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似狂狷 神往中庸
——论元嘉名士颜延之的思想性格

2013-12-12刘文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孝悌性格家族

刘文兰

晋宋交替之际的元嘉时代,文坛、政坛延续魏晋风流,大批名士活跃其中。名声最卓著者当属被称作元嘉三大家的颜延之、谢灵运与鲍照。在后世的文学史中鲍照因其“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耿直、孤傲的性格,因其对当时文人名士不屑一顾的七言乐府诗的突破,赢得了充分的赞誉。谢灵运也因其显赫的家世,倔强新朝带来的悲剧命运,及其对于山水的热爱和因此在山水诗的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在后世的文学史上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的代表似乎仅限于了谢灵运与鲍照。颜延之行迹狂狷,文学创作题材以朝庙应制之作为主,艺术上以广泛用典、大力雕琢词句为特色,因此现代的文学史往往很少提及,或者只是以只言片语应对,这对晋宋之际名噪一时的颜延之是极不公允的。我们应当把人物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中来考查,知人论世,还原其真实的面貌,才不致偏颇。基于此,下面我们就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讨一下颜延之的思想性格对于其创作的影响。

自东汉末年开始,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封建大家族也同步发展起来,门阀士族制度由此萌芽。家世门第关乎文人的升迁际遇,其家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也必然会对其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要了解颜延之的思想性格,有必要先了解其家世与家族文化传统。

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两晋之际,五胡乱华,中原动荡不安,延之的曾祖颜含率领族人跟随渡江士族迁居建康(今南京)长干里。这在延之的五世孙北齐时期的文学家颜之推的 《观我生赋》中有佐证:“去琅琊之迁越,宅金陵之旧章”,“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自注:“长干,旧颜家巷。”根据《宋书》本传中的记载:延之在颜家巷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受南京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少年时期的延之饱读诗书,涉猎广泛,无所不览。这也为其后来的形似狂狷却神往中庸的儒者风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颜氏家族是一个世代书香的世家大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曾提到,颜氏的先辈,祖居春秋时期的邹国、鲁国,世世代代以儒雅为业,学问精深的孔子七十二门人中,颜氏家族的后人占居八席。颜氏世代以孝悌传家,自称家居之地为“孝悌里”(今山东费县方城镇诸满村)。据颜氏谱牒记载,延之的远祖是安贫乐道、对孔子之言无所不悦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爱徒的极高赞誉,有知己之感。据《宋书》本传记载,延之“居身清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颇有其远祖颜回的风范。颜氏家族谨守儒家忠孝仁义之道,研习经史,人才辈出,名垂青史。据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记载》:延之的五世祖颜钦是当时众多学者所仰慕的儒学师长,他精通《韩诗》、《礼》、《易》、《尚书》等经典。延之曾祖名含,官至右光禄大夫,是颜氏家族中对延之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据《晋书》本传载,颜含自幼品行出众,以孝悌闻名乡里。其兄因病卧床,嫂子失明,颜含躬亲奉养,十三年如一日,其所居之地为“孝悌里”亦因此而得名。本传亦载颜含为人耿直,不屈从权贵豪右。时权倾朝野的桓温曾向颜含提出通婚要求,含以其盛满拒绝。颜含一生光明磊落,不求于人,不媚于俗,对延之产生了深远影响。延之的清高,蔑视朝中权贵与其祖如出一辙。早年尚未出仕之时,刘裕的心腹干将刘穆之荐举其入仕,他拒绝邀见。这在一面清谈,一面却招权纳货,表面清高,内里贪婪的晋宋士大夫中可谓特立独行。延之在其所撰《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家传铭》中称颂他的家族:“孕仙字圣,诞智息仁。沫上道奥,稷下儒渊,乃昔宗林,倾席曜筵,外门取俊,接室称贤。”赞其曾祖颜含“靖侯潜德,信岂在明,言则测幽,叹实从灵。仁亲之宝,大孝之荣……三祖连光,众门禀教。於时列孝,克端殊操”。于此可见,延之十分重视家族文化传统,并把颜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作为自己的立身之道。

延之骨子里是崇尚儒学的,但在刘宋文坛上,受魏晋名士疏放情调的影响,其同样以“狂”而闻名。《南史》本传言其自称“狂不可及”。他疏诞好酒,醉后肆意直言,毫无隐讳,如:“我闻古者官人以才,今官人以势。”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门阀士族制度影响下用人制度的极端不满。延之的这种偏激狂傲的性格在其名作《五君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阮步兵》中,他说阮籍有酣醉为常、途穷而哭等“越礼”行为,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写照。据《南史》记载,宋文帝曾多次传诏延之,但他却置若罔闻,了不应对,于酒店中裸袒挽歌,次日醉醒之后才来觐见。他也像嵇康那样龙性难驯,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现实生活中的延之是一个如此复杂的人,这缘于其内心深处复杂的思想观念。延之所处时代,尽管玄学思潮不再盛行,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同时在刘宋皇权政治的影响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在延之身上,正体现了这种以儒为主的多元思想的统一。我们所感受体会到的就是这种形似狂狷而神往中庸的儒家的人格理想。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延之成为了刘宋时代朝庙应制之作的代表。其诗文典故多源于儒家经典,亦与其创作多典雅的朝庙应制之作也是相应的。

[1]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孝悌性格家族
孝悌思想探源及对当代启示
猫的性格爪知道
病榻侍母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