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在学生缺失性补偿中的作用与价值探究

2013-12-12王世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

金 鹏 王世芳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的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绝大多数都是在家长的关爱、期望与强迫的重负下生存与学习,家长比名校、学校比升学率、社会就业困难等,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使得童真、童趣荡然无存,学生的时间从小就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所占据,而作为人的自然素质和能力消失。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万事包办没有了,到了一个完全陌生、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解决的环境,承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交往能力、关爱帮助他人能力、战胜困难能力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能力等的缺失都突显出来了,许多学生无所适从。体育运动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课是学生缺失性补偿的最好阵地,我们不仅要把体育课作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场所,更要把它作为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运动中能直接体会遵守纪律、与人交流、尊重同伴、团结协作、加强责任感、意志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含义。

二、文明素质的养成,从服装的常规要求见礼仪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是对职业需求的反映和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常用的一句话叫做为人师表,“表”很大程度指的就是着装,教师的职业要求着装必须大方得体,什么是得体?就是穿着必须符合所处的场合,体现职业特性,表示对他人的尊敬。体育课教学常规规定上课必须身着运动服,这样既便于运动,又可以减少伤害事故,更可以避免走光事故发生。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知识了解甚少,经常在体育课中你会发现学生的着装随心所欲,身穿牛仔裤、花衬衫、皮鞋等不适合上课的着装,佩戴手镯、戒指、项链等妨碍教学的物件进入课堂是常有的事。笔者利用每学期第一次课对自己所任课班级学生着装进行登记,进行了三个学期,每学期任课九个教学班、18节体育课,班级人数最多的36人,少的有24人,结果不容乐观,各班符合上课着装的人均不超过5人。笔者认为此结果很严重,体育课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术,还要端正学生的行为。本学期从第二周开始进行了一个完整的统计,并且纳入学期成绩总评,上课班级9个,学生人数294人,第二周就有49人违规,一学期下来违纪一次的有35人,两次的有12人,4次的有一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按照拉康的说法,要经过一个“镜像”阶段,这个“镜像”就是一面镜子。儿童从这个镜子里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同时,也从父母、小伙伴、教师哪儿获得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信息。一个人,事实上从他能够吸收信息开始,这个社会就在他面前摆上了一个瞬息万变的大镜子,他的行动和言语就参照着这个镜子里的信息不断发展。[1]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就要承担起这个镜子的作用,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楷模形象。南非有个高尚而富有的企业家,建了一所女子学院,学院需要一位负责人兼教师。董事会给企业家推荐了一个年轻女子,董事们对这位年轻女士的学识、修养、完美的风度大加赞扬,认为她是这一职位的唯一人选。于是,企业家感到自己很幸运,他立刻邀请女青年见面。百闻不如一见,这位女青年名副其实地具备所有需要的素质。然而,企业家却莫名其妙地拒绝给她任何机会。很久以后,当有一个朋友问起为什么不可思议地拒绝雇用如此能干的一个教师时,企业家回答说:“那是一个小细节,一个像蝌蚪文字隐伏着重大意义的小细节。那个女青年来我这儿时,穿着昂贵的时装,戴的手套却肮脏破烂,鞋子上的扣子近一半已掉了。一个邋遢的女人不适合做任何女孩的老师。”[2]应聘者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落聘的原因竟然是那么一个小细节。这个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生活中无小事,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从小做起,小心能驶万年船。

三、运用借、还器材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和责任感

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拔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意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做饭、不懂得与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3]这些都拜父母长辈们所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关心他人是人一生不可缺少的过程,然而,现在的家长处处帮孩子做事,完全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好吃懒做,不懂得关心他人,行为极度自私。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借器材是每节课都必须完成的,每周安排两个学生借、还器材,首先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同时提高学生与管理人员打交道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明言语与人沟通。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在借器材时使用的言语是“借球”,向谁借球?老师都不会喊一声,言语生硬,没有礼貌。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还、借器材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老师我们要上排球课,能麻烦你借一下球给我们好吗?这样既表示友好,又代表对师长的尊重。其次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在一借一还的过程中,利用清理器材的过程提升学生责任感等,使学生在学到知识、技术的同时有被同学、班级需要的感觉,消除学生身上的自私感和依赖性,养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进化了社会风气,可谓一举多得。

