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县级行政区水资源适宜度指标评价
2013-12-14霍正文
霍正文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 兰州73000)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甘肃地处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严酷,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分布不均衡,是空间环境类型多样、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最典型省区之一。开展区域水资源适宜度评价,是划定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依据,对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横跨内陆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流域,分属12个水系。其中内陆河流域有:苏干湖、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四个水系;黄河流域有: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泾洛河、渭河、北洛河等六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汉江两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3的河流有78条。
1.1 水资源量及特征
全省自产水资源量277.1亿 m3,径流深为61 mm,居全国32个省(市、区)的第29位,自产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地下水资源量123.8亿 m3,地下水与地表水间重复计算量116.4亿 m3,纯地下水资源量为7.460亿 m3。水资源总量为284.57亿 m3,产水模数6.26万 m3/km2。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97.4%;纯地下水资源量7.460亿 m3,占水资源总量的2.6%。
全省水资源存在以下特点: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少;降水量少,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极不均衡;河流泥沙含量高;河西走廊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水的重复利用率高。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在现状水资源条件下,全省国民经济需水量为136亿 m3,供需缺口约13亿 m3;②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生活、工业和农业三者的用水比例大致为1:1.7:12,与全国的1:2:8相比还有很大差距。③水资源配置功能不足。全省尚未形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完整的水工程体系,贫困地区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约60%的农村人口未达到人饮安全标准,现有水库总库容(不含刘家峡水库)仅占年径流量的7%。④部分流域水资源已过度开发。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72%,水资源消耗量远大于水资源总量,著名风景名胜月牙泉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已在警世该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危机。⑤水污染逐步加剧,水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种植业的农药、化肥的面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已经愈来愈严重。⑥水资源统一管理薄弱,体制和机制亟待理顺。省内现有流域管理机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尚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管理能力。流域工农业之间、中下游之间的分水矛盾日趋尖锐,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3 县级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
县级行政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是在已有的水资源三级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将成果细化到县级行政区。
针对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按内陆河、长江、黄河流域分别进行计算。内陆河流域主要协调山下游用水矛盾,黄河流域主要服从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给甘肃的30.4亿 m3的耗水指标,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难度大,可利用水量小。
内陆河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计算,采用从水资源总量中扣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浅山区产水量(主要为浅山区小沟小河出山径流量)的方法,剩余水量为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内陆河扣除黑河分水计划中正义峡的分水量和无法利用的洪水后的水量为可利用水资源量。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采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减去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中的汛期下泄洪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得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指标按照国务院给定甘肃省30.4亿 m3耗水指标和已经完成的《甘肃省黄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进行水资源可利用量指标分析计算,长江流域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初步分水规划中的5.99亿 m3作为甘肃省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指标。
经具体测算,全省87个县(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46.4 亿 m3,其中地表水 115.6 亿 m3,占 79%;地下水30.81亿 m3,占21%;流域分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见表1。
2 县级水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县级水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对各县可利用水资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的丰度及其结构特征,以及未来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进行总体评价,阐明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及其成因,对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地区进行解释。
指标体系主要是按水资源的丰欠以人均、地均和万元GDP的用水量三个指标来衡量。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的权重各占50%,人均、地均和万元GDP的用水量的权重分别占40%、30%、30%,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
对全省87个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综合评价指标按三大流域分别进行了频率计算,将计算成果按指标的丰欠等级进行了划分:频率 P≦12.5%为丰富,12.5<P≦37.5%为较丰富,37.5<P≦ 62.5% 为中等,62.5<P≦87.5%为较缺乏,P>87.5%为缺乏。
表1 甘肃省流域分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成果表
表2 水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
3 水资源丰度评价
根据建立的水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内陆河流域疏勒河为较丰富,黑河为中等,石羊河为较缺乏;黄河流域的干流区间为较丰富、湟水为丰富,大夏河洮河、泾洛河、渭河为中等,长江流域为较丰富。
3.1 县级行政区水资源适宜度评价
根据测算,内陆河流域疏勒河为较丰富,黑河为中等,石羊河为较缺乏;黄河流域的干流区间为较丰富、湟水为丰富,大夏河洮河、泾洛河、渭河为中等,长江流域为较丰富。
3.2 内陆河流域
苏干湖水系水资源丰富,可利用水资源指标较大,区域内有阿克塞县;疏勒河水系的各县区水资源较丰富,其中瓜州县为丰富、其它为中等;黑河水系水资源总体为较丰富,唯山丹县为缺乏;石羊河水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增加较快,为缺水区,唯永昌县为较丰富。内陆河流域各县区测算结果为:丰富3个,较丰富4个,中等7个,较缺乏3个,缺乏2个,整体表现为中等。
3.3 黄河流域
黄河干流自产水资源量较少,但有较丰富的入境水资源,区域内水资源状况为丰富,除积石山县为缺水外,其它县区均为丰富和较丰富;湟水水系红古区水资源丰富;大夏河、洮河水系自产水资源中等,其中临夏县和临洮县水资源为较丰富,其它为中等或缺乏。泾洛河水系水资源为中等,是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区域。鉴于“引洮”工程的建设,缓减了本区部分县区的水资源缺乏程度,但渭河干流天水段水质性缺水比较严重。流域内各县区的测算结果为:丰富2个,较丰富6个,中等35个,较缺乏13个,缺乏1个,整体表现为中等。
3.4 长江流域
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但只有徽县和舟曲县为较缺乏。流域内各县区的测算结果为:丰富2个,较丰富2个,中等5个,较缺乏2个,整体表现为较丰富。县级行政区水资源适宜度评价成果见表3。
表3 甘肃省县级行政区水资源适宜度评价成果统计表
4 结语
4.1 重点开发区水资源适宜度基本较好
全省重点开发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状况如下:嘉酒重点开发区包括嘉峪关和肃州区,分别为较丰富和中等;张掖重点开发区包括甘州区、临泽县,其水资源可利用量等级分别为中等,丰富。永昌县、金川区、凉州区,其水资源可利用量等级分别为较丰富、缺乏和中等。兰州白银重点开发区包括兰州市五区和白银区,分别为较丰富和中等。天水重点开发区包括麦积区和秦州区,其水资源可利用量等级均为中等。陇东重点开发区包括崆峒区、西峰区和华亭县,其水资源综合指标崆峒区和华亭县为中等,西峰区为缺乏。陇南重点开发区包括成县、武都区为丰富和较丰富。
4.2 县级行政区建成区水资源适宜度良好
内陆河流域19个县级行政区建成区所在地供水水源基本为地下水,其水资源数量为丰富,质量较好,唯有石羊河流域金昌市取水水源为地表水。黄河流域57个县级行政区建成区水资源基本为较丰富和中等,其取水水源大部分为地表水,其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较内陆河差。长江流域11个县级行政区建成区水资源基本为较丰富,陇南市成县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供水,水量中等,其它县区均为地下水供水,水资源状况为较丰富,水质良好。
[1]国家发改委.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2007.
[2]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专题报告.2006.
[3]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省可利用水资源量研究报告.2006.
[4]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咨询中心.甘肃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报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