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体系描述

2013-12-15李建印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13年4期
关键词:动员高原装备

李建印

(1.中国科学院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090;2.兰州军区 装备部,甘肃 兰州730000)

1 引言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是我军未来作战的重要方向之一,是特殊背景、特殊战场、特殊对手情况下的特殊作战形态。装备保障能力作为该地区作战的重要能力,对保障打赢有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学术界对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研究还很少,能力体系框架构建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在对我军装备保障能力研究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了解、梳理归类的基础上,结合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需求,对该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2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体系确定

2.1 能力体系确定方法

任务能力映射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体系构建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任务与能力相互映射,通过映射矩阵在任务分析与能力分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任务需要转化为能力需求,找到任务到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任务与能力之间的映射不是简单的一一映射关系,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也就是一个任务对应着若干能力,或者几个任务对应着一种能力[1]。

图1 任务能力映射关系图

2.2 装备保障能力体系框架

高原高寒地区群山密布、通道割裂、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资源匮乏、植被稀少,这些客观现实对未来作战装备保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结合目前学术界对装备保障能力研究的有关成果和我军未来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对装备保障能力的需求,基于上述任务能力映射法,将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需要的能力首先映射为信息能力、指挥能力、动员能力、投送能力及行动能力等五个一级能力,这五个能力共同构成该地区作战装备保障总能力,任何一个能力缺项或短板,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装备保障能力体系,如图2所示。

由于一种能力由产生能力效应的多种要素构成,每种要素具有其相应的能力功能,因此,一种能力本身包含了许多要素子能力。如信息能力就包含了获取、处理、传输、对抗等要素,其必然由相关的多个子能力构成。指挥能力、动员能力、投送能力和行动能力同样如此,层层映射分解后,确定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多层级的要素能力体系,如图3所示。

图2 装备保障能力映射关系图

图3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体系框架图

2.3 装备保障能力体系内涵

能力体系的总框架是层级递进的宝塔型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按照要素能力产生机理,本文只涉及由总能力层层分解得到的一级能力、二级能力、三级能力。

2.3.1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作为主导能力,分为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信息对抗能力等4个二级能力,16个三级能力[2],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能力结构图

(1)信息获取能力。组织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必须具备实时获取装备保障需求信息的能力,这是实施装备保障的前提,要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战场态势、保障资源、装备战损、弹药器材损耗情况。

(2)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指控系统各种软硬件对作战中装备保障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包括对获取信息的分析解算、各信息终端显示及信息分发共享能力。

(3)信息传输能力。动中通、山地通、通道通是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信息传输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信息能力得以实现和发挥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共享机制、带宽分配、恶劣环境中的稳定性及传输速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4)信息对抗能力。属于信息安全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攻击、抗干扰、保密及病毒免疫四个方面。

2.3.2 指挥能力

指挥能力作为灵魂能力,分为预测判断能力、筹划决策能力、组织计划能力、控制协调能力等4个二级能力,13个三级能力,如图5所示。

图5 指挥能力结构图

(1)预测判断能力。高原高寒地区作战的特殊环境要求各级指挥员要具备预测判断能力,包括对装备,特别是主战装备的战损预测能力、弹药器材消耗预测能力、保障人员需求预测能力,这样才能做到预有准备,才能确保“供得上、修得了、保得好”。

(2)筹划决策能力。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必须要具备筹划决策能力,包括保障方案筹划能力、保障方案的评估优选能力和快速决策能力三个方面。

(3)组织计划能力。可通过装备管理、保障任务规划和保障方案的预演三方面能力进行评价。

(4)控制协调能力。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参战力量多元、战场环境恶劣、协调控制复杂,指挥机构的编组运作必须高效,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方式,监督协调各保障分队的保障行动,并实时做出调整。

2.3.3 动员能力

动员能力作为支撑能力,分为保障力量动员能力和保障资源动员能力2个二级能力,9个三级能力,如图6所示。

图6 动员能力结构图

(1)保障力量动员能力。高原高寒地区人烟稀少,社会依托差,保障力量动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用人力资源掌控能力、人才近地技术支援能力、人才远程技术支援能力、保障力量的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动员力量的高原高寒适应能力等因素来衡量。

