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人物

2013-12-16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成蝶巴金审题

我是喜欢鲁迅的。

“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先生的话如无声处一声惊雷,估计使好多人每每在黑暗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吧。一般人提到鲁迅便能想到“硬骨头”,想到勇气与锐利。没错,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但是先生的勇气与锐利往往都是从他的宽容与仁慈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只有勇气与锐利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星座人物的。先生是始终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他不属任何党派,也不为任何党派说话,先生虽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却并不是共产党的人。至于后来,只不过被有些人过度、恶意利用了而已。先生在赠日本西村真琴博士《题三义塔》一诗中写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只是这份宽容,这份远见,就可以让很多人仰望。

先生对有些人是至死也不宽恕,而对孩子的关怀、关注,对年轻人的热情,对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一直不曾缺失。巴金年轻时,初入文坛,不过在一家小刊物担任编辑,一次偶然见到鲁迅先生,估计是巴金过于激动,话都不曾说什么,却向先生约了稿,先生随口答应。过了几日,巴金都把这件小事忘却了,鲁迅却派人送来了稿件,并叮嘱来人说:“他们年轻人事情多,莫要耽误他们时间。”当时巴金不过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辈,先生对年轻人的热情及本身严谨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即使是被鲁迅不待见的丁玲,也在文中写到:鲁迅对年轻人总是饱含热情。(按:鲁迅与丁玲之间存在过一些误会。)

时隔多年,先生“救救孩子”的呐喊依旧在耳畔缭绕,依然是当务之急,甚至更急。先生不止一次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和“父亲”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要把“孩子”当作“人”即“人的萌芽”,绝不是福气的材料,“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先生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总是看的彻底,描摹的入木三分。《我在说<红楼梦>》的一篇文中故意把鲁迅提出来,并故意把鲁迅放在曹雪芹前面。是因为鲁迅相对于雪芹先生,不仅认识到我们是人渣,我们是废品,我们还吃人!

“囚首垢面弄诗书”来形容先生也颇贴切,不过先生的气质与风度,绝对是骨子里的文人。早年萧伯纳到上海,见到鲁迅第一句话就是:先生真是好样子。鲁迅便答道:早年的样子还要好呢。那份潇洒,那份从容,那份“自以为是”,即使是在抗战胜利后,作为汉奸的周作人走上军事法庭时,那份淡定,那份从容,那份中国式傲慢,都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周家人的气质。无怪乎有人说中国文人的画像可以拿出去与世界文豪们摆在一起的,也只有鲁迅一人而已。

读先生的诗可以看到先生更多的一面。“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的谆谆告诫及对“人”的肯定;“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的兄弟柔情;“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的浪漫豪情;“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战士激情。但鲁迅先生并不止于文学思想上的成就,他是中国第一位采用书封面,自己设计,自己画图,一扫古版书千般一律的褐色封面。“五四”前后的艺术作品,很少有能够完全的表现出中国的精神。悲鸿之马,故然傲骨立秋风,却多多少少吸收了西方的油画技术,毕竟是丈夫气弱了。白石之画,故然国风盎然,妙趣横生,毕竟是小鱼小虾太过平淡。然鲁迅先生及他所带领的学生所设计的木刻,怎一个“生猛”了得!这些木刻笔直的站立着,走进细看,那里是木刻,一排排的分明是中国!

(指导老师:王建)

晚自习下课后,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这永远不会有夜晚的城市,

感觉时间快的让我无法呼吸,步步紧逼,转眼又是天明。

回到家,书包随意地搁置在地上,将自己猛地扔到床上,塞上耳机,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首熟悉的《鱼》,“原谅我飞,曾经眷恋太阳……”

高三才刚刚开始两个多月,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逼迫我放弃了许许多多的爱好,每天只是枯燥地徘徊在书山题海之中,真的好累、好累……

“新买的杭白菊放在茶几上了,拿点泡一泡,喝了可以提提神、醒醒脑,”妈妈这略显突兀的话打断了我的抱怨。我胡乱地抓了一小撮,扔入盛满温水的茶杯中,搅了搅,灌了一口,“哎呦,又苦又涩”。妈妈显然被这一声“惊雷”吓到,急急忙忙地冲进屋来,夺过茶杯,试了试水温,笑道:“傻孩子,泡茶怎么能不用沸水,你等着,我去给你重泡一杯。”

坐在书桌前,用笔不断地敲打着桌面,我静静地等着。

不一会,妈妈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菊花茶来到我的桌边,清香四溢。我端过茶杯,望着那花瓣在沸水中翻腾着、摇曳着、起浮着,慢慢地舒展身姿,再度绽放。轻轻地呷一口,满口花香。

杭白菊在沸水的逼迫下,才又一次地绽放,花香飘溢,这时,我思绪万千,这样,那么,寻常的人生也能在困难、挫折的逼迫中,熠熠生辉了。

高三的学子,就像那困于囚水的鱼儿,向往着大海,可是在现实的逼迫下才不甘地拘束于这浑浊的囚水之中,但我们知道只有在多重困窘的逼迫下,方能上演一幕幕如“浴火重生,化茧成蝶”般的辉煌。

“一身正气冲宵汉,著成青史照生寰”,司马迁如此;虽然听力受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有那《命运》的唱响,贝多芬如此;韩信、海伦凯勒、霍金,甚至是海明威笔下的桑迪亚哥亦如此。“若非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会冲破这重重的逼迫之门,迈向远方,我也会浴火重生、化茧成蝶。

我知道你我都是向往自由的鱼儿,我知道你我都是怀满着梦想的鱼儿,不会甘愿囚禁于这水中,我知道你我都将乘着风浪,冲破这夜色的樊篱,游向那自由的港湾……

茶香,将我的魂拉回到现实,直面逼迫的我,一身轻松。

一路茶香飘溢。

题目“逼”属于独词型,其特点是宽泛、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但审题时容易无所适从。

不过本文作者却很高明,审题立意准确而巧妙,由“逼”这个话题想到了“高三生活步步紧逼让人无法呼吸”,这时妈妈的一杯清香四溢的杭白菊让我思绪万千:寻常人生也能在困难、挫折的逼迫中熠熠生辉。最终直面逼迫的我,一身轻松,“浴火重生,化茧成蝶”。这样就在审题立意上做到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容易深入展开,能够集中表现一个主旨,避免给人“遍地开花”、“蜻蜓点水”的印象,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基本功。

周国平曾说过:“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都那么浮夸。”面对困难,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更有千千万万的人生活中不乏逼迫。累积如山的作业,父母、老师的期盼,都是无形的大手逼迫着我们。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逼迫。同是遇到逼迫,为什么有人化茧成蝶,有人碌碌无为?

刘墉说:要我作一个“文字新解”吗——“逼”,是长了脚的一口田。“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表示有房有田,是“富”。所幸世界上有“逼”这件事,我们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本文朴实而又形象的表达,准确而又精巧的构思,读后同样让人有所感悟,有所振奋。(王新霞)

猜你喜欢

成蝶巴金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酷相思·秋别
破茧成蝶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小巴金“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