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航母平台” 造福子孙后代——务实、创新、为民,让洛阳市孟津县获得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殊荣
2013-12-15王金辉李自豪史利杰
◎文/本刊记者 王金辉 李自豪 史利杰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
核心提示:
6月25日是第23 个全国“土地日”。当天,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的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上,洛阳市孟津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成为此届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据悉,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评比表彰活动。孟津县以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为原则,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三荒一老”整治工程,近3年来累计整治土地8.6 万余亩;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十大产业基地,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加快发展的双赢。
孟津县自古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洛阳是13 朝古都,有6 个朝代建都在孟津,故有“千年帝都半孟津”之说。孟津是一个具有4000 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县,是龙马负图之处、伏羲画卦之所。八百诸侯会盟、楚霸王绝河亡秦、伯夷叔齐扣马谏等历史上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孟津。西汉大文学家贾谊、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代名相狄仁杰、明代大书法家王铎等历史名人都曾出生或生活于孟津,成为孟津历史的骄傲。
近年来,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洛阳市全面实施“一中心五组团”计划,拥有区位、交通、人文优势的孟津县,发展势头迅猛。但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等制约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凸显。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孟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以思想引导为基础、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科学布局为主线、以政策指引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以实现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这把金钥匙,逐步打开一条不以牺牲环境、消耗过多资源为代价的科学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县已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卫生县城”“中国书法之乡”“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30 多项荣誉和奖励。
为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科学制定闲置土地盘活计划,孟津县委书记吉振华在视察新城科技园建设中强调,必须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坚决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时,要立足于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在环境保护方面,孟津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书卿要求,严格落实“三同时”验收管理,提高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守好环保底线,维护人民群众和企业双方的合法环境权益。
7月10日,洛阳市召开2013年上半年各县(市、区)招商引资工作述职报告会,孟津县成为到位资金最多的县。会上,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多次提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洛阳发展环境好、工人素质高,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优势。他指出,招商引资工作应该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造福一方,多考虑能为后人留下什么。各县(市、区)要善于谋划,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潜力,做好招商引资规划,选择招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亲商爱商、真诚服务,让洛阳的招商引资环境“经得起打听”。
基础——政策宣传先行,以思想引导促节约集约
孟津县地处中原大地、黄河之滨,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素有“七成丘陵二成山,只有一成是平川”之称,土地贫瘠,资源贫乏。全县辖10镇1区、228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总土地面积7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72万亩,属典型的人口密集区和半山丘陵区,节约集约用地在孟津县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孟津县从政策宣传入手,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每月开辟了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宣传栏目,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知识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县政府建立了政府常务会议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定期听取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外出招商、项目洽谈中,孟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随身携带一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一本土地法律知识手册,影响和带动了各级领导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时刻把依法用地、节约用地放在首位。
针对镇、村基层干部,孟津县建立了国土资源法律知识教育培训制度,在洛阳市率先举办了镇、村两级干部培训班,分三批对全县3000多名镇、村、组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提升了他们在土地使用中的法律意识。同时,坚持每年为县四大班子领导、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村国土资源管理协管员订阅《国土资源报》和《资源导刊》,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国土资源最新政策法规。县国土局还创办《国土资源要情快报》,及时报送给各级领导,为指导国土资源工作和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针对广大基层群众,大力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每年“4·22”地球日、“6·25”土地日重点宣传活动的基础上,还持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进百家单位、千家企业、万家农户”活动,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节约集约依法用地观念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良好的节约用地氛围和浓厚的土地舆论监督氛围。
孟津县开展“宣传土地法律,节约集约用地”活动
保障——创新工作机制,以制度建设促节约集约
当前无论是城镇化建设、特色农业发展,还是引资项目落地,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节约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显突出,所以,土地的高效配置和节约利用任务相当艰巨。要靠严格的土地管理机制和全新的土地管理理念,来达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目标。
为此,自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开展以来,孟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和土地预测、内部预审、联席办公等土地管理制度,以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来确保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全面落实。
孟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国土、发展改革、财政、环保、建设、规划、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创建工作开展,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对重大问题由多个部门会审研究,共同推进落实。同时还建立了奖惩考核机制,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各镇、县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实行节约集约用地与指标配置挂钩、资金奖励挂钩办法,对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落实较好的乡镇,在建设用地指标使用上予以倾斜,对工作落实情况较好的单位,予以资金奖励。2010年以来,孟津县共投入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节约集约用地所需,切实提高了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
主线——坚持因势利导,以科学布局促节约集约
针对地处北邙丘陵和黄河岸边的特殊地带,荒山、荒坡、荒沟、荒岭、荒滩面积较多,农民居住较为分散这一实际现状,孟津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实施了“农民进楼、企业上山、粮田到滩”的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了“三荒一老”(即:荒山、荒坡、荒滩和老宅)整治活动,不断提高和挖潜土地的利用效率。
