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家具的红木文化与用材特征
2013-12-13毛轶超吴智慧LiMinMaoYichaoWuZhihui
■李 敏 毛轶超 吴智慧 Li Min & Mao Yichao & Wu Zhihui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中国明清家具的红木文化与用材特征
■李 敏 毛轶超 吴智慧 Li Min & Mao Yichao & Wu Zhihui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本文主要从明清家具中的红木用材出发,首先剖析明清时期红木家具得以高度发展的背景原因;然后结合红木材料的各种理化特征,从美学角度阐述其材料特征;最后提炼出红木选材的文化内涵。
明清家具;红木;文化;特征
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传承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明清时期,古典家具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从材料的选取、结构的设计到款式的成型,无不渗透出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家具本身作为一种器物,历经千年演变,其功能形式映射出了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习俗。作为从事现代家具设计的相关人员,笔者从明清家具中的红木家具的用材出发,重点解剖明清时期家具主要用的红木类硬木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希望能对现阶段丰富多样的家具用材的选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 明清家具发展的时代背景
首先,经过明朝初期的休养生息,明清经济沿着中国经济的“轨迹”惯性发展,一度出现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的盛世奢华景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带动了手工制造业的突破性发展,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其次,住宅建筑和造园活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统制阶级、地主富商的住宅园林的修建,更是辉煌豪华,形成了厅堂轩馆,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这些建筑场所都需要大量的家具填充,势必影响和推动了家具制造业的发展。
再者,海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与盛产木材的南洋进行各种贸易活动,贸易商队带回来大量的高级家具用材,如花梨木、紫檀木、鸡翅木、乌木、酸枝和楠木等[1]。这些材料的引进,使得家具在造型和工艺上,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创新和设计。
最后,文人墨客的参与以及相关专业书籍的出现,丰富了家具制造理论,指导了家具设计,对家具的制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规范作用[2]。文人的参与使得家具不管是在造型设计上还是装饰设计上,都渗透出中国人渊源已久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品味。
2 明清家具红木类用材的美学特征
《考工记》有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为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工匠就已经意识到,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材有美,即为工艺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中国传统的硬木概念也是指颜色深、份量重、木性优秀的材质。红木类硬木材料是现代的专家学者为方便市场管理和材料鉴定,以明清家具用材为基础,将微观特性达到一定指标的一类家具用材统一划分到一个领域,并沿用民间广为使用的“红木”这一俗称来命名。明清时期制作家具的用材主要有硬木和软木两大类,而当时的硬木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大多都属于红木类名贵硬木范围内。
当时人们是用这样俏皮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材料的美学特征的:铁梨纹凸凹是棕眼,鸡翅纹平滑颜色浅;黄花梨纹工笔画熟宣,毫发毕现似鬼脸;红木纹写意泼生宣,边际洇散似墨染;紫檀纹牛毛鸡血光如缎,屑入酒精喷云烟;乌木日久崩麻线,红木拂之有光感。由此可见明清家具用的优质名贵硬木的材料美学主要是从感官特征和理化特性表现出来的。