(2)保障资源动员能力。高原高寒地区资源匮乏,物资器材筹措困难,保障资源的动员必须充分考虑保障资源储备的布局情况、掌握可动员资源的潜力数据、对动员资源的调配和各类资源的高原高寒适应性等四个方面因素。

2.3.4 投送能力

投送能力作为关键能力,分为公路投送能力、铁路投送能力、空中投送能力和其他投送能力4个二级能力,15个三级能力,如图7所示。

图7 投送能力结构图

(1)公路投送能力。公路机动是向高原高寒地区快速投送的主要方式,考虑高原高寒地区山高路险、空气稀薄、道路单一的实际,可以将高原高寒道路状况、装备车辆的数量及运力、运输速度、运输距离,高寒缺氧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等作为衡量因素。

(2)铁路投送能力。铁路输送是对装甲车辆、重型装备由常驻地向作战地区逐段前运的重要方式。高原高寒地区,铁路建设欠发达,线路单一,无迂回路网,输送潜能小,易遭打击,线路难恢复。在组织铁路投送时,主要考虑承载量、通达性、运输速度、运输距离和快速装卸载能力等因素。

(3)空中投送能力。空中运输是战时装备保障快速投送、紧急运输的理想方式。高原高寒地区,机场数量少,参战军地运输机、直升机数量有限,飞行条件差,性能降低,使用受限。在组织空中投送时,重点考虑运输(直升)机数量、军用机场数量状况、飞行速度、恶劣气候对飞行的影响等因素。

(4)其他投送能力。由于公路、铁路、空中投送在高原高寒地区投送的不平衡性、能到达地区的局限性,使用单一投送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保障需求,必须要多种方式,立体同步、接力实施,才能快速保障。

2.3.5 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作为保障水平的体现能力,分为调配与供应能力、维修与支援能力、保障防卫能力和高原高寒适应能力4个二级能力,14个三级能力,如图8所示。

图8 行动能力结构图

(1)调配与供应能力。装备调配能力是指对装备进行分配、调整、调拨并及时掌握装备数量、生产、消耗等信息的能力。装备供应能力是指对作战部队所需进行准确、快速补充的能力,包括供应保障人员的编配、专业训练、储存品种及数质量、供应配套建设、机动供应水平等衡量因素。

(2)维修与支援能力。装备维修能力是指保障行动人员必须具备的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或措施保持或恢复装备完好技术状态的能力,体现在修理范围、数量、质量、时间、维修成本、转送能力等方面。支援能力指的是对完成维修任务所需的人员、信息、技术、器材等保障资源,进行现地或远程的支持与援助的能力。包括维修人员编配、专业训练、抢救抢修、装备转运等衡量因素。

(3)保障防卫能力。高原高寒地区植被稀少、隐蔽困难,保障系统在遂行保障任务过程中,在受到敌人袭击、破坏、封锁和恶劣自然条件对保障行动的影响时,需运用各种技术和战术手段,进行防护及防御性作战,包括伪装、防空、自救、机动生存等衡量因素。

(4)高原高寒适应能力。高原高寒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容易造成保障人员非战斗减员、装备自然故障增多,主要通过保障人员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和保障装备的高原高寒适应性等因素来衡量。

3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体系的作用机理

未来高原高寒地区作战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作战行动,装备保障所需的各种能力通过网电连接成内涵关联、互为基础、匹配融合的有机整体。信息能力是先导,既是其他能力生成发挥的基础,又直接影响保障行动的整体效能;指挥能力是灵魂,对整个装备保障行动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并引导动员能力、投送能力和行动能力的有效发挥;动员能力是支撑,为装备保障整体效能的发挥提供有力的辅助和补充;投送能力是关键,其强弱直接关系装备保障力量能否适地适量适当投入战场;行动能力是核心,是装备保障整体效能的具体体现、保障打赢的直接支撑。基于上述认识,形成如图9所示的能力体系的作用关系图。

图9 装备保障能力关系图

4 结束语

本文对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体系进行了确定和描述,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在高原高寒这一特殊作战环境下所需的装备保障能力,对未来高原高寒地区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 张兵志,郭齐胜.陆军武器装备需求论证理论与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 徐航,陈春良.装备精确保障概略[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动员高原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高原往事
防晒装备折起来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