——腾退老宅,农民进楼。大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支持农民腾退老宅。对自愿腾退老宅的,按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对自行创业、搞规模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采取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办法,予以大力扶持。2010年以来,全县共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6个,安置群众2万余人,节约土地3700余亩。比如:朝阳镇姚凹村建成多层住宅13幢,安置村民360余户,使住宅用地由原来的1080亩减少至50亩,群众户均住宅面积由0.85亩减少至0.14亩。
——优化组合,企业上山。积极引导乡镇集体企业利用荒坡、荒山等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将地面平整、交通水利设施条件好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产能,优化用地布局。2010年以来,全县已利用荒坡、荒山建设工业企业20余家,少占耕地1700余亩。特别是在省级重点项目——合一集团万国商汇项目建设中,该县因势利导,采取优先土地供应、优惠税费征缴的办法,引导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沟壑、荒坡,发展市场集群、商业会展、文化旅游等现代一体化服务业。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报批、供应土地890亩,其中占用沟壑、丘陵835亩,完成投资27亿元。
——整治“三荒”,粮田到滩。不断提高土地的开发奖励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大对荒山、荒坡、荒滩的开发整治力度,采取“谁出资、谁受益”的市场机制,切实有效提高了镇、村两级和群众的土地整治积极性。201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800余万元,整治新增耕地2.2万余亩,形成了孟津大发展、土地有增无减的良好态势。
拆除砖瓦窑厂
城中村拆迁改造
大力实施土地整治
抓手——加强政策指引,以产业升级促节约集约
在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中,孟津县不断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大力实施三个工程,着力推进土地“开源”,腾笼换凤,有效释放了用地空间,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而且用活了闲置土地。
——深入推进城市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工程。孟津县紧紧抓住被洛阳市作为“一中心五组团”城市之一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目前,全县共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8个,已建设高层住宅38幢,节约土地560亩。
——深入推进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程。孟津县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闲置土地专项治理活动,限期收回盘活各类闲置土地。对于用地粗放、低效、闲置严重的镇,实行用地限制,不予新批建设用地。据了解,2010年以来共依法收回盘活36宗国有土地,面积达1366亩。例如:2011年年初,县基瑞公司因发展遇到困境,造成40多亩土地、5000平方米厂房被闲置。经县政府多方协调,最终由香港富士高(控股)有限公司以租用方式落户该宗土地,实现了既节约土地又快速发展的目的。
——深入推进黏土砖瓦窑厂治理整顿工程。孟津县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思路,采取限期关停、吊销执照、断水断电、强制拆除复耕等措施,深入开展了黏土砖瓦窑厂治理整顿工作。共关停黏土砖瓦窑厂54家,复耕土地2600余亩。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全县共申办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企业7家,占地面积140亩,较以前黏土砖厂节约土地2460亩。
突破——从严土地管控,以内涵式发展促节约集约
土地利用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节约集约,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最小的土地供应量,支撑最大程度的发展。近年来,孟津县切实加强土地管控,着力从源头上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严格土地审批。具体做到“三个优先,五个不批”,“三个优先”即:优先安排能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投资强度高、占地面积小以及在工业集聚区内选址的项目,杜绝资源浪费,严禁“两高一资”项目上马。“五个不批”即:没有立项手续的不批,没有环评手续的不批,没有规划选址的不批,没有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不批,没有占补平衡的不批。2010年以来,孟津县共核减不符合条件建设用地报件23件,总面积526亩。
——严格土地供应。孟津县本着产业集聚、资源共享、节约集约的原则,坚持从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入手,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的批、供、用全程监管,对达不到指标要求的项目,减少供地面积;对能够使用存量建设用地的项目,决不新批建设用地;对符合进入产业集聚区和标准厂房条件的项目,必须进驻,否则不予供地,最终达到以集聚促节约、以规模促效益的目的。2010年以来,全县共建设标准化厂房23.6万平方米,发展产业集聚区2个,入驻企业110余家。加快已征土地供地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应供尽供。2012年,已征土地供地率达99.37%。
——严格土地执法。孟津县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及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土地监管体系,切实维护了全县的用地秩序。2012年以来,全县共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行为30余宗,实施依法强制拆除10余次,采取强制措施23人。在近年来的全国卫片执法检查中,孟津县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一直控制在3%左右,连续三年为洛阳市最低,代表河南省通过国家核查验收。
目标——加强自查自纠,以整改提高促节约集约
为了确保工作实效,孟津县委、县政府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以整治改进跟进节约集约创建活动。具体做到“十查十看”,即:
孟津县朝阳镇姚凹村新型社区建设多层住宅13栋,节约土地1030亩。
整治后的黄河滩区
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看是否存在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擅自扩大用地规模、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行为;二查土地批用、项目建设情况,看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投资强度等控制性指标是否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标准;三查土地利用情况,看是否存在低效、闲置土地情况;四查房地产用地情况,看是否严格执行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是否存在擅自改变容积率、土地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查土地综合整治情况,看土地“三项整治”是否有效推进;六查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看标准化厂房建设是否有效推进;七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看是否存在违法占地、私搭乱建现象;八查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情况,看乡镇企业、农村宅基地是否超标准建设;九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情况,看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入驻产业集聚区、是否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十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推进情况,看机制是否建立,责任是否落实,措施是否具体。
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从制度上找原因,从制度上找对策,科学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考核体系、监管机制、责任机制等,促使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建设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通过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孟津县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发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近3年来累计整治土地8.6万余亩,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而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烟叶、草莓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出孟津梨、红提葡萄、奶油草莓、水果萝卜、精品小西瓜、象丰绿色蔬菜等30个绿色有机品牌产品,给农民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通过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孟津县推动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释放了用地空间,特别是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机遇,大力实施拆旧建新工程,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有力保障了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孟津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4亿元,同比增长1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同比增长2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26元、7408元,分别增长12.9%、15.0%;在洛阳市“福民强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位居17个县(市、区)第一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中位列第31,较2010年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初期前移21个位次,被授予“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荣誉称号。
★名词解释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想方设法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