2.1 明清家具主要用红木类硬木的感官特征
明清家具主要选用的红木类硬木材料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酸枝等,其感官特征主要从视觉感官、嗅觉感官和触觉感官三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从视觉感官上来看,明清家具选用的硬木材料各具特色。紫檀,色泽紫黑有金属般像绸缎一样的光泽,纹理纤巧浮动,变化无穷[3],如图1所示;黄花梨,色泽不静不喧,纹理若隐若现,如行云流水,木中常见木疖,亦平整不裂[4],俗称“鬼脸”,此为黄花梨的典型特征,如图2所示;鸡翅木,木质纹理黑黄相间,有如鸡禽之翅膀,有火焰重叠燃烧之势[5],如图3所示;乌木,一种黑色硬木,老者纯黑色,光亮如漆,芯材色黑如墨,如图4所示;瘿木,又“影木”,其木多节,缩蹙成山水人物鸟兽的文案,有的木纹结成小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曰“葡萄满架”,不是指某一特定树种,而是泛指树木生病后所生的树瘤,由于纹理扭曲易裂,少有整料制作家具,一般只适用于装饰,如图5所示;铁力木,色显紫黑,厚重拙朴,纹理通畅,经常呈现行云流水般的纹理,甚至美丽的纹饰近似鸡翅木,但又有本质不同,铁力木比鸡翅木重,鸡翅木棕眼平滑无碍,铁力木棕眼丝丝入肉,如图6所示。
其次,由于这些硬木成材周期相对比较长,木材细胞腔内含有各种挥发性油、单宁、树脂、树胶等,以及细胞壁含有一定的沉积物,因此材料做成家具后会散发出淡淡的气味,致使整个空间都弥漫着悠悠的自然气息。因为红木类木材含有的抽提物比例不同,导致气味多种多样。比如,占当时用材量相当比重的老红木,又称酸枝木,就是得名于其木材本身的酸香味。这种纯正、清雅、高贵、宁静的木材香能够带人走进心无挂碍的精神境界,产生无形的美学特性。
最后,这些抽提物中所含有的油脂会使木材的纹理润透,色泽凝重,自身带有湿润的光感。所以为了不破坏美感,大部分家具只做打磨上蜡处理,甚至光身不上蜡,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人的肌肤与材料直接接触,体验木材天然质感。打蜡的修饰处理也增加了木材的光洁度和油润感,使木材有如锦缎般的光润手感,深穆雅静的色泽与简洁洗练的造型相得益彰[6]。有些老家具表面因为使用过程中有汗渍渗透和手掌的不断抚摸留下痕迹,俗称包浆,致使木质表面泛起一层温润的光泽,从而手感更加润滑舒适。
■图1 紫檀
■图2 黄花梨
■图3 鸡翅木
■图4 乌木
■图5 瘿木
■图6 铁力木
■图7 紫檀木雕
■图8 乌木与黄杨木雕刻
2.2 明清家具主要用红木类硬木的理化特性
明清家具的一大特色就是丰富多样、寓意深刻的雕刻纹样。工匠们在家具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雕刻内容大多以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牡丹,宗教图案等为主。之所以能够在家具表面进行任意的雕琢,与材料本身坚实致密的质地是分不开的。红木类家具用材相对于其他硬木材料一大优势就是密度大,材质硬,质地紧,所以雕刻不崩茬,此外在视觉上显得沉稳而坚实,体现出刚毅的美质[7]。雕刻形式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以及圆雕等多种,不同形式的雕刻对材料的质地要求不一样,当然越是紧实的质地,雕刻的手法越灵活,表现效果越生动。雕刻最佳的用材实属紫檀,其木质比重很大,质地最为细密,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甚细颇密,所以紫檀木可以做极为精细的雕刻,横向走刀不阻,且雕刻出来的纹样模压感强,故明清时期做家具时的紫檀剩料经过匠人的精雕细琢,又是一件极佳的雕刻工艺品,如图7所示,就是一件紫檀用料的极品雕刻。
由于大多数的红木类家具表面只做打蜡处理,或者直接光身暴露空气中,所以随着时间的变化,木材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膜,材色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时间越长,家具所散发出来的岁月沉淀感越浓厚,洗尽铅华,历经百年沧桑,尽显稀世之美。又由于,每一棵树木所生长的地理环境不一样,接收的光照、吸收的营养成分以及气候特征的不同,就算是同一树种也会产生不同色泽和纹理的差异性,所以木材本身也是它生长地人文地貌的活化石。而生长寿命的长短也会影响材质的外观特征,比如红酸枝木,老的红酸枝木较新的颜色明显深沉,并且有接近黑酸枝的纹理和色泽。
2.3 木材使用的搭配设计
硬木的材质美还体现在自身各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首先是坚硬致密的材质和优雅流畅的纹理之间的对比,形成一刚一柔不同美感的冲突。其次是不同切面纹理效果的对比,弦切面的波峰花纹的起伏荡漾跟径切面的直线条纹的刚劲挺直形成视觉反差。最后硬木的硬质和油润的光泽显现刚性,与触觉上的柔润感也形成对。木材本身的这种刚柔并济的美感就诠释的家具用材美的内涵,所以在家具制造中,会根据不同材型选用不同部位的纹理,使材料本身的美感最大限度的展示出来,比如线材多突出直线的纹理效果,面材多突出波峰回荡的纹理效果。
