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开辟第二课堂的必要性研究
2013-12-12
顾名思义,广义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指在各高等学校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本文所谓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指高等学校中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高等学校中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一样,都涉及学时分配、教材选用、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案书写,甚至还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工作。
整个课程体系看似浑然天成,各环节如胶似漆、无懈可击,处处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特性及其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人文关怀的神圣使命。然而详观如今在诸多高等院校中处于教学两端的英语教师和学生,玩味一下他们在整个课程设置规划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便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隐身的、失声的——不是他们故作深沉、深明大义、不卑不亢,恰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让他们空有 “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学主体”的名头——地位高高在上,话语权深渊万丈。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简单归纳为:学生学习动机匮乏;教师缺乏主动性,几无创新欲,不思变,不思辨,怕改变;受行政管理裹挟,僵化低效;教学模式单一,易受时间、地点、学时、教材等因素的局限。
一、学生学习动机匮乏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成就感的最大杀手就是比较普遍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匮乏。只有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或是有专升本、考研升学压力或实际工作需要的同学,能够在整个大学期间将英语学习坚持下来。多数同学基本不学,靠中学的基础混英语;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完全放弃英语学习,坦然接受各级英语补考重修,安心等待在毕业前的英语清考中被通过,进而被毕业。以上描述的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真实存在于诸多高校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展开之前、之中及之后的反馈活动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还是仅仅体现在“人文教学”、“素质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根本”的口号之中?
有观点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还了解甚少,因此并不能事事迁就,学生就是应该积极认真地接受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知识。然而过分地强调教育者的权威,而对于被教育者的个性需求熟视无睹,那么相关课程就必然会面临被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弃的困境。
二、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最令人忧心的是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毫无疑问,许多奋斗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进行不懈的探索、研究。但有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失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热情,对自己所教班级的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在日常的教学经验交流座谈活动中,对于学生学习评价最多的往往是诸如“有几个学生还可以,其余的基本不听”、“有些专业的学生还凑合,有些几乎是全都对英语不感冒”之类。
除了教师主动性的消退之外,再就是创造力的不足。遍寻各类收编学术论文的数据库,每一年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可谓不多,有很多值得各高校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里所说的借鉴就是最最需要创造力之处。如何结合本校各专业、各班级、个别同学的具体情况来改进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目前许多教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热情和信心全面消退的境况下,这个问题似乎无解。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更多地依靠从事教学工作的英语教师们来解决,而不能寄希望于疏离教学工作一线、疏离学生英语学习的其他教育工作者。
导致教师主动性和创造力缺乏的原因有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教师缺乏成就感;行政管理对于实际教学的僵化的管理,教师在整个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材编订、教学资源使用等环节几无话语权;高校行政部门制定的许多教学管理政策往往是针对全校各个教学院部,难免一刀切,不够细致,经常对实际教学产生负面效应,伤了教师的感情。
三、大学英语常规教学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常规教学将所有学生集中到教室,通过教材、教具的使用,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师生间开展互动,实现知识和道德的传授。然而反思这一教学模式也不难见其短处。
常规教学首先受到时间、地点的影响,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开展,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为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相对固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接受教学大纲的指导,必须围绕教材来进行,课堂上任何教材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都得冒着无法完成教学进度的风险——而未能按照计划完成教学进度往往是教学管理无法接受的。
这里所述的常规教学的局限性并不是对常规教学的颠覆,它首先以肯定常规教学必要性为前提,其目的在于客观地指出这些局限性,启迪教师同行们反思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其他形式,以补充常规教学的不足之处。
反思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引入“第二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便显得十分必要。
“第二课堂”是对于传统常规教学、行政管理负效应的选择性颠覆。它更加自然、纯粹。其特点在于: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地点不受限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学生需求不一致;教学无硬性指标要求。[1]第二课堂的这些优势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以及第二课堂赋予教师灵活自主的掌控权利,在突破了常规教学的种种限制之后,他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热情和信心也得以提振,不断创造出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新理论和实践方法。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可以有多种。
首先是开辟“文学第二课堂”。鼓励引导学生阅读比较容易理解、趣味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给他们放映精心选择的电视、电影片段,引导他们进行赏析、评论;成立戏剧社,帮助学生阅读、改编短剧并进行排练和表演。
除了开辟“文学第二课堂”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在学生中间广泛开展英语歌曲、演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应反思当前高校中兴起的各种 “活动热”,切忌“搞摊派”,为了活动而活动。应将学生的兴趣和收获放在第一位,将演讲技巧的学习、英文歌曲的教授与赏析作为活动的中心。
“去英语化教学”既可以作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路,也是其展开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学习英语课程,而是在运用一种语言,哪怕他们驾驭这种语言的能力有多么的微不足道,也能感受到这种语言的运用带给他们的乐趣、艺术和美的熏陶及对于人性的各种理解。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还应强调“本土化”。引导学生学习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及对应的英文译本,使他们更加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本土文化意识及对外文化交流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使命感。
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其解决需要依靠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第二课堂的开辟是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最有益补充,这一过程的实施也主要是依靠英语教师来实现。因此,英语教师的心理状态就显得十分关键。如何帮助他们重拾褪去的热情和信心亦是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命题。
[1]孙云英.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课堂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3):77-79,83.
[2]肖岭,闵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8(7):115-117.
[3]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