确到位,施工人员按标准主动去做,变成了自觉行为。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服从意识和执行力,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逐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由单一制度管理正在向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并重转变。通过实施施工的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方式不断发生改变,相信不远的将来文化管理必将会一步步走向现实。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需要做好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建设企业进行大力改革、建立及安全长效运行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等措施,从而保证建设企业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今儿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怀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之我见[J].水利水电施工,2009.05

[2]周尚民 伍夕国,国际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要点[J].水利水电施工,2009.04

[3]陈聚兴,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1.08

猜你喜欢

强化精细化施工管理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