不同木材有着纹理和色泽的差异性,同时不同的材质也有各自的视觉和触觉的感官特征,明清时期的匠人就开始尝试不同材理特征的的木料间的搭配以及木材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使用,使材质美在矛盾因素不断强化和调和中体现,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比如,乌木通常与浅色木材搭配,一冷一暖,形成有趣的色彩对比,图8所示就是乌木与黄杨木雕刻的搭配效果;瘿木通常作为装饰面板,其纹理的变化无常与周边或流畅挺直的直线纹或若隐若现的波峰纹理形成对比,其装饰效果如图9所示。不同材质搭配的运用主要通过镶嵌和五金件来实现。镶嵌材料有大理石,玉石,陶瓷,贝壳,金属,瘿木,珐琅,竹子,黄杨木等,从镶嵌的外形,面积和部位寻找不同材质,纹理和色彩的最佳结合点,如图10所示镶嵌大理石效果。五金件在加固结构和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明代早期的五金件金属用材主要用白铜或黄铜,明晚期至清多用红铜镀金,五金件的选择以及金属色泽演变也与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和财产观有关。
明清时期的工匠根据他们的制作经验总结了这样的搭配原则:楠配紫(檀),铁配黄(花梨),乌木配黄杨;高丽镶楸木,川柏配花樟(樟木瘿);苏作红木楠木瘿,广作红木石芯膛;榛木桌子杉木底,榆木柜子杨木帮。有些搭配组合今天也在沿用,可见其组合的巧妙性和审美品位的长远性。
3 家具选材的设计原则
家具发展到明清时期,经过当时工匠们的精心打造以及文人墨客的设计参与,其款式造型基本已经成型,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设计理念。从材料的选择上来说,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 沿袭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财产观念
首先,中国人对重的材质感兴趣。器物的重量感越大,其所带来的财产价值感越强[8]。所以,明清时期从南洋引进回来的名贵硬木材料成为家具用材的首选,典型代表为紫檀木,其成材时间需要上千年的沉淀,所以木质坚硬,入水即沉,所制造出来的家具从色泽上和手感上都给人强烈的重量感。
■图9 瘿木装饰面板
■图10 大理石镶嵌
其次,自古以来,中国人所用器物都倾向于追求纯粹的质地,越是纯的材料越显得贵重,比如金银珠宝。对于家具用材来说,越是纯天然的其接受度越广泛,所以天然硬木得到青睐,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也达到人们使用时的心理要求。在明清红木类硬木家具中,越是珍贵的材料表面几乎不做任何修饰处理,素面见人,以体现国人向往自然的心理追求。
最后,由于古人对金属器物有着崇高的敬畏感,所以具有金属质感的材料也有着一定的热衷度。而在这些硬木中,越是密度大体重感强的木材,其表面纹理光泽度与金属越接近,这也是紫檀稳坐明清家具用材第一把交椅的原因之一。同时,从色彩方面来说,红木的颜色吉祥富贵,符合一般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接近褐红、紫红、深紫红色,有的时间长了近黑红色[9]。明代之前古人崇尚黄色为贵族色,而明朝以朱色为尚,一切与朝廷、衙署相关的服装或器用,一概以朱色为尚,到了清朝时期紫色也成了一种令人追捧的色彩,而家具上面又兴起“贵黑不贵黄”的说法,受这种色彩地位象征的影响,黄花梨、紫檀、酸枝木以及乌木等一些颜色接近贵族色的木料也就成为皇宫贵族家具的专用材[10]。
3.2 继承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精神
从宋代开始,文化气象由张扬走向内敛,儒家思想也随之进一步条理化,文化气息中弥漫着一种冷静反思、理智总结的思潮,而家具也开始走向严谨而优美之路,追求文雅[11]。材料中主要从木材的纹理色泽和材性体现儒家的秩序和稳定之美。硬木质地坚实致密,色泽沉穆雅致,深穆雅静的色泽与简洁洗练的造型相得益彰。比如紫檀色泽深如漆,棕眼细而密,不裂不翘,木性稳定。而黄花梨色黄温润,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体现井然的秩序感。
禅宗的共同信念是“自我解脱”,为明清家具注入了“空、静、素”的哲学意味,追求一种静雅,平和的生活状态。明清家具自然色泽的沉淀感可以让人远离世俗的喧嚣,经久使用后的木质润滑感平静烦躁的心境,如黄花梨的动中有静,动而不喧的视觉感让人产生“无事请静坐”的冲动,由此显现那种“本身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洒脱和悠闲。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天道自然,人道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的构架中展开自身的思想体系[12],他提倡人们独任清虚、追求返璞归真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所以,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离不开道家文化的推动。明清家具所使用的硬木家具大多具有美丽的花纹和色泽,其自然色调令人身心舒适,体现对自然材料的尊崇,尊重材料本身的自然特性,通过工艺的改进来适应材料的本性。
