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试析网络流行语“萌”

2013-12-12潘胜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模因流行语相似性

潘胜泽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试析网络流行语“萌”

潘胜泽

本文着眼于研究网络流行语“萌”、“卖萌”自日本动画词引进之后,在媒体上蹿红,给汉字中的“萌”字造成巨大的冲击。它虽然跟汉字中的“萌”字同音同形,但意义差别极大。因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萌”进行分析,除了介绍“萌”字词义及渊源,还从“萌”字的家族相似性、理想认知模型和模因论进行分析。

网络流行语“萌” “萌”的概述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随着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和学习中,它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以及工作造成巨大的冲击,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许多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如“给力”、“伤不起”、“坑爹”①等等。早在2010年“X萌”在网络流行语中也不甘拜下风,至今仍得到热捧。大家对“萌”再熟悉不过了,“卖萌”、“字萌”、“滋萌”、“竹萌”、“众萌”、“兆萌”、“邪萌”、“未萌”、“庶萌”、“鄙吝复萌”、“防患未萌”、“故态复萌”、“边萌”、“乱萌”、“萌女郎”、“萌家族”。同一个“萌”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千差万别,词性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句萌”与“字萌”之间,“萌少女”、“萌女郎”之间的 “萌”字又有几分相同的含义,却又不完全相同。“萌”能在网络上蹿红并活跃于日常生活用字中,这是为什么呢?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模因论、家族相似性和理想认知模型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萌”的概述

(一)“萌”字词义与其渊源

1.“萌”是一个词及词义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1]很明显我们要区分语素和词必须满足,语素必须负载在其他语素或词上才能够表达明确的意思,而词是可以独立运用并能表示明确的意思。“萌”在汉字里做名词时解释为:A.草木的芽,如:萌,草芽也。——《说文》。B.比喻事情刚刚显露的发展趋势或情况或开端。如:圣人见微而知萌。——《韩非子·说林上》。“萌”在汉字里做动词时又解释为:A.草木发芽。例如:草木萌动。——《礼记·月令》。B.开始或产生。如: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而我们要讨论的“萌”是网络上流行的“萌”来自“卖萌”,是从日语动画用词中借过来的。“萌”与汉语先前的 “萌”不是变义,而只是同形同音关系。“萌”是动漫术语,用于形容二次元事物。“萌”的定义比较丰富,做动词有 “让人有感觉的意思”、“狂热”、“可爱”与“欣赏”。例如:A.“那些萌到不行的句子”;B.“爱点英语萌句子”。做名词则单用。例如:“萌我的”,等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萌”是一个词而不是语素。因为“萌”字可以被替换也符合词的定义。

2.“萌”的来源

自从1993年,“萌”字在日本得到一部分动漫迷们的追捧,是因为当年NHK电视台播放的动漫电视剧 《天才电视君》中的女主角 “鹭傼萌(SAGISAWA.MOE)”,她在有难的时候,会大叫她的名字最后那个字:“萌”。也许是受到视觉效果或听觉效果的影响等因素,从此,日本动漫追随者都喜欢用“萌”来形容自己特别喜好的事物。“萌”本意指读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动漫中的美少女身上用得非常之多,热血类作品经常使用“卖萌”来形容这状态。到2010年,“萌”字在中国网络上爆红。自“萌”进入汉语以后,有了新义项,如“可爱、性感、讨人喜欢的”。从此“萌”字除非在特定的语境之外,大多都不会想到汉字“萌”之意,更多的想到新引进的“萌”之意。紧接着“X萌”和“萌X”之类的表达在网络上十分火爆,成为许多年轻人口中的一个时髦词汇。

(二)“萌”的构词方式

根据“萌”的运用情况分析,它的构词方法主要有:第一,“萌”主要以“萌+X”组成偏正搭配。 “萌女郎”、“萌少女”、“萌狗狗”,40岁的男人照样 “卡哇依”。第二,“萌”主要以“X+萌”组成动宾短语类。如“卖萌”、“竹萌”、“兆萌”等;

三、认知与“萌”

(一)家族相似性下的“萌”