四、利用体育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抗压能力

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体育课提倡的是学习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70年代的学生学习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切交给党和人民安排;80年代体育教学发扬女排拼搏精神,为国争光,女排精神整整鼓舞了一代人。我国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提高,而进入新千年,到了“80后”的独生子女时期,家长娇惯,学校怕承担责任,有一点危险的动作不能教,怕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家长来学校找麻烦;运动量大一点的不能做,怕学生吃不消;老师重话不能说,批评更谈不上了。家长要求子女考上大学是唯一要求,学校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了唯有读书高的风气,家长给子女的是从小娇生惯养加各种特色、补习班,学校给学生的是填鸭式教学,除了初三年级的学生要体育中考可以正常地进行教学,其他时间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被理科、外语老师“借用”。这样学生出了学习书本知识、上特色班,其他方面几乎一片空白,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人格形成时没有人指导,从而变得自私自利,尊重、关心、团结这些词语对他(她)们来说很陌生。他们往往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产生过激行为,生活、学习、交友、恋爱等方面稍有不顺,就会出现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的各种有利条件,对大学生进行身体抗压和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让他(她)们真正懂得人的一生就像一场体育比赛一样,没有一个人可以终身取胜,要经历多少次失败才能获取胜利的瞬间,人的成长道路也一样,不可能随时一帆风顺,途中要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困难与挫折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一)利用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

体育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要用身体各部位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体育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战胜的过程,学习中有快乐,但是要完成高难度或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就必须付出汗水、体力和心力。学习的过程往往带来浑身酸疼,部分娇生惯养的学生就会产生为难情绪,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循循善诱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体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由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所要求的素质和才能不一样。对于那些意志比较薄弱的同学有一点点进步就要适时给予表扬,并且经常用言语进行鼓励,让学生在一次次战胜自我中获得成功感,找到学习的乐趣;而对于掌握技术动作慢的学生要有耐心地去指导,让她们觉得学习有盼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这样他们就会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二)体育教学中用随堂过关练习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当今的社会求职需要经过各种考试和面试,而如今的大学生,城市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贫困山区学生能吃苦但见识少,到了大学就出现了自信心缺失,加上大学体育课教学班是选课得来,学生们彼此之间不熟悉,胆子小的学生比例占班级人数的大部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发挥失常,有的甚至替考。一个排球的个人对空垫球都会自己把自己绊倒,面对自己的老师都不敢表现自己,今后怎样面对社会?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对所任课班级进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验,每学期都安排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规定一个过关数,提前一周告知,在下课前30分钟进行,过关的同学可以提前离开课堂,并获得2分平时分,也可以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既完成了自身的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实现自身的价值。过不了关的同学失去平时分2分,这样就会引起暂时的失落,出于年轻人的自尊心,必须继续努力练习,在下次过关时争取上佳的表现。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挫败是争取胜利的助推器。第一学期下来,294名学生次次通过的有26人,一次没通过的24人。过关的同学经过各方面努力期末可以获得理想成绩而不过关的同学,期末要及格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样一来,学生练习的人数就会攀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要想让别人认识到你的优秀,就要坚持努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弃”。[4]让学生不断的调节自己、完善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真正的成功。“成功”不是考100分,而是努力进步,是拼搏,更是参与。

五、严格要求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体育课教学,教师必须认真负责,不能是那种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高兴学生自由的局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严格要求,更能进一步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一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二是可以教会学生要想得到好的成绩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任何东西的获取都必须有付出。现在许多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只知道传授知识、技能,不敢管理学生的现象,放任自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达到的目标,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的传播者,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手投足都应该起到一个“镜子”的作用,不能让学生感觉体育课就是打打闹闹,分数随便要,而是要把体育课作为锻炼意志品质、发扬拼搏精神的阵地,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技能,更要学会做人。在学习中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品德、细节、为人处世、克服困难、帮助他人、团结协作、爱护场地器材等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付出。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让学生不但身体得到锻炼,思想更得到进步,品德得到提升;让体育教师形象成为意志品质的塑造者,道德规范的传播者,而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

[1]苏颂兴.中国人教子有问题[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08.

[2]沈跃进.体美表现——现代体育教学新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于春林,曾会莲.带孙:中国隔代幼儿教育“案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4]张文质.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圆我教师梦