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盐文化品牌翻译研究

2013-12-12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目的论文化企业

一、引言

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年会的主题就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参会嘉宾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指出,PE(Private Equity)未来的机会在跨境投资,“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必须要开始考虑在国际上如何做……所以我刚才讲的中国公司走出去,把外国好的产品、品牌引进来,这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

中国各大企业奉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其文化特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纷纷通过中英文介绍宣传企业和企业品牌、企业服务,展示企业良好形象。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无论输出还是输入,在我们看来首先就是一个翻译问题。

二、盐文化品牌翻译现状

目前,自贡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独具特色的井盐文化资源应该说是自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独有的潜力和优势。液体盐卤的发现,有史可考约有四千多年历史,自贡井盐开采距今两千两百多年,盐与人民日常生活多么紧密相连自无需多言。盐有工业和食用两种,我国这两种都有出口。但我们却陷入一种怪圈:连中国人自己对它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对外宣传的薄弱与不足。经调查显示,我们惊讶地发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媒体大爆炸的当今社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盐,放眼之下,我国盐相关产品仅见于http://www.chinasalt.com.cn/English/Products/等的介绍之外,并不像很多其他产品领域大量的品牌翻译做宣传,除了出产公司名字之外,偶有非方块字——拼音,却没有任何正规英文标识。盐产品包装毫无外宣意识,这种现象着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啼笑皆非。以福岛泄露事件为例,在四川自贡周边城市也出现哄抢盐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贡和自贡井盐以及盐企业品牌的宣传,特别是外宣工作是相当不到位的。

沟通离不开翻译,当下我们的社会开始特别关注中国文化与思想的对外译介,这都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外宣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归属于实用翻译或应用翻译(pragmatical translation),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对外性,它不同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性翻译。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企业品牌外宣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相关盐文化品牌翻译领域几乎无人涉足,要对这个相当混乱和复杂的现象做出细致的分析、梳理,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本文试从目的论(skopos)与盐文化品牌外宣翻译的关系着手,进一步辨析重要的概念、范畴,更多地关注其交合点与同一性,初步整理出品牌外宣的基本翻译策略,通过自身理论体系完善让相关学科受益。

三、品牌翻译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向国际领域的拓展,文化品牌外宣翻译伴随着企业、城市对外技术交流和商贸活动的开展,贯穿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品牌翻译的这一工作领域决定了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时,这也导致了文化品牌的对外宣传翻译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般主要体现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上:译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深谙专业但外语知识欠缺;通晓外语但专业知识欠缺;翻译观念落后。主观上:企业外宣翻译在企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外宣翻译本身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

知不足而后勇,外宣品牌翻译的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创造性地在目的论框架下探讨品牌外宣材料翻译现象,理论视野较宽广,课题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我们这个时代,翻译活动出现了新的特点,翻译活动的走向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视角和立场出发争取发出更大的声音,对翻译活动及以此为依托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机制进行探索,提出建议,促使决策者对跨文化交流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有更为理性的理解,引导文化交流向更理智、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减少误读和误解,化解冲突,导向交流的平等对话和双赢结果。

鉴于此,本课题将从对盐文化品牌外宣为立足点出发,研究盐文化品牌外宣的翻译,及影响其英译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在之后的系列论文中具体阐述。

四、目的论与盐文化翻译

(一)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翻译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译者应该根据译文不同语篇的预期功能,抓住原作的意图,灵活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在盐文化品牌外宣的翻译中,为了让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我们以目的语文化和读者为中心,运用目的语易于接受的表达方法,使译文通俗易懂,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语言,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采用有效的翻译策略,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有助于表达原文意图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从而让中国盐文化影响世界。

(二)目的论之于盐文化翻译

品牌效应对企业、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更好地对企业产品进行文化的阐释与包装,使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以求得旅游产业与企业文化事业的双赢,通过充分挖掘自贡的井盐文化资源以打造盐业乃至自贡城市的品牌和标识,与其他城市相区别,从而提高自贡盐企业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这已成为关系到城市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命题。毫无品牌外宣意识,只能一败涂地。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它所附带的品牌价值虽是无形的,却是难以估价的。全球品牌营销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品牌命名不仅是为了识别和提示相关信息,更成为展示企业和城市文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对品牌建构的各种要素进行积极梳理,使之定位准确,特色突出,并能与历史、文化和法律诸方面整合。

只有具备丰富人文内涵的品牌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形成持久的品牌效应,强调对品牌的宣传,不断赋予品牌新的吸引力。Skopos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既不是原文和原文在原语受众身上产生的效果,也不是原文作者所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由根据发起者或主顾的需要决定的目标文本的目的所决定。对外宣传翻译强调的就是译文功能,即让更多的国家了解我们国家、组织和企业,因此,译文功能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对外品牌宣传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目标受众对宣传对象的理解和认识,Skopos翻译原则为对外宣传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构建一个适用于企业品牌外宣英译的文本。盐文化品牌名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制定恰当的文化翻译策略,充分发挥丰富的英语文字搭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超越“信”、实现“达”、追求“雅”,从而有效地传译原品名中蕴涵的要素,尤其是文化意象的再现。这样,盐文化品牌英译名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无形资产应有的作用,推动企业与城市对外宣传向前发展,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1990年中国译协举办第一次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以来,我们的对外宣传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正如译界前辈爱泼斯坦、林戊荪等人所指出的:“‘问题仍大’是指在对外宣传品制作中,外文翻译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是制约外宣品质量全面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这样的问题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在之前有关于盐文化的系列研究中也并无相关研究,确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所以本课题的开展具有极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前沿性和原创性,是对相关研究空白的大胆探索和全新拓展。

翻译中各种翻译策略并不彼此矛盾,而是互为补充的。至于在译文中源语文化哪些要做出调整、哪些要保留,都可在对翻译目的、作者意图和读者对象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如何借鉴“翻译目的论”中的有益观点,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这都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的调研中进行甄别探讨,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并在之后的论文中进一步论证说明。

五、结语

盐文化,是历史上任何其他行业文化都无法与之媲美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挖掘盐文化品牌的丰富内涵,展现盐文化的魅力多彩,具有可贵的学术价值,相当的借鉴意义。运用心智对盐文化品牌给予准确定位,这对于自贡盐业企业发展乃至城市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的城市和企业都必须重视与世界沟通与交流,全球需要正确解读中国故事,中国要生产世界级的商品,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这些都要求以企业品牌文化发展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以城市文化旅游促企业品牌发展的良性循环。市场对应用型高素质经贸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

就盐文化品牌对外宣传的翻译而言,关键是把问题的性质分析清楚,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形成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互动和循环。本课题研究及系列论文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在对外宣传翻译中遵照Skopos翻译原则,有助于表达原文意图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以期通过跨行业的兼容性,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培养目标,加大对中译英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力度,加强对语言的学习,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等措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需要,使我们的对外城市、企业宣传翻译工作越做越好,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这个门面工作越做越好,使企业品牌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进程中,其外宣材料也与国际接轨,与企业品牌形象匹配。

猜你喜欢

目的论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