作为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它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根本上是对事物不断认知的范畴化过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②概念的“语言游戏”观。他在这个理论中认为,当我们试图在各种看似类似的词语中寻找共同点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根本没有本质上相似的地方,而只是分有一些“家族成分”。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语被列为同一个范畴的成员,但并非它们拥有同等的地位。“那些最具代表性且拥有更多共同点的成员处于范畴的中心位置,这就是范畴的典型的和中心的成员即原型,它是体现某一概念最具代表性或最典型的例子”。[2]很显然,萌家族中的“卖萌”、“萌少女”、“萌女郎”、“鄙吝复萌”等等,它们之间是同一个范畴的成员,它们之间的地位却不等同,其中“卖萌”就比较突出,之后以“萌”字为基础产生了许多“萌X”和“X萌”的词语。然而类似“萌”词语的概念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延成员,它具有以原型为中心且具有家族相似性;一方面是对所有家族成员属性的整体概括。二者的有效结合使词义构成一个原型范畴。原型不但完整地表现在概念上,并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未萌”、“萌少女”等词的原型是“可爱的女孩”。在家族相似性的作用下,“萌”字一族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

(二)理想认知模型下的“萌”

“拉科夫(Lakoff)指出,辐射式范畴结构和原型效应由人们通过局部或理想化认知模型而产生”。[3]理想化认知模型为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提供了认知基础。拉科夫的这种模式承认这些经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我们生活的经历和行为方式高度概括,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简约的认知框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可以通过一种规则完成。无论是哪种,如果在认知过程中,理想认知模型发生变化,那也将会使认知结果随之转移。”[4]“X萌”和“萌X”的流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古汉字“萌”的复活,本义是“发芽、开始发生”之意,如今我们却用来表示一种“欣赏”,“可爱”、“美少女”等实际上却是一种语言变异。一般来说,用来表达“狂热”、“欣赏”、“可爱”、“美少女”有很多词,如痴狂、疯狂、赏识、欢喜、可人和小萝莉等等,但我们却只用了“萌”字词语,如“萌少女”、“故态复萌、“乱萌”,因为这些词共同构成了一个语义范畴。其次,当一个完整概念中的某一个成员,从开始的不凸显过渡到越来越凸显时,最初中心成员的地位被它取代,造成原认知模型明显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如表达“萌”词语这个范畴的“兆萌”、“萌少女”等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比较明显。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信息交流便捷化,“萌”因其时尚、风趣和富于调侃等特点,不仅迎合了大众在交流用词上的追新求异、时尚、活泼等心态。它由边缘成员替代原中心成员,最终成为范例,即是我们所说的原型。由上可推测“萌”字词语的流行能从理想认知模型的变化和范畴成员之间位置的转移中找到一种理据。

(三)模因论对“萌”迅速传播的贡献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探讨,“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5]“模因”与“基因”发音相近,表示了相同的“基因”而致使相似的意思,因此“模因”指“文化基因”。何自然等学者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目的地让人们联想它是模仿现象,是一种类似基因的现象。基因只有通过遗传而得到繁衍,然而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之一。所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强势词语“萌翻天”、“萌狗狗”、“卖萌”等的命名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模因,并借助网络和报刊等媒体向人们不断传播,最终达到了即刻与快速的传播状态,因它们被不断模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致使“萌”词语大范围与大规模流行。

四、结语

“萌”字词语自从“卖萌”蹿红后,与“萌”相关的词语迅速得到传播。 “萌”字词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简单易懂,生动且形象,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性原则。一个新词或新的成词语素的产生离不开社会根源,语言形式是客观存在于大脑的主观反映,“萌”在现代汉语中的巨大作用离不开这一语言形式下的意义内容,这些意义内容表达形式上的空白刚好借助外来“萌”形表达出来,因而获得很强的生命力。

注释

① 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网络流行词,所以大部分例句都来源于网站,以下所引用网络词不再标注.

②杨毕康.试析“家族相似”概念[D].西南大学,2010.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德)温格尔,(德)施密德.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季刊),2003.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模因流行语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流行语大盘点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