3.3 遵从社会的审美习惯
科举制度保证了以文人为中心的社会现象,所以文人的审美品味对社会的影响尤为重要。而明清家具的制作过程中有大量文人墨客参与其中,他们的审美观念对家具整体的美学表现起着关键的作用。整体来看,明清时期社会的审美层次主要分为四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艳俗,含蓄,矫情,病态。艳俗,是最具有群众基础的审美层次,为大众审美;含蓄,是指类似于唐诗宋词类的含蓄美,需要慢慢体会,才能知晓其中韵味;矫情,只是一种比含蓄更为隐晦的审美状态,好比抽象派的画,一般人不易领会;病态,这是最高级别的审美档次,只要进入之后就会突然释放,从而成为一种大众审美,比如缠足和病梅。而中国明清家具的审美受文人墨客的影响处于含蓄和矫情之间,他们欣赏木材纹理的那种若有若无、似有非有的含蓄,以及对纹理图案的生动活现所引发的无限想象,比如,黄花梨的木疖,明代文人曹昭称之为“可爱的鬼面”,可见当时的文人对这种纹理图案的喜爱。
4 结语
“观其形,赏其工,品其内涵,方谓赏其妙处。”这些传统的红木类硬木材料与家具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交相辉映,才能更好的展示其自身独特的结构特征和美学内涵。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甚至成为一种时代的缩影,每一件传世作品都令人回味无穷,为现代人所追捧。作为今天的家具设计人员,应该汲取前人的经验和精华,将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社会习俗融入家具设计中,使家具作为一种立体的历史文本更好的传承下去。
[1]高良.中国明清家具略论[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1):20-23.
[2]张京凤.明清家具的材质与流派[J].收藏与鉴宝,2010(4):59-60.
[3]仇晓敏.明清家具概观续[J].城市住宅,2000(03):10-17.
[4]马未都.明清家具的材质[J].收藏家,1996(04):22-25.
[5]韦桂来.明清硬木家具用材之美学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8):87-88.
[6]陈文平.论明式家具及其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2008,15(5):112-117.
[7]孙明磊,牛晓霞.明清硬木家具用材的道器一体观探微[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2):80-81.
[8]程艳萍,吴智慧.中国明清家具现代价值考[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5):28-29.
[9]周默.妍媸成体瑕瑜互见(上)——中国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之三红木[J].收藏家,2006(07):63-68.
[10]周默.妍媸成体瑕瑜互见(下)——中国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之三红木[J].收藏家,2006(08):71-76.
[11]杜卡.明清家具:文质彬彬显风华[J].艺术与投资,2010(01):54-63.
[12]王智翳.明清家具功用的文化解析[J].艺术与设计,2010(05):223-225.
Red Wood Culture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Woo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Furniture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ed wood furni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Firstly, analyse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d wood furniture. Then, explain the inherent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red wood. Finally, conclude the culture connotations of material selection in red wood furniture.
Ming and Qing Dynasty Furniture; Red Wood;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S666.2
A
1006-8260(2013)12-0030-